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達

(青島大學文化旅遊高等研究院院長)

鎖定
馬達,英國利茲大學創意產業碩士,教育部訪問學者,國內著名的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專家,山東省政協委員 [1]  ,山東省青島市委黨校文化政策主講教師,青島創意100首席規劃和企業運行顧問,麒龍集團文化顧問,青島瀛森創意規劃顧問公司創始人。時代·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的創建人。畢業於利茲大學,文化創意專業碩士學位,後在倫敦總部城市規劃公司從事文化策略顧問工作,參與中國廊坊ECO TOWN 項目,上海東灘,全球市長峯會等項目的文化研究工作。論文《青島創意產業發展報告》第一作者。曾出版,編輯圖書若干。
青島大學文化旅遊高等研究院院長。中共青島市委黨校副教授,《青島市委黨校 青島行政學院學報》學報編輯。無黨派人士,畢業於英國利茲大學和山東藝術學院。文化創意產業和城市更新專業,教育部公派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QUT)訪問學者,國內著名的文化創意產業與城市更新研究專家。第十一屆山東省政協委員,青島市南區政協委員,市北區人大代表,青島市青聯委員、市南區青聯常委、山東省社會新階層會員、青島市社會新階層會員、青島市建委特約監督員,青島瀛森創意規劃顧問公司創始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的創建人。2022年與山東港口集團聯合成立山東港口文旅頤養研究院。 [3] 
中文名
馬達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畢業院校
英國利茲大學
職    業
教師
代表作品
《青島城事繪》 [2] 
職    務
青島創意100首席規劃和企業運行顧問

馬達人物經歷

馬達
馬達(2張)
1982年出生,山東青島人。英國利茲大學創意產業碩士,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創意產業博士生。國內著名文化創意產業研究專家。2005至2006年,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教。2007至2009年,擔任英國奧雅娜城市規劃公司城市規劃師。2009年開始,擔任中國青島市委黨校文化創意產業領域教師。2023年3月,當選青島市文藝評論家協會第三屆主席團副主席 [4] 

馬達主要成就

2006年12月。青島市創意100產業園規劃、運營顧問。項目已盈利,山東省第一家創意產業園區。2007年8月。英國Pinewood影視園區物流及產業鏈規劃。規劃已完成,作為文化產業諮詢師。2007年12月。《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2008》青島創意產業研究。已出版,作為編委和青島部分第一作者。2008年3月。上海東灘ECO-TOWN產業鏈規劃。項目已完成。作為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諮詢顧問。2008年6月。中國廊坊生態城文化與創意經濟規劃。項目已完成,設計了動遷30萬人的拆遷與城區人口重新佈局項目的主要負責人。2008年9月。迪拜生態城文化及產業鏈規劃。作為文化顧問。2008年10月。主持引入“賈斯汀·歐康納創意產業研究中心”到青島創意100產業園,成為國內唯一的國際創意產業大師服務機構和與國際接軌的創意產業規劃服務團隊。2008年11月。英國Ebbsfleet創意產業園生態產業鏈規劃。項目正在進行,2012年完成.2008年11月。挪威Okern創意產業園產業鏈規劃。項目正在進行,2016年完成。2009年3月。韓國首爾國際40都會市長峯會“循環經濟”報告項目組,40城市低碳研究。項目已完成,完成的《循環低碳經濟40城市統計》報告,作為大會核心報告之一。2009年5月。青島市南藍色經濟文化創意產業規劃。項目已通過。作為項目首席顧問。2009年8月。《瀛森·創意產業週報》主編,已推出19期。2009年8月。主持完成“世界創意產業集聚區世界地圖”.2009年11月。引入澳大利亞國家研究理事會“創意產業新媒體與創意產業研究”項目組,聯合中國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澳大利亞奧雅那規劃顧問公司、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上海M50產業園、創意100產業園的創意產業研究學者,共同完成此項目。此項目位國際創意產業界最高學術研究課題之一。國內參與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青島,國外參與的城市有:倫敦、布里斯班、紐約、莫斯科等城市。此研究項目的成果將成為創意產業規劃與新媒體的國際標準。2009年12月。計劃推動青島加入聯合國創意都市聯盟的“音樂之都”項目。正與聯合國科教文委員會進行出席聯絡和信息蒐集工作。
馬達早年在ARUP(奧雅納)倫敦總部從事文化產業規劃師工作,《青島創意產業發展報告》主編。曾出版,編輯圖書。作為一個博物館、展覽館的學者型研究者、策劃者和建設者,是多個博物館和展覽館的提議者與創建人。曾掛職青島市城市規劃院院長助理、青島市市北區文化新聞局副局長、歷史記憶片區管委會委員、青島政協文史館特聘館員、青島政協文史研究會副會長、市南區中小企業互助會會長、青島城市更新文化研究會籌委會主任等社會職務。兼任牛津聯合創新中心中國代表等職務。歐美同學會會刊《留學生》雜誌2009年4月封面人物。2014年,《中國首個商業電影院源自青島》被中宣部、國家文物局、國家電影局局長批示,經過嚴格評審,讓中國電影院歷史提前了1年時間。2019年12月23日,《青島,一個港口城市》兩個整版發佈在《青島日報》,在學習強國全國首頁重點發布。 [3] 
2005至2006年,擔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助教。2007至2009年,擔任英國ARUP城市規劃公司城市規劃師。2009年開始,擔任青島市委黨校副教授,創建了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網,是中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門户網站。在博物館、展覽館和文史挖掘方面。其提出的“城市雙更新(文化與建築同時更新)”的理論城市更新領域的政策設計。提出了“內容研發+設計+施工+媒體(CDCM)一體化”四位一體運作模式。並在展覽展示與招商和運營在城市更新中的應用形成了成熟體系。 [3] 
通過團隊的努力,青島大學文化旅遊高等研究院在展覽展示與城市更新領域成為“學院派”的新力量。提出用自然科學的“發明與發現”的方法,結合社會科學的創新與創意,通過真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形成看得見、摸得着的“有用”的社會科學成果。前衞性提出“給我們一個題目,交給你一個博物館”、“沉浸式學術服務地方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等理念。成為文化旅遊領域重要應用場景。2021年被任命為青島大學文化旅遊高等研究院院長。 [3] 
主持或參與的主要項目有
2006年,山東省創意產業園區創意100產業園的聯合創始人。2006年創建山東首個文化創意產業園區。此園區為山東省首個盈利文化園區。
2007年12月開始。連續擔任15屆《中國創意產業發展報告》的編委。
2007年,參與了上海東灘ECO-TOWN產業鏈規劃、中國廊坊生態城文化與創意經濟規劃、迪拜生態城文化及產業鏈規劃。
2008年開始創建《全球文化創意園區分佈圖》,已更新六版,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的數據來源。
2009年3月。韓國首爾國際40都會市長峯會“循環經濟”報告項目組,40城市低碳經濟研究。完成的《循環低碳經濟40城市統計》報告,作為大會核心報告之一。
2009年5月。主持完成青島市南藍色經濟文化創意產業規劃。
2009年8月。主持完成“世界創意產業集聚區世界地圖”。已經完成了第七版的更新(2019年)。 [3] 
2009年11月,引入澳大利亞國家研究理事會“創意產業新媒體與創意產業研究”項目組,聯合中國北京大學、中國傳媒大學、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澳大利亞奧雅那規劃顧問公司、中國浦東干部學院、上海M50產業園、創意100產業園的創意產業研究學者,共同完成此項目。此項目位國際創意產業界最高學術研究課題之一。國內參與的城市有:北京、上海、青島,國外參與的城市有:倫敦、布里斯班、紐約、莫斯科等城市。此研究項目的成果將成為創意產業規劃與新媒體的國際標準。
2009年12月。首個計劃推動青島加入聯合國創意都市聯盟項目(creative city network),後成功推動青島加入聯合國創意城市聯盟,獲得電影之都稱號。 [3] 
2014年,首個提出並主持確認青島水兵俱樂部是中國最早的商業電影院建築的學者。此後完成青島八大關“遇見”系列建築文化的挖掘與施工。
2015年,完成《青島城事繪》創作,在文旅屆產生重要影響。後完成南京、杭州、西安、廈門、成都、廣州、深圳、煙台、威海、淄博、重慶、泰州等多個城市的《城事繪》創作。
2015年發現中國首個商業電影院。被國家電影局、電影家協會和國家電影博物館和電影資料館評審通過。
2016年,成功競標獲得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公共文化建設規劃。
2019年開始,深入挖掘城市文脈,完成青島政協文史館的研究到施工全過程。2020年發現天主教紅衣主教(有權競選教皇的人)秘密官邸,江蘇路2號。(第一個黃種人紅衣主教)。後以此建築設計並施工完成青島政協文史館。 [3] 
作為一個較有聲望的城市更新研究學者,是最早引入“生活記憶館”建設體系的中國學者。他認為:“2019年出現後的城市更新最大的問題是改革開放後的成果無人定義,只關注建國前的歷史遠遠不夠”。他認為:“建築和人一樣都是獨特的,只有沒有發現獨特美的能力的研究。苦行僧一般的文化挖掘和幾近苛刻的文化追求是他工作成功的關鍵。他認為,城市更新裏,文化的空間應該是以“生活記憶館”的形式出現。對於亟待更新的城市而言,最重要的是“生活記憶”的重新設立,形成地域文化後,人口才會重新有意願迴歸,才會逐漸形成城市更新的成功。歸根結底,城市更新區域是人居住的地方,而不僅僅是一個“商業聚集”的地方。所以在2019年,他向政府不斷呼籲,在城市更新區域創建生活記憶館,後得到北京、上海、青島、南京、深圳等地方城市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協的多位主要領導的廣泛支持。曾獲得青島市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兩項。 [3] 

馬達獲獎記錄

2004年舉辦個人畫展等藝術活動,為山東省五四讀書獎一等獎獲得者和青島市文化專家庫成員。
《青島城事繪》創始人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