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驢背吟詩圖

鎖定
《驢背吟詩圖》是明代書畫家徐渭創作的紙本水墨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1] 
《驢背吟詩圖》樹枝間所盤青藤紛披垂落,樹下一老翁乘驢緩緩而過,彷彿正在吟哦詩句,悠然雅適。老翁和驢僅用寥寥數筆便形神俱備,尤其是對驢子的描繪,用解剖學的眼光看驢的造型並不準確,而它那踏着輕快步伐的神氣卻躍然紙上。背景樹枝、藤蔓則筆點零亂,使人頓有秋色蕭索之感。 [1] 
中文名
驢背吟詩圖
畫作類型
水墨畫
創作年代
明代
文物舊藏
故宮舊藏
作    者
徐渭
規    格
縱112.2釐米,橫30釐米
材    質
紙本
現收藏地
北京故宮博物院

驢背吟詩圖畫作內容

驢背吟詩圖 驢背吟詩圖
《驢背吟詩圖》畫幅上方斜出一樹枝,闊筆大葉,點跺而成。樹下有一老人騎驢前行,長袍寬服,一手牽驢繮繩,一手自然下垂。毛驢兩耳豎起,嘴抵前骨甲,尾巴微揚、起落。 [2] 
《驢背吟詩圖》並無徐渭自題或鈐印,但上有清初書畫鑑賞家笪重光、張孝思的兩段鑑定文字。畫幅左上為笪重光題記:“徐田水月驢背吟詩圖。笪在辛鑑定。”畫幅右下為張孝思題記:“以書法作畫,古人中多見之。此副雖無款識,為徐文長先生糜疑。懶逸張孝思鑑。” [3]  [1] 
《驢背吟詩圖》鈐有: “江上外史” (朱文)。鈐“張則之” (朱文)。此外又有鈐藏印多方:“夫鑑定印” (朱文)、 “宮子行同弟玉父寶之” (朱文)、“藉書園” (朱文)、“徐田水印” (朱文)。 [3] 

驢背吟詩圖創作背景

自唐以來騎驢吟詩,成為畫家們喜愛的題材。 [2]  《驢背吟詩圖》繼承了南宋畫家梁楷的“減筆”畫傳統。 [4]  《驢背吟詩圖》一直被公認是徐渭的真跡。但還是有學者認為此圖為明代仿品。 [3] 

驢背吟詩圖藝術鑑賞

驢背吟詩圖形象

從《驢背吟詩圖》上看,不論人物或驢子的造型,還是樹枝藤蔓疏斜歷亂的姿致,都清楚的帶有“寫”的意味,可説真、行、草、隸天衣無縫地交融在一起。驢子的寫意是特別動人的,看那噠噠作響的驢蹄兒,縱是寫書,卻行神俱足,既是物狀,更是表現,令人覺的彷彿是伴隨着詩翁吟哦的擊節聲,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和韻律感。 [3] 

驢背吟詩圖技法

《驢背吟詩圖》局部
《驢背吟詩圖》局部(2張)
《驢背吟詩圖》展示了畫家在畫“人物”和“走獸”方面表現出的才能,繼承了南宋畫家梁楷的“減筆”畫傳統。 [3] 
《驢背吟詩圖》着筆不多,看來輕鬆隨意,但絕非漫不經心的胡塗亂抹,沒有極其深厚的功力、高度的技巧和奔放的感情是不可能達到的。作品不僅生動地表現出物象,同時把畫家內心深處的感情傾瀉出來,使寫意畫的浪漫主義氣質得到了充分的發揮。 [2] 

驢背吟詩圖作品評價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袁寶林:《驢背吟詩圖》展示了畫家在畫“人物”和“走獸”方面表現出的卓越才能。筆墨提煉到無可再減,而形象極其生動傳神,且意態深遠,這的確是這幅畫的精采之處。 [4] 

驢背吟詩圖作者簡介

徐渭(1521年—1593年),初字文清,改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等,山陰(今浙江紹興)人。他在中國繪畫史上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奇人,在詩文、書畫、戲劇創作方面都造詣精深。其書法取蘇軾、米芾筆意而自成一格,字體奔放,一如其人。在水墨大寫意花卉方面繼承梁楷、林良、沈周諸家寫意花鳥畫的風格,運筆放縱豪爽,施墨淋漓大膽,不求形似求生韻。在大寫意繪畫上與陳道復並稱“青藤、白陽”,對清代“揚州八怪”及近現代寫意花鳥畫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著有《會稽縣誌》《筆玄要旨》《徐文長全集》。 [5] 
參考資料
  • 1.    【徐渭驢背吟詩圖軸】  .北京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7-15]
  • 2.    吳留英主編,美術鑑賞理論基礎[M],河南美術出版社,2009.08,第169-170頁
  • 3.    鄭欣淼,範迪安主編,明清繪畫精選 故宮博物院藏品 ( 中英文本)[M],內蒙古人民出版社,2009.01,第48頁
  • 4.    郎紹君 蔡星儀等主編,中國書畫鑑賞辭典[M],中國青年出版社,1988年10月第1版,第612-613頁
  • 5.    徐渭  .故宮博物院[引用日期2018-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