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馮健

(新華社原副社長、黨組副書記兼總編輯)

鎖定
馮健(1925年3月11日-2022年8月31日),男,原名樊煦義,河南新野人,1947年5月加入新民主主義青年社並參加革命工作,1948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新華社副社長、黨組副書記兼總編輯。 [6] 
撰有通訊《英勇搏鬥一百天》、《管得寬》等。有《馮健通訊選》。1965年冬與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蘭考採訪焦裕祿的事蹟,寫出了那篇曾經感動了億萬讀者的名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 [1-2]  [4] 
2022年8月31日,馮健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5] 
中文名
馮健
別    名
樊煦義(原名)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河南新野縣
出生日期
1925年3月11日
逝世日期
2022年8月31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馮健人物生平

馮健 馮健
1925年3月11日,樊煦義生於河南省新野縣樊營村。馮健是1948年在國立中央大學讀書時參加中共地下組織使用的名字。 [1]  [3-4] 
19歲時,馮健從河南省南陽中學(現名南陽一中)高中畢業後,長途跋涉,徒步穿越鄂西山區,到重慶考入中央大學政治系學習,於1948年夏畢業。抗戰勝利後,1946年中央大學遷回南京,馮健後兩年的大學生活在南京度過。
1948年5月,馮健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8年10月開封解放,馮健被調到剛剛成立的開封日報社和新華社開封分社擔任廣播編輯。
1949年4月中旬,馮健被抽調同東北南下的一批新聞幹部一起,沿津浦路乘火車奔赴南京,又轉往江西,參與籌建《江西日報》和新華社江西分社,繼續從事編輯和記者工作。
1951年初,馮健被調到位於湖北武漢的新華社中南總分社,主要從事財經報道。
1958年秋,馮健從武漢被調到北京新華社總社,在國內部從事工業報道。
1964年,馮健參加了由中共中央書記處決定、首都新聞單位組成的記者團前往大慶油田採訪。記者團共20多人,由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王揖任團長,馮健任黨支部書記。
1982年,馮健被任命為新華社黨組副書記、副社長兼總編輯。
1986年3月,根據中共中央關於幹部新老交替的精神和指示,同時也因為身體的原因,馮健卸去了新華社黨的和行政的領導職務,但同時又被任命為《瞭望》週刊社編委會主任委員,此後還擔任了《中國證券報》高級顧問、中國新聞學院教授等。1988年,馮健正式辦理了離休手續。 [4] 
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2022年8月31日,馮健在北京逝世,享年97歲。 [6] 

馮健個人成就

撰有通訊《英勇搏鬥一百天》、《管得寬》等。
1965年冬,他與穆青、周原一道赴河南蘭考採訪焦裕祿的事蹟,寫出了那篇曾經感動了億萬讀者的名篇《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文化大革命”期間,馮健曾被下放到“五七”幹校去“改造”。“四人幫”垮台後,他擔任了新華社國內部副主任。
馮健同志筆耕不輟,其新聞作品(含與他人合作)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有:《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人民呼喚焦裕祿》《中南海的春天》《管得寬》等;著作有:《馮健通訊選》、時事評論文選《管窺集》《一斑集》、散文《暮年隨筆》(一、二、三卷)等。曾在《中國記者》發表多篇文章。直到2016年,91歲高齡時仍在《中國記者》發表口述文章《“焦裕祿是我一輩子學習的榜樣”》。 [5] 

馮健人物評價

馮健同志的一生,是為黨和人民的新聞事業嘔心瀝血、用情至深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光輝的一生。他的文章恰如其人,充溢着一個黨的新聞工作者對國家、民族、人民的責任感。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