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宗煒

鎖定
馮宗煒(1932年9月13日—2016年11月6日),浙江嘉興人,森林生態學和環境生態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 
1954年馮宗煒從南京林學院本科畢業;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副所長、副研究員、研究員;1957年前往前蘇聯科學院森林研究所、植物研究所進修;198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83年應中國科學院的聘請擔任中國科學院(1986-2000年)環境生態規劃專題研究組組長;1986年擔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副主任;1999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6年11月6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2] 
馮宗煒長期從事森林生態學、環境生態學與生態恢復工程研究 [3] 
中文名
馮宗煒
外文名
Zong-wei Feng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地
浙江省嘉興市
出生日期
1932年09月13日
逝世日期
2016年11月06日
畢業院校
南京林學院
職    業
教學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量和生產力》
主要成就
1999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馮宗煒人物生平

馮宗煒
馮宗煒(6張)
1932年9月13日,馮宗煒出生於浙江省嘉興市。
1950年9月,馮宗煒進入國立南京大學森林系學習。
1952年9月,因為院系調整,進入南京林學院(南京林業大學)林學系學習。
1954年7月,馮宗煒從南京林業大學本科畢業,之後進入中國科學院東北林業研究所籌備處工作(至1954年10月)。11月,馮宗煒進入中國科學院林業土壤研究所工作,先後擔任副所長、副研究員(至1986年5月)。
1957年10月,馮宗煒前往前蘇聯科學院森林研究所、植物研究所進修(至1958年3月) [4] 
1982年1月,馮宗煒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3年,馮宗煒應中國科學院的聘請擔任中國科學院(1986年—2000年)環境生態規劃專題研究組組長。
1986年6月,馮宗煒擔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研究員、副主任(至1992年9月)。
1999年,馮宗煒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隸屬於農業學部(森林生態學) [5] 
2016年11月6日20時,馮宗煒在北京逝世,享年84歲 [2] 

馮宗煒主要成就

馮宗煒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1955年,馮宗煒參加了由中國和前蘇聯兩國科學院合作的中、蘇黑龍江流域綜合考察項目,當時中國和前蘇聯在此領域的頂級科學家都參加了這次考察,中國方面的有中國科學院竺可楨副院長,水利部副部長馮仲雲、植物學家劉慎諤、土壤學家宋達泉、林學家朱濟凡、王戰等,在他們的指導下,馮宗煒的理論和實際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他緊隨這些專家深入到大江源頭、原始林區,進行了長期的野外考察,獲得了大量寶貴的第一手資料,在他們的指導下,馮宗煒撰寫並聯名發表了一系列有影響的文章,大膽提出了修改當時在東北林業生產上盛行的“順序帶狀皆伐”的做法,並提出改皆伐為擇伐的建議。 [5] 
1958年,馮宗煒從蘇聯進修回國後,他組織考察隊的專業人員深入長白山原始區開展温帶闊葉紅松林、亞高山雲冷杉林和嶽樺等的林型研究,以及參加東北植被區劃的研究工作。
1960年初,馮宗煒率領一支由森林、土壤、氣象、植物、微生物、木材等學科組成的研究員,深入湘黔交界山區的中國杉木中心產區——湖南會同林區,總結羣眾栽杉和營林的速生豐富經驗。在馮宗煒的帶領下,年輕的科研人員在湖南會同廣坪杉木林區建立了中國科學院森林生態實驗站,率先展開了對中國杉木林生態系統生態過程的長期系統觀察。他們通過大氣降水、植被和土壤之間營養元素的輸入、輸出關係的定位研究,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揭示了杉木純林連載地力退化的機理,發現在主伐年齡段(20-30年)的杉木純林,營養元素的年吸收量仍然是大於年歸還量,入不敷出,導致整個林區仍處於營養消耗狀態。這一發現不但從理論上解釋了杉木多代連栽、地力衰退的問題,併為問題的解決指明瞭方向。在此基礎上,馮宗煒和同事們進而在南方林區又進行了長達8年的多學科的綜合定位研究,最終培育篩選出了一種具有高生產力和生態協調的杉木、火力楠針闊葉混交林,解決了杉木純林連栽、地力退化、生產力下降的難題。
1985年,馮宗煒在中國科學院主持了一個研究酸雨的大型項目。他率領跨學科的專家,深入南方山區、林區、農村和城市,實地調查了11 省(市)130 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酸雨對森林、農作物的危害面積、減產幅度和經濟損失。通過第一手數據的分析,馮宗煒發現酸雨對中國南方農業的危害,並不像國外有些專家所推測的那麼嚴重,其中有個重要原因,便是中國南方種植水稻為主,水稻的抗酸能力很強,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酸雨對農業的危害。他們課題組研究酸雨和二氧化硫複合污染對植物的影響、抗酸農作物和樹種的篩選,以及受酸雨危害的馬尾松林生態恢復工程技術等研究成果,被農林生產和綠化部門所採用,南方區域酸雨敏感性和臨界限負荷的研究成果,也被國務院批准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區劃方案採納。由於他長期從事森林環境與生態恢復工程的研究,闡明瞭中國酸雨的生態影響機制,率先研究杉木連栽地方退化機理和生態恢復技術,曾獲得國家科技一等獎。馮宗煒主持中國科學院2000年環境與生態規劃研究,為中國科學院該領域研究戰略提出藍圖。是最早提出改大面積皆伐為擇伐,保護東北天然紅松林的學者之一,併為保護西雙版納熱帶森林和大興安嶺特大火災後生態恢復工程獻計獻策,受到國家高層領導重視 [3] 
  • 學術論著
截至2011年12月,馮宗煒專著8部,發表論文95篇 [4]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名稱
作者
出版社
1957.12
《小興安嶺闊葉紅松林的採伐和更新 中國科學院黑龍江考察隊森林小隊總結報告》
朱濟凡,劉慎諤,馮宗煒,劉仝生編
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
1958.01
《烏克蘭的林型分類》
(蘇)Д.Д.Лавриненко著;馮宗煒,黃維淦譯
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1992.10
《農林業系統結構與功能 黃淮海平原豫北地區研究》
馮宗煒等著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3.12
《酸雨對生態系統的影響 西南地區酸雨研究》
馮宗煒主編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9.03
《中國森林生態系統的生物量和生產力》
馮宗煒等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1999.03
《酸沉降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及其生態恢復》
馮宗煒等著
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2004.07
《生態·旅遊·發展 中國西部生態旅遊發展論壇首屆年會文集》
馮宗煒,夏開益主編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4.09
《2004·中國·武漢生態旅遊論壇》
馮宗煒,袁坤主編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2.01
《馮宗煒文集》2冊
馮宗煒著
北京:科學出版社
期刊論文
Feng Z , Miao H , Zhang F , et al.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their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i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 14(2):227-233.
馮宗煒, 馮兆忠. 青海湖流域主要生態環境問題及防治對策[C]// 中國青藏高原研究會學術年會. 2006.
Feng Z , Miao H , Zhang F , et al. Effects of acid deposition on terrestrial ecosystems and their rehabilitation strategies in China[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2002, 14(2):227-233.
馮宗煒. 中國酸雨的生態影響和防治對策[J]. 環境科學導刊, 2000, 1(a08):1-6.
馮宗煒, 王效科, 歐陽志雲. 海南省桉樹林分佈及漿紙林生態區劃[J]. 生態環境學報, 1999(3):168-173.
馮宗煒, 小倉紀雄. 重慶酸雨對陸地生態系統的影響和控制對策——中日酸雨合作研究總結[J]. 環境工程學報, 1998(5):1-8.
馮宗煒. 生態環境保護與防洪減災[J]. 環境保護, 1998(10):13-13.
馮宗煒. 我國森林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淺見[J]. 農業現代化研究, 1989, 10(5):43-45.
陳文釗, 馮宗煒, 羅人深, et al. 一種高生產力和生態協調的亞熱帶針闊混交林——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的研究[J]. 植物生態學報, 1988, 12(3):165-180.
馮宗煒 亞熱帶杉木純林生態系統中營養元素的積累、分配和循環的研究[J]. 植物生態學報, 1985, 9(4):245-256.
馮宗煒, 陳楚瑩, 張家武, 等. 不同自然地帶杉木林的生物生產力[J]. 植物生態學報, 1984, 8(2).
馮宗煒, 張家武, 陳楚瑩, 等. 火力楠人工林生物產量和營養元素的分佈[J]. 東北林業大學學報, 1983(2).
馮宗煒, 陳楚瑩. 杉木蒸騰強度與若干因子的相關分析[J]. 植物科學學報, 1983, 1(1):33-38.
馮宗煒, 陳楚瑩. 杉木幼林羣落生產量的研究[J]. 生態學報, 1983, 3(2):31-42.
馮宗煒. 英國、瑞典生態學研究考察簡況[J]. 植物生態學報, 1982(3):81-84.
陳楚瑩, 馮宗煒, 趙吉錄, 等. 湖南省會同縣兩個森林羣落的生物生產力[J]. 植物生態學報, 1982, 6(4):257-267.
馮宗煒, 陳楚瑩, 李昌華,等. 杉木速生豐產的生態學基礎[J]. 生態學雜誌, 1982(1):14-19.
  • 科研成果獎勵
截至2011年12月,馮宗煒先後獲得國家及部級一、二等獎6項 [4] 
時間
項目名稱
獎勵名稱
1978年
森林採伐更新理論基礎的研究
國家級
1988年
一種高生產力和生態協調的杉木-火力楠混交林研究
省部級 二等獎
1989年
大興安嶺北坡特大火災區恢復森林資源與生態環境考察報告
省部級 二等獎
1991年
西南地區酸雨來源影響和控制對策
省部級 一等獎
1991年
中國自然科學的現狀與未來
省部級 二等獎
1998年
中國酸沉降及其生態環境影響研究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 一等獎

馮宗煒人才培養

馮宗煒在中國科學院應用生態研究所、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高等院校培養了一大批生態環境領域學術帶頭人和專家 [6]  ,截至2011年12月,培養的博士,碩士生14名 [4] 

馮宗煒榮譽表彰

時間
榮譽/表彰

中國科學院竺可幀野外工作獎

中國林學會梁希獎
1999年
中國工程院院士(農業學部) [5] 
2000年
國家環境保護傑出貢獻者稱號

馮宗煒社會任職

時間
擔任職務
1985年12月至1992年11月
中國生態學會副理事長
1989年01月至1995年10月
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委會(林業組)委員
1989年11月至1995年10月
中國林學會副理事長

國家林業局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

中國環境學會高級會員

中國生態學會顧問

《生態學報》主編 [6] 

馮宗煒人物評價

馮宗煒長期從事森林生態環境和生態恢復工程研究,作出了突出貢獻,是中國酸雨研究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國生態環境領域的重要學術帶頭人 [7] (中國科學院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評)
馮宗煒學術造詣精深,治學態度嚴謹,為國家生態環境科學研究和環境保護事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生態科學領域學術帶頭人和專家 [2] (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