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駁,現代漢語常用字 [1]  、一級字 [2]  ,讀作bó,最早見於甲骨文 [3]  ,其本義是指:馬毛色不純,泛指顏色不純。《詩·豳風·東山》:“之子于歸,皇駁其馬。” [4]  後引申為龐雜;駁雜、樹木名、辯論是非,否定他人意見、用船載卸貨物等義。 [5] 
(基本信息欄主要參考資料: [1-2]  [6-8]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字    碼
U+9A73
五    筆
CQQY
倉    頡
nmkk
鄭    碼
xoo
筆    順
橫折、豎折折鈎、提、撇、點、撇、捺
字    級
常用字;一級字
平水韻
三覺
注    音
ㄅㄛˊ
造字法
形聲、會意
總筆畫
7
詞    性
動詞、名詞、形容詞
形體結構
左右
異體字
駁、駮

字源演變

“駁”的字形演變 “駁”的字形演變 [4]
駁,一説形聲字、一説會意字,甲骨文一邊是一匹頭朝上的馬,馬的旁邊則是“爻”,表示馬身有交錯的花紋,小篆的形體與甲骨文類似,並沒有太大的變化,其本義不變。 [9] 
“駁”在簡化前寫作“駁”。從馬,爻聲。“駁”,從馬,交聲,本義為獸名,與“駁”本不同字。但因二字讀音相同,字形又相近,故“駁”也可以寫作“駁”。準確地説,二字的關係屬於同源通用。但二者至少從隸書階段就開始通用,且作為獸名的“駁”很少使用,在人心目中已構成異體字的關係,故《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將“駁”作為異體字淘汰。《簡化字總表》規定“馬”作偏旁簡化為“馬”,故“駁”字類推簡化為“駁”。 [4] 
“駁”字在現代漢語中有這樣一些意思:一是批評、否定別人的意見,如“批駁”“反駁”“駁斥”等;二是駁運,用船裝載搬運,如“駁船”“駁卸”等;三是在書面語中有“斑駁”這樣的詞,表示顏色夾雜,不純。這些意思中與“駁”字本義相聯繫的是“斑駁”之“駁”。 [10] 
“駁”的本義與馬有關,指馬的毛色不純,《説文》:“駁,馬色不純。從馬,爻聲。”因聲音變化,現代漢語“爻”已不能表音。這字也寫做“駁”。《莊子·田子方》:“乘駁馬。”即乘坐毛色不純的馬。據説李自成當年就乘一匹“烏駁馬”。馬有雜色,牛也有雜色,因此“駁”又借指毛色不純的牛。如晉王濟有一頭“八百里駁”的名牛,“駁”就是雜色牛,傳説行速極快,一日可行八百里。 [10] 
“駁”由馬的雜色不純引申為色彩錯雜,如南朝梁任防在《述異記》中曾描述一羣老鼠大得就像小豬,而且“鮮澤五色,或純或駁”,這樣的老鼠真是怪異之物了。“駁”字由色彩錯雜又引申為混雜不純,比如《莊子·天下》説到惠施,“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這是説,惠施的學術廣博,他的著書有五車之多,他講的道理很駁雜。在古書中還常見到“駁吏”一詞,這是指信奉學説駁雜不一的吏,“駁”字也是指混雜的意思。 [10] 
“駁”字還有其他的意思,如“駁蝕”是指剝蝕, “駁”同“剝”。又如王實甫《西廂記》:“我從來駁駁劣劣。”或認為,“駁劣,借字聲作爆烈”,也有認為是莽戇的意思。“駁”字的口語用法也當辨析,如“駁岸”“駁嘴”(吵嘴)“駁腳”(跑腿)等。 [10]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例句
例詞
形容詞
馬毛色不純
《文選·赭·白馬賦》注:紅白雜毛曰駁。

混雜不純
《莊子·天下》: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
駁雜
一種顏色中雜有別種顏色;不純淨
唐張九齡《祠紫蓋山經玉泉山寺》:蘚駁經行處,猿啼燕坐林。
斑駁、駁落
交雜混亂

駁錯
雜亂的言辭

駁辭
動詞
指出對方的意見不合事實或沒有道理;説出自己的意見,否定別人的意見
《晏子春秋》:不以己之是駁人之非。
批駁、反駁、駁價、駁斥、不值一駁
提出理由否定對方的意見,使其站不住腳

駁倒
駁回買主提出的價格;還價

駁價
不允許;不採納

駁回
反駁對方的論點,並在此基礎上闡述自己的觀點和意見

駁論
反駁責難

駁難
在岸與船、船與船之間用小船來往轉運旅客或貨物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五回:次日早晨啓輪,到了廣東,用駁船駁到岸上。
駁運
【方言】把岸或堤向外擴展


名詞
保護岸或堤使不倒塌的構築
物,多用石塊砌成

駁岸
用來運貨物或旅客的一種船,一般沒有動力裝置,由拖輪拉着或推行駛

駁船
手槍的一種,外有木盒,射擊時可把木盒移裝在槍後,作為託柄,能連續射擊,射程比普通手槍遠,有的地區叫盒子槍、匣子槍

駁殼槍
反駁的議論;異議

駁議
通“駁”,傳説中一種能食虎豹的猛獸
《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乃駕馴駁之駟,乘雕玉之輿。

樹木名
《字集·馬部》:駁,木名,梓榆也,其皮青白如駁。

參考資料: [11-12]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卷十】【馬部】
馬色不純。從馬,爻聲。臣鉉等曰:“爻非聲,疑象駁文。”北角切。 [13-14] 

説文解字注

馬色不純。
純同𨣶。崔覲曰。不襍曰純。釋嘼曰。駵白駁。邠風毛傳同。謂駵馬發白色也。許説不同者、許意馬異色成片段者皆得曰駁。引伸之為凡色不純之偁。
從馬。爻聲。
北角切。古音在二部。與駁各字。 [15] 

康熙字典

【亥集上】【馬字部】
《唐韻》《集韻》《韻會》亞北角切,音博。《玉篇》:馬色不純。《爾雅·釋畜》:駵白,駁。《易·説卦傳》:幹為駁馬。《詩·豳風》皇駁其馬。注:黃白曰皇,駵白曰駁。
又《爾雅·釋木》:駁,赤李。疏:李之子赤者名駁。
又今俗謂龎雜為駁,雲開曰解駁。
《正韻》同駁。 [16] 
書影展示
《説文解字》 《説文解字》 [17]
《説文解字注》 《説文解字注》 [18]
《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 [19]

書法欣賞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 [6]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6]
書寫時“馬”的左上角不封口,末筆橫改提。"馬"“爻”寬窄相當,頂部左右旁齊平,底部“爻”高。“馬”,㇉的橫段在橫中線下側。“爻”,上下兩點交點垂直對齊;“爻”的上半部分,撇的收筆和點的起筆都在豎中線;“爻”的下半部分,撇起自橫中線,底部捺腳低,超出上部。 [20] 

書法欣賞

(參考資料: [21] 

音韻方言

韻書集成

字形
韻書
聲調
韻目
字母
聲類
開合
等弟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全清
北角切
pɔk
韻略






北角切

增韻






北角切

中原

入上
蕭豪



全清

pau
中州

入作上聲
蕭豪





葉飽

洪武



全清
伯各切
puak
參考資料: [22] 

上中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上古音
先秦
高本漢系統

p
ŏk
王力系統
p
eauk
董同龢系統
p
ɔk
周法高系統
p
rawk
李方桂系統
p
rawk
中古音


rak


rak
隋唐
擬音/高本漢系統

p
ɔk
擬音/王力系統

p
ɔk
擬音/董同龢系統

p
ɔk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ok
擬音/周法高系統

p
åk
擬音/陳新雄系統

p
ɔk
參考資料: [23-24] 
參考資料
  • 1.    《現代漢語常用字表》常用字(2500字)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12]
  • 2.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1-01-12]
  • 3.      .象形字典[引用日期2021-01-12]
  • 4.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2.12:857
  • 5.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武漢:崇文書局,2010:4544
  • 6.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12]
  • 7.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1-12]
  • 8.      .搜韻[引用日期2021-01-12]
  • 9.    左民安著.細説漢字 1000個漢字的起源與演變.北京:九州出版社,2005.03:223
  • 10.    劉志基等編著.新漢字讀本.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4.06
  • 11.    漢語大字典編輯委員會編纂.漢語大字典.武漢:崇文書局,2010:4544
  • 1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 第7版.商務印書館:北京,2016.09:99-100
  • 13.    張章著.説文解字.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2.01:159
  • 14.    許慎著.説文解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08:477
  • 15.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02:462
  • 16.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2.06:1429
  • 17.    《説文解字》大徐本 宋本 第343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1-15]
  • 18.    《説文解字注》 第1847頁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1-15]
  • 19.    《康熙字典》 第1435頁  .康熙字典[引用日期2021-01-15]
  • 20.    商務印書館辭書研究中心編.新華寫字字典 第2版.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11:25-26
  • 21.    駁-書法字典  .國學大師[引用日期2021-01-15]
  • 22.    駁-韻書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15]
  • 23.    駁-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15]
  • 24.    駁-中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1-01-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