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勤芳

鎖定
馮勤芳於1968年出生於陶都,從小受到濃郁的紫砂氣氛影響,八十年代進宜興紫砂工藝二廠,當時的紫砂市場非常看好,需求旺盛,給馮勤芳及一批剛入門的紫砂人員提供了得天獨厚的鍛鍊機遇。期間得到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徐漢棠老師的親自授藝,加上馮勤芳較高的悟性和勤快的雙手,很快就在同批學員中脱穎而出。
中文名
馮勤芳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8年
性    別

馮勤芳桂林傳人馮勤芳

行業:陶藝藝人,馮桂林唯一傳人!
作品風格:作品均為家藏老泥,非常温潤,易泡養,做工精細!升值空間極大。

馮勤芳詳細介紹

馮勤芳,進廠要略比潘小忠早幾年,祖上就是做茶壺,其祖父就是民國時期大名鼎鼎的制壺高手馮桂林。馮桂林(1902~1946),紫砂著名藝人,擅長松竹梅題材及仿真自然塑器。其製品或圓或方、或長或短、或高域矮、或深沉肅穆,給人以“千奇萬狀信手出、鬼斧神工難類同”之感,為紫砂歷史上不可多得的名師藝匠之一。馮桂林的兒子沒有繼承父業,應該説十分遺憾,而到他的孫輩,三個孫子也沒有做壺,以致馮勤芳很快在同道中脱穎而出,其作品有桂林遺風,無論是光貨還是花貨,韻味十足,傳統的根植得很牢,在這個年齡段的做壺人中,可謂是個佼佼者。

馮勤芳人物經歷

潘小忠和馮勤芳都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進宜興紫砂工藝二廠的,他們十分幸運趕上了好時候,當時的紫砂市場非常看好,需求旺盛,當時的紫砂工藝二廠也正值紅紅火火,景氣指數很高,進廠職工很多,形成了一個較好的學藝氛圍。尤其是徐漢棠大師來到後,毫無保留,十分認真地把培訓藝德作為重要工作來做,像小忠、勤芳這批年輕人,都能直接或間接受到徐老師的指點和授課。當然,也不是説凡想學做紫砂茶壺的,就都能個個成才,還要看他們的悟性高不高,手腳勤不勤,而潘小忠、馮勤芳應該是眾多學藝後生中較為成功的一對。
潘小忠雖比勤芳晚幾年學做壺,但之前先學木匠,也算手藝人,到放下木工箱子來做茶壺,彷彿輕車熟路很快投入,也許做慣了木工活,做壺也方貨見長,且特別講究線條、注重挺刮,給人以美感,而他以領悟深刻,把握傳統,形似神更似。後來,潘小忠與馮勤芳在同一個工廠,共同的志向中產生了感情,結為夫妻,就更加有了取長補短、工同提高的做壺樂壺,他們低調做人不張揚,認真做壺不“搭漿”(為宜興方言,意思是做事將就、馬虎),生活在這樣一個時代,他們倆這樣年輕,應該有很活躍的思維,但他們格守做壺先做人的行業規矩,這與當前壺屆相當一批心浮氣躁的年輕人相比,他們傳統甚至還有點守舊,他們從不“黃婆賣瓜,自賣自大專”,她們更不整天忙於走南闖北,也不在商業味濃厚的場合去兜售自己,他們總是在家默默做壺,真正玩壺愛壺的人士喜歡他們的作品,更喜歡他們的人品,日積月累,厚積薄發,如今夫婦倆均已小有名氣,尋覓他們作品的人也已不少。希望兩位老師能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壺上的功夫多一點,壺外功夫少一點,安下心做出好壺來,成為紫砂伉麗、壺藝雙飛的模範,做一對真正的“桂林傳人”。 [1] 

馮勤芳作品圖集

馮勤芳作品圖集:一、大圓珠;二、子冶石瓢;三、思亭壺。
淘壺人-馮勤芳《思亭》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