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騎射手

鎖定
騎射手,顧名思義,也就是騎馬的射手。
中文名
騎射手
定    義
騎馬的射手
輕/重裝
輕裝
兵種類型
射手

騎射手簡介

雖然人類學會騎馬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更久,但直到鐵器時代,騎兵在戰爭中仍不普及,相對無論是衝擊任務或者作為射擊平台,都主要由戰車完成。此時馬對戰爭的主要貢獻也主要限於牽引戰車。 戰車的主要缺點在於較高的成本和對平坦地面的要求,因此其地位逐漸被削落,更多的部落在自己的戰爭中選擇使用戰車而不是騎兵,但直到希臘時期,騎兵仍然沒有被作為兵種而受到重視。
中國歷史上,大約在春秋戰國之交,騎兵作為一個兵種出現在軍隊,叫做“疇騎”是我國最早的騎兵(見於《韓非子.十過》)。西方則以亞歷山大大帝於前333年伊蘇斯戰役中擊敗波斯大流士三世為騎兵時代之始。最早則是公元前9世紀亞述人騎馬作戰,但當時還比較常見以馬匹運載士兵(弓兵)到戰場徒步作戰。
一般騎射手除了帶必要的短弓之外,還要帶些‘正規’的武器,如:長劍、矛、或者匕首,以備不時之需。(如果不帶的話,假如弓箭射完了,那騎射手就變成了戰場上任人宰割的對象......)
然而成為一個騎射手,卻是要“從娃娃抓起的”。且不説在馬上的顛簸嚴重影響準頭,就是在馬的飛奔中拿起弓而不摔下來對於許多人來説都是一個難題。
著名的‘帕提亞戰術’戰術的大概意思:“帕提亞戰術”就是用騎射手來引誘敵方的重裝騎士出戰,騎射手利用其對重裝騎兵速度上的優勢對騎士進行致命殺傷。一般這是西方遊牧民族對歐洲部隊的殺手鐧,因為一般歐洲重裝騎兵,都是貴族騎士,而他們都是軍隊中的主將,一般主將死了,軍隊也就垮了......
隨着火槍的發明,騎射手也漸漸衰亡,因為火槍兵的出現使騎射手的地位大大下降,因為火槍兵的火槍比弓的殺傷力更強,射程更遠。

騎射手戰鬥技巧

騎射手騎射的特點

因為馬匹的移動及地面的不平坦造成顛簸, 所以影響騎射的準確度。 騎弓手會趁坐騎四腳離地才放箭, 將影響減至最低。 另一方面, 由於箭有一定的重量, 箭飛行一段短距離後會向下。 因此騎弓手向天空射箭, 一般是箭與地面成四十五度, 讓箭飛行時呈拋物線, 再垂直地擊中目標。

騎射手弓騎手的戰術

弓騎手的機動力很高,戰術與機動力息息相關弓騎手善用詐逃、突襲、及箭術。他們通常發起遠距離攻擊,然後藉速度撤退得無影無蹤,直至確定己方可以戰勝敵軍才大規模攻擊對手。除此之外,由於馬的奔跑速度很快,弓騎手能夠在戰場上快速轉變陣形,包圍敵軍。
實例一:大流士一世遠征塞西亞(公元前514至512年)
大流士為了懲罰塞西亞人在波斯帝國境內掠奪,率領大軍到黑海北部攻打塞西亞人。塞西亞深知波斯大軍的兵力遠超己方,計劃永不跟它硬踫。塞西亞的弓騎手只是離遠地射殺波斯士兵,波斯大軍一追擊己方即四散逃去。
兩軍展開追逐,波斯大軍一直捱打,可是怎樣也無法有機會接近他們。大流士採用激將法,差人派信給塞西亞王,譏笑他的畏縮,不過,塞西亞的弓騎手依然故我,他們照舊邊打邊退。大流士明白波斯大軍欠缺機動力,不可能趕得上塞西亞騎弓手,更甚的是塞西亞弓騎手的一連串小股攻擊已令波斯大軍傷亡甚大,士氣低落。於是他藉夜色的掩護,在晚上率領大軍撤退。
實例二:卡雷戰役(公元前53年)
在古敍利亞卡雷戰役(Battle_of_Carrhae),帕提亞(The Parthians)軍利用典型的草原弓騎手戰術,大敗羅馬軍。帕提亞軍明白羅馬步兵精於肉搏, 因此計劃一開始善用準獨己方有遠距離攻擊的優勢, 使用弓箭削弱羅馬軍的兵力, 再誘敵深入, 配合預先埋伏的重裝騎兵, 一舉纖滅羅馬軍。
當兩軍相遇, 羅馬將軍克拉蘇(Marcus Licinius Crassus Dives)命令輕裝步兵衝鋒, 帕提亞的弓騎手避免跟精壯的羅馬步兵肉搏, 向左右兩方撤退。 弓騎手一邊逃走一邊彎弓射殺羅馬步兵, 回馬箭令只穿輕裝甲的羅馬步兵死傷慘重。
克拉蘇對草原弓騎手戰術懞然不知, 只想儘快結束戰鬥, 藉此減低傷亡。 他派兒子普布留斯(Publius)率領八個羅馬步兵大隊、五百名弓箭手及一千三百名高盧騎兵, 追擊帕提亞軍。 普布留斯的部隊對帕提亞的弓騎手窮追不捨, 突然帕提亞軍的重裝騎兵出現在羅馬軍眼前。 另一方面, 逃走了的弓騎手回來了, 將羅馬軍團團圍著。 重裝騎兵猛烈地衝擊羅馬軍, 加上四方八面弓騎手在遠處放箭, 普布留斯的部隊立即兵敗如山倒。
普布留斯走投無路, 率領餘部撤退至山丘上, 最後自刎身亡。 普布留斯的部隊只剩下五百人, 全部成為俘虜。 克拉蘇領兵趕來協助兒子, 帕提亞軍展示普布留斯的頭顱, 令羅馬軍在一瞬間喪失鬥志。 克拉蘇在激戰中身亡, 餘部趁黑夜逃走。 克拉蘇的軍隊原本有四萬三千人, 卡雷一役後只有一萬人生還。

騎射手弓騎手的弱點

由於弓騎手追求以高機動力戰勝對手,盔甲對弓騎手而言是累贅。因此一般弓騎手都只穿小量盔甲,甚至不穿盔甲。結果肉搏戰對他們是非常不利,一旦弓騎手被拋下馬,只有待宰的命運。
實例一:亞歷山大大帝東征——藥殺水之役(前329年秋)
亞歷山大大帝早已打敗大流士三世,並擊殺了他的繼承人。亞歷山大大帝領軍圍攻藥殺水(Jaxartes)南邊的Cyropolis。居魯士大帝(Cyrus the Great)的遠征至藥殺水止步,亞歷山大大帝希望建築一座新城取代Cyropolis,去標誌自己的功績可媲美居魯士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的行動,令居住在藥殺水北部的塞西亞人(亞洲塞西亞人,the Abian Scythians)認為亞歷山大大帝計劃在Cyropolis設立據點,下一步攻打自己。塞西亞王馬上結集弓騎手,在在藥殺水北面河畔紮營,靜待時機攻擊亞歷山大大帝的遠征軍。
亞歷山大大帝決定先發制人。他一馬當先領軍渡河,並下令士兵使用牀穹掩護己方。亞歷山大大帝及部分軍團抵達北面河畔後,他指揮一團希臘僱傭騎兵及四隊馬其頓大槍兵攻擊敵人。塞西亞弓騎手採用典型的草原弓騎手戰術,他們立即四散,躲開騎兵及大槍兵的進攻,再包圍並射殺這些士兵。亞歷山大大帝隨即帶領軍隊全速進攻塞西亞弓騎手,迫使塞西亞弓騎手放棄包圍,變回線狀陣形。接著他命令輕騎兵攻擊對手側翼,自己則率領主力騎兵在正面進攻。塞西亞弓騎手被反包圍,被迫進行肉搏戰。他們一戰即潰,餘千人被殺。
實例二:馬寇斯?奧列裏烏斯——伊斯達河之役(前173年/前174年?)
馬寇斯?奧列裏烏斯(Marcus Aurelius)曾經向伊斯達河(Ister,多瑙河的古稱)沿岸的外族發起戰爭(The Marcomannic Wars)。某天羅馬軍與埃阿熱格人(Iazyges)的軍隊在伊斯達河河畔相遇,馬上追擊他們。埃阿熱格人認為羅馬步兵不習慣在冰面上行走,已方的坐騎則能夠冰面上自由奔跑,因此此仗羅馬軍必敗無疑。於是埃阿熱格人在結冰河面上迎戰對手,一部分埃阿熱格人的騎兵從直面進攻羅馬軍,其餘騎兵繞至羅馬軍的側翼,計劃包圍羅馬軍。
羅馬步兵從容地迎戰,士兵一方面肩並肩地站著,組成緊密的陣形;另一方面士兵將盾牌放在冰面上,一隻腳踏著盾牌,防止自己滑倒。當他們與埃阿熱格人的騎兵交鋒時,盡力地扯馬籠頭、騎槍及盾牌,令騎兵紛紛摔在冰面上。草原騎兵欠缺盔甲保護,掉下馬即被殺,最後大敗逃去。
草原弓騎手對西方世界的軍事影響:

騎射手羅馬帝國

草原弓騎手影響了羅馬軍的傳統戰術。 羅馬軍一向以步兵為主力部隊, 騎兵主要用於偵察, 作戰時下馬跟敵人搏鬥。 薩爾馬提亞人在公元前一世紀末, 首次入侵羅馬帝國, 令羅馬人見識弓騎手的戰鬥力。 羅克索蘭尼人更讓羅馬人認識輔助弓騎手作戰的重裝騎兵。 公元二世紀期間, 羅馬皇帝哈德良對羅馬軍做了一個革命性的突破, 他成立了首支羅馬騎兵部隊----cataphracti重裝騎兵部隊, 輔助步兵抵抗草原騎弓手。
不斷的草原騎弓手入侵, 使繼哈德良的羅馬皇帝重視軍隊的機動力。 他們鋭意增加軍團中騎兵的比例。 騎兵在作戰的地位亦比之前重要, 以前騎兵大多用於追擊敗逃的敵人或補充步兵的兵力, 現在騎兵在作戰一馬當先, 削弱敵方騎兵兵力, 讓步兵能夠應付他們。 羅馬皇帝加列奴更成主了一支大規模的騎兵部隊, 能夠迅速地趕到邊境, 支援步兵守軍抵抗草原弓騎手。

騎射手哥德人

除此以外, 草原弓騎手向哥德人引入了騎兵。 哥德人原居於瑞典, 由於當地山多及有濃密的針葉林, 不適合騎兵戰, 因此他們對騎兵戰術幾乎一無所知。 公元三世紀期間, 哥德人南遷, 定居於奧比亞。 之後哥德人趕走東面的亞蘭人, 一部分亞蘭人留下來, 向哥德人傳授騎兵戰術。 哥德人學以致用,於公元三七八年在亞德里亞堡之役(Battle of Adrianople)大敗羅馬軍。 當時羅馬皇帝瓦倫斯(Flavius Julius Valens)。率領步兵及輕騎兵四萬人攻擊哥德人的主營地。 他的軍隊無法折御哥德重騎兵的衝擊, 被徹底地擊潰, 戰後約三萬人死亡, 包括羅馬皇帝瓦倫斯。著名軍事史學家查里斯?奧文爵士(Charles Oman)在《The Art of War in the Middle Ages》一書指出, 哥德重騎兵戰勝過時的羅馬步兵軍團, 是中世紀騎士時代的開始。 由此可見草原弓騎手在西方軍事方面的貢獻。

騎射手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常遭受草原遊牧民族, 例如亞瓦爾人及保加爾人。 為了對抗草原弓騎手, 拜占庭帝國的軍隊以重騎兵為中心。 重騎兵頭戴鐵尖頂盔, 穿著長得可覆蓋頸部至膝蓋的鎖子甲, 手載金屬護手, 腳穿鐵鞋。 他們除配備騎槍外, 還配備弓箭。 亞瓦爾人大規模使用鐵馬鐙, 多次在拜占庭帝國及歐洲掠奪, 向西方世界引入內有骨架的馬鞍及鐵馬鐙。 此外, 亞瓦爾人使用源自中國的手動投石機攻城略地, 拜占庭帝國隨即引為己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