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璐璐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副院長)

鎖定
馮璐璐,歷史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副院長,寧夏倫理學會理事,中國民族倫理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為外國哲學、中東問題與中東現代化等領域,多次參與政府或其他部門的諮詢報告撰寫工作,為地方和政府提供政策性建議和智庫服務,在中東經濟以及馬克斯·韋伯、布萊恩·特納等西方理論和現實研究領域有較好的學術積累和系統化的研究;發表論文50餘篇,完成專著6部,參編著作8部,代表性成果為《中東經濟現代化的現實與理論探討》(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中東地區經濟發展模式及其比較》(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6年版);主持或主持完成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10餘項,三次獲寧夏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三等獎;本人於2010年獲寧夏大學第六屆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2017年獲寧夏大學優秀科研管理工作者稱號;多次參加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發表演講、擔任主持或評論 [1] 
中文名
馮璐璐
出生日期
1973年12月
畢業院校
寧夏大學政法學院
學位/學歷
歷史學博士 [1] 
職    業
教師
專業方向
外國哲學、中東問題與中東現代化 [1] 
職    務
寧夏大學中國阿拉伯國家研究院副院長 [1] 
職    稱
教授 [1] 

馮璐璐人物經歷

1997年和2000年畢業於寧夏大學政法學院,分別獲得法學學士學位和哲學碩士學位,

馮璐璐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為伊斯蘭哲學伊斯蘭文化、伊斯蘭與中東現代化。

馮璐璐獲獎記錄

《宗教與發展的悖論——論伊斯蘭與金融全球化的理論、文化與現實衝突》一文於2008年獲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屆自然與社會科學優秀學術論文獎三等獎。

馮璐璐主要貢獻

1、《論當代突尼斯的伊斯蘭復興運動》,《阿拉伯世界》1999年第3期。
2、《婦女觀概述》,《伊斯蘭文化研究》1999年第4期。
3、《對伊斯蘭經濟現代化的再思考》,《寧夏社會科學》2001年第6期。
4、《宋夏時期河隴地區民族關係格局簡論》,《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3年第3期。
5、《現代伊斯蘭經濟學説及其倫理特徵》,《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2004年第2期,
6、《土耳其政治現代化評析》,《長安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7、《伊斯蘭復興運動與世俗主義》,《太原理工大學學報》2004年第1期。
8、《宗教與發展的悖論——論伊斯蘭與金融全球化的理論、文化與現實衝突》,《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
9、《近現代土耳其教法的世俗化改革》,《新疆社會科學》2004年第6期。
10、《從青年學生“迴歸”伊斯蘭現象透視薩達特時期的伊斯蘭運動》,《陝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年第4期。
11、《中東經濟民族主義評析》,《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1期。
12、《中東經濟民族主義的緣起與表現》,《世界民族》2005年第1期,
13、《中東經濟現代化進程與民族主義》,《寧夏社會科學》2005年第3期。
14、《全球化背景下中東經濟現代化的發展》,《西亞非洲》2005年第4期。
15、《中東經濟一體化的發展模式與戰略構想》,《山西師範大學學報》2005年第4期。
16、《中東經濟現代化研究述評》,《阿拉伯世界》2005年第3期。
17、《中東地區遭遇的技術挑戰》,《西亞非洲》2006年第4期。
18、《戰爭對中東經濟現代化的影響》,《延安大學學報》2007年第4期。
19、《試論21世紀中東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戰略及其對策》,《阿拉伯世界研究》2007年第6期。
20、《中東與新興工業國經濟現代化發展模式比較研究》,《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2007年第6期。
21、《論伊斯蘭哲學觀與伊斯蘭經濟現代化的相互適應性》,《青海民族學院學報》2008年第1期。
22、《中東工業化起源問題探悉》,《西亞非洲》2008年第12期。
23、《全球化時代伊斯蘭經濟面臨的文化挑戰》,《阿拉伯世界研究》2008年第4期。
24、《石油與中東現代化關係的經濟學透視》,《瀋陽大學學報》2008年第6期。
25、《全球化時代的技術革新與中東》,《伊斯蘭文化》第二輯,甘肅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
26、《中東現代化發展水平及其影響因素評估》,《山西師範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
27、《中國與科威特經貿關係發展戰略研究》,《國際經濟合作》2009年第12期。
28、《西亞現代化進程中的勞務流動與外籍勞工》,《延安大學學報》2010年第1期。
29、《中東與世界區域經濟組織特點比較》,《瀋陽大學學報》2010年第2期。
30、《中東經濟現代化進程中的國家干預》,《西亞非洲》2010年第2期。
31.《自由之靈與自由之道——對約翰·密爾自由觀的哲學反思》,《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0年第5期。
1、《中國穆斯林的禮儀禮俗文化》第五章“中國穆斯林的民居禮儀”,楊啓辰主編,1999年11月版,寧夏人民出版社
2、《新編東方哲學概論》第十一章“阿拉伯經院哲學”,楊啓辰、馮懷信主編,2000年10月版,寧夏人民出版社
3、《馬克思主義哲學》第十四章“社會意識、精神文明和科學文化”,張秉民主編,2001年5月版,寧夏人民出版社
4、《伊斯蘭哲學研究》第五編“伊斯蘭哲學觀與伊斯蘭經濟現代化的關係”,楊啓辰主編,2001年7月版,寧夏人民出版社。
5、《伊斯蘭法哲學》第八章“伊斯蘭經濟法哲學思想”,張秉民主編,2002年10月版,寧夏人民出版社。
6、《世界現代化歷程——中東卷》,江蘇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中東經濟現代化的歷史與理論探討——全球化視角研究》,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版。
2、點校:回族典籍《瑞竹堂經驗方》,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1、參與北京大學錢乘旦教授主持的2004年國家社會科學重點攻關項目《世界現代化進程的不同模式研究》子課題《中東國家現代化模式研究》。
3、參加2003年國家民委重大科研項目《少數民族在中國統一發展中的貢獻(宋元卷)》;
4、主持2008年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中東伊斯蘭地區與國際體系轉型研究》子課題三《中東伊斯蘭地區與世界經濟體系轉型研究》。
5、主持2008年政府國別報告——科威特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
6、主持2008年;政府國別報告——阿曼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7、參與2004年教育部社科項目《全球化與中東現代化》,已結題。
8、參與2005年國家民委項目《西夏地理環境研究》,已經結題。
9、主持2008年寧夏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馬克斯·韋伯的現代性理論與伊斯蘭》;
10、《中東經濟現代化的歷史與理論探討——全球化視角研究》一書獲2008年寧夏大學優秀著作出版基金資助;。
11、主持2009年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趨向融合的東方文明——馬克斯·韋伯伊斯蘭教理論的哲學解讀》;
12、主持2009年教育部規劃項目《中東地區經濟發展模式及其比較研究》。
曾經參編著作五部,並在《世界宗教研究》 [2]  、《世界民族》、《西亞非洲》等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二十餘篇,此外還參加國家社會科學重點攻關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寧夏回族自治區“十五”規劃項目等多項課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