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骨舌魚目

鎖定
骨舌魚目指的是硬骨魚綱的一目。約217個物種,分為29屬,6科。其中最為代表性的為骨舌魚科。骨舌魚科(Osteoglossidae)幾種體型笨重的熱帶河魚的統稱。除頭部外,全身被大而堅硬的鑲嵌狀鱗。本科最大的種類為南美的巨骨舌魚(Arapaima gigas),長可達2.4公尺(8呎),重約91公斤(200磅),體綠色,有淡紅色尾鰭。其他骨舌魚類有非洲的異耳魚屬(Heterotis或Clupisudis)、南美的雙須骨舌魚(Osteoglossum bicirrhosum)和東印度鞏魚屬(Scleropages)的兩種。著名的“金龍魚” 就是原產於東南亞的骨舌魚科淡水觀賞魚
中文學名
骨舌魚目
動物界
硬骨魚綱
骨舌魚目
分佈區域
南美、非洲、澳大利亞以及亞洲
外    語
Osteoglossiformes
領    域
生命科學
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骨舌魚目簡介

腸從食道及胃的左側向後延伸;副蝶骨及舌骨通常具發達的牙,具剪咬的作用;前上頜骨小,固定於頭骨,無上主上頜骨;尾鰭通常有兩塊椎體支持若干尾下骨,上面的尾下骨有時部分癒合;尾鰭的骨骼[月眼魚屬(舌齒魚屬)Hiodon例外;具大的第1脈椎體(uralcentrum)。尾鰭具16根或少於16根分枝鰭條。鼻囊硬;上肋骨、肌間骨缺失;幽門盲囊1個或2個。腹鰭通常腹位。典型的鱗片有複雜的飾邊。全世界有4科,29屬,約235種。我國有3科,5屬,8種 [1] 

骨舌魚目外形特徵

骨舌魚目動物
骨舌魚目動物(4張)
口上位或端位,上頜緣由前頜骨;背鰭小或中等,位於體之中部或後部;臀鰭一般位於體之後部或與尾鰭相連。體被圓鱗,具側線。除月眼魚科分佈於北美洲外,均為熱帶淡水魚類。在中國,僅台灣有駝背魚科的駝背魚的記載恐不可信。骨舌魚科廣佈於南美、非洲、澳大利亞以及亞洲;個體最大的是南美亞馬孫河的巨骨舌魚,長達4米,重約200千克。雌魚有口腔孵卵習性的鞏魚屬2個種,產於東南亞和澳大利亞;非洲尼羅河的異耳魚屬用植物築成特殊的巢產卵。

骨舌魚目習性

棲息熱帶非洲淡水中的蝶齒魚科的蝶齒魚是體內受精,可把精子保存在母體內,供以後各次產卵受精之用。

骨舌魚目下屬分類

我國不產均為移入種,2亞目3科5屬7種均為淡水魚類。中國雲南產駐背魚1種。
骨舌魚亞目 Osteoglosoidei。
骨話魚科 Osteoglossidae。
雙須骨舌魚 Osteoglossum bicirrhosum Vandelli904由南美移入,廣東俗稱銀龍。
弗瑞拉骨舌魚 O ferreira Kanazawa1990年由南美移入廣東。
美麗什舌魚 Seleropages formosus(Muller et Schlegel)199年由泰國移入,廣東俗稱金龍。
巨骨舌魚 Arapaima gigas Cuvier1990年由南美移入廣東。
駝背魚亞目Notopteroidel。
駝背魚科 Notopteridae。
鮑孔駝背魚 Notopterus chitala( Hamoton buchanum)1990年由泰國移入廣東。
駝背魚 Notopterus notopterus(palla)雲南。
虎紋駝背魚 N.blancid’ Aubeton1990年由泰國移入廣東。
象鼻魚科 Mormyridae。 [2] 

骨舌魚目保護級別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