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雲奇

鎖定
馬雲奇,男,唐德宗建中年間張掖太守樂庭(環)壤的幕僚。馬雲奇的詩作在敦煌石窟中發現,被外國人劫去藏在法國巴黎圖書館,可見其藝術價值。根據敦煌抄本,馬雲奇詩作留有13首。
中文名
馬雲奇
國    籍
中國
代表作品
《至淡河同前之作》
性    別

目錄

馬雲奇簡介

馬雲奇的詩作在敦煌石窟中發現,被外國人劫去藏在法國巴黎圖書館,可見其藝術價值。根據敦煌抄本,馬雲奇詩作留有13首。
馬雲奇是張掖太守樂庭(環)壤的幕僚。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張掖被吐蕃攻陷,張掖幕府大小官員全部被俘,馬雲奇也不可避免地淪為囚徒。他先被押解到青海湖北面,兩年後又轉至湟水河畔的臨蕃城(今西寧西的多巴)。 [1] 

馬雲奇人物生平

馬雲奇的詩,多為被俘囚禁期間的作品。詩人在這些詩作中,表現了山河之痛,囚徒之苦,句句皆是心血之流露,情真意切。詩人被押送青海,進人大斗拔谷時,寫有《至淡河同前之作》:
念爾兼辭國,緘愁欲渡河。
到來河更闊,應為涕流多。
“念爾”是對兒女的思念。 “思鄉”和“辭國”交織在一起,自然是“涕淚多”了。
在被押送到臨蕃後,另一首《諸公破落官蕃中製作》也表達了同樣的傷痛情感:
別來心事幾悠悠,恨續長波曉夜流。
欲知起坐相思意,看取雲山一段愁。
詩人的悠悠心事,不僅表達了他個人的哀怨,也是淪為吐蕃統治下的河西民眾的共同心聲。這些詩作也真實地記載了那一段歷史,可視為珍貴的歷史資料。
馬雲奇有一首長六十六行的《白雲歌》,第一次用詩歌語言形象地描繪了青海湖一帶的湖光山色,是大西北景色的一幅壯麗畫卷。
殊方節物異長安,盛夏雲光亦自寒。
遠戍只將煙正起,橫峯更是雪猶殘。
碧空的白雲,像是戍邊者升起的縷縷炊煙,而橫峯頂上的雲朵更像未融的積雪。
東西南北任為馳,上下高低恣所宜。
影碧池水螢口低,光浮綠樹霞凝枝。
倒映在湖水裏的白雲如同結成的冰塊,斜陽下的波光則像貼近湖面的螢火蟲在閃光。雲湖樹影,光波交映,確是令人神往的山水長卷。
馬雲奇的詩通俗明白,常用口語人詩。正因如此,他的詩在當時被文人學士視為不雅,不能登大雅之堂,馬雲奇也因而未能進入大詩人之列。但馬雲奇的詩正是他接近民間而產生出的優秀作品,具有很強的藝術生命力。現在看來,馬雲奇的通俗詩在唐代詩歌的發展上,有着相當突出的地位。他生活的年代,在李白、杜甫之後,又在元稹、白居易之前,其時詩歌正處於向通俗發展的階段。馬雲奇在這時採用民間語言反映現實,寫出了意境清新、內容樸實的好詩,可視為白居易寫實詩作的先聲。
馬雲奇參加了激烈的抗擊吐蕃的鬥爭,被俘後又被長年囚禁,卻仍然堅守節操,並在詩歌藝術領域用人民口語進行創作,既反映了歷史的真實,又抒發了真切的感情,有着相當高的藝術價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