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蘇大麻哈魚

鎖定
馬蘇大麻哈魚(學名:Oncorhynchus masou)鮭形目、鮭科。體長可達30-50釐米。有洄游型和陸封型兩種。洄游型的特徵是身體側扁呈紡錘狀,背部青綠色,腹部為銀白色,體側中央有橢圓形雲紋斑點,口部斜裂而廣至眼睛下方。除了鮭魚基本的外部形貌,例如紡錘形且側扁的身軀、大口裂且端位、圓鱗、遠離胸鰭而比較靠近泄殖孔的腹鰭、腹鰭基側的腋窩突與背鰭後方的脂鰭外。陸封型的特徵是背部呈黑青綠色,腹部銀白色,體側有8-12個黑色橢圓形雲斑,側線上方有11-31個小黑點。 [4-5] 
陸封型的種羣通常棲息在源頭,並經常維持一個領地;它們主要以昆蟲為食,也以小型甲殼類動物和魚類為食。洄游型的種羣向下遊形成魚羣,在半鹹水區短暫停留後進入大海,以小型魚類和浮游甲殼類動物為食。分佈於日本海、鄂霍次克海、北太平洋、韓國和俄羅斯的海洋和淡水中。主要分佈地區有堪察加半島、千島羣島、庫頁島、朝鮮和日本。中國多見於黑龍江和吉林,台灣有它的一個特有的亞種——台灣大麻哈魚。 [4-5] 
中文名
馬蘇大麻哈魚
拉丁學名
Oncorhynchus masou
別    名
孟蘇大麻哈魚
櫻鱒
櫻三文魚
馬蘇鮭魚
奇孟魚 展開
別名
孟蘇大麻哈魚
櫻鱒
櫻三文魚
馬蘇鮭魚
奇孟魚
齊目魚 收起
外文名
英文 Masu Salmon
日文 サクラマス
同義學名
Salmo masou Brevoort, 1856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輻鰭魚綱
鮭形目
鮭科
麻哈魚屬
馬蘇大麻哈魚
亞    種
4亞種 [2] 
命名者及年代
(Brevoort, 1856)

馬蘇大麻哈魚動物學史

馬蘇大馬哈魚的拉丁文種名"masou"和英文稱呼"masu"都來自於日語俗稱マス(鱒,masu)的音譯,馬蘇大馬哈在日語中稱謂是“櫻鱒”。因為櫻鱒是日本列島最為常見的一種鱒魚。英文的masu salmon直譯其實就是“鱒鮭”,屬於翻譯時因為不瞭解詞彙背景而產生的誤稱。而日語中其實也確有“鱒鮭”(トラウトサーモン,torauto saamon)的叫法,但指的是人工養殖的“唐納森型”虹鱒。 [3] 
櫻鱒是該物種在日本北海道、秋田縣等地的稱呼。因為在櫻花盛開的時期收穫最多。櫻鱒魚的逆流而上在本州從2月開始,主要是從3月到6月。北海道從4月前後開始,到7月左右。櫻花的開花前期與該物種沿岸逆流而上的時期重疊。在櫻花開放時開始捕獲。調查了日本各地的稱呼,“櫻鱒”這個名稱遍佈整個生息區域,大概是因為與櫻花的開花期重疊。儘管這種魚在西方被普遍認為是鮭魚,但在日本(其最著名的原生棲息地),它實際上被視為鱒魚,因為它是日本羣島中最常見的淡水三文魚。 [3] 

馬蘇大麻哈魚形態特徵

馬蘇大馬哈魚成年後,體重通常為2.0-2.5千克,長度約為50釐米。該物種(位於俄羅斯濱海邊疆區)的最大體型為71釐米長,9千克重。背鰭iii-iv-11-12;臀鰭iii-12-13。側線鱗133-142。鰓耙18-20。幽門盲囊39-80。椎骨62-64。體長48-60釐米:體長為體高3.6-4.5倍;為頭長3.6-5.0倍。頭長為吻長2.7-3.2倍,為眼徑7.4-8.7倍。 [7] 
體長形,側扁。吻突出,微彎。上頜骨後端達眼後方。上下頜具齒。脂鰭末端遊離。尾鰭彎月形。體背部呈暗青色,布有小黑點,體側和腹部銀白。背鰭、尾鰭上有黑色斑點。雄魚頭後不隆起。生殖季節雄性個體吻端突出呈鈎狀,頜齒變強變黑。已經達到性成熟的馬蘇大馬哈魚背部變暗,身體兩側的條紋變成鮮紅色和深紅色,在腹部融合成一條顏色較淺的常見縱向條紋。因此,它也被稱為櫻三文魚。 [5] 
該物種有洄游型和陸封型之分:
  • 洄游型種羣:系冷温性溯河洄游底層魚類。外形和體色與大麻哈魚基本相似,主要區別是尾鰭呈彎月形,白色鰭條比大麻哈魚多;臀鰭凹形,背鰭起點距吻端比距尾鰭基稍遠,背鰭有黑色斑塊,尾鰭有黑色小斑點;側線鱗130-140枚;體側有數條鮮紅色的橫斑紋,尾部也略呈鮮紅色;生殖季節雄性口端均向內彎曲成鉗狀,口閉合時兩頜不相吻合,頜齒也變黑。 [7] 
  • 陸封型種羣:與洄游型無明顯區別,其個體較小,眼較大,體背部為蒼黑色,腹部為淺白色,體側有8-10個終身不消失紫黑色小塊狀橫斑紋;背部和側線上下有紫黑色圓斑點分佈,無紅色斑點。2齡雄魚、3齡雌魚性成熟。羣體中雄性較多。 [7] 
幼年馬蘇大馬哈魚在河中停留的時間很長,大約一年,長度達到100毫米以上,有時達到180-200毫米。該體型的幼魚體側有7-11條黑色大橫紋,橫紋上端有3個大點,背部橫紋上方有小圓點,有時橫紋下方也有圓點。條紋,基部有3個大黑點,鰭無色,有時脂鰭基部有黑點。體高,臀鰭有缺口,隨着年齡的增長而變小。 [7] 
馬蘇大馬哈魚

馬蘇大麻哈魚棲息環境

馬蘇大麻哈魚喜歡温和的氣候,在海里它們生活在深度範圍0-200米之間。生活在北緯34-65度,東經127-158度之間。 [5] 

馬蘇大麻哈魚生活習性

馬蘇大麻哈魚行為

馬蘇大馬哈魚系冷温性溯河洄游底層魚類。平時棲息于海洋水域。游泳速度快,具有晝沉夜浮習性。陸封型種羣,終生棲息於江河內的冷水區。在圖們江,洄游型每年3-4月份成羣聚於江口並開始上溯,4-5月份大批進入圖們江,8-9月份洪水下泄時成熟個體上溯至支流產卵。產卵場水質清澈,砂礫底質,水深約0.5米,流速平均0.7米/秒,水温11-20℃。卵粒赤橙色,懷卵量約3500粒。產卵時,通常1尾雄魚追逐數尾雌魚進入產卵場,雌魚擺動尾鰭利用水流向四周搧動砂礫,形成橢圓形產卵牀。雌魚分數次排卵,受精卵落入產卵牀內後由雌魚利用尾鰭搧動砂礫加以覆蓋。產過卵的親魚守護在旁。經2-3日後親魚全部死亡。一般在淡水中生活1年後的幼魚開始分離成洄游型和陸封型。迴歸河流在南方早,在北方晚。日本本州從3月左右開始,北海道從4月左右開始逆流而上。 [3]  [7] 

馬蘇大麻哈魚週期

與其他太平洋三文魚一樣,馬蘇大馬哈魚的生物生命週期細分為淡水期和海洋期;在河流中,該物種的壽命為1-3年,可以形成淡水生物。海洋的生命週期取決於年輕魚的年齡,持續2.0-3.5年。在海洋中,馬蘇大馬哈魚以甲殼類動物為食,很少以幼魚為食。當它達到性成熟時,在它生命的第三到第七年,它會進入河流產卵。它的產卵期比其他鮭魚更早。 [7] 
產卵後,大多數路過的魚都會死亡,而那些活着的魚(優先是侏儒雄性)也會在第二年參與產卵。幼魚從巢穴中出來後,不會立即前往大海,而是留在產卵區、河流上游和水流較弱的淺灘上。幼魚會移動到河心的水池和翻滾處,以搖蚊、石蠅、可能會飛幼蟲和空中傳播的昆蟲為食。馬蘇大馬哈魚在其生命的第二年,有時甚至第三年進入海洋。 [7] 

馬蘇大麻哈魚食性

主要食物為小型魚類、幼魚、鱗蝦及淡水中的魚卵、仔魚、幼魚、昆蟲。在河川的仔魚期吃昆蟲和環形動物等。降海後,隨着浮游生物等的成長,捕食烏賊、魚類、磷蝦等。 [3] 

馬蘇大麻哈魚分佈範圍

馬蘇大馬哈魚分佈於中國綏芬河、圖們江、台灣;分佈於朝鮮、日本、俄羅斯的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沿岸水系。主要產地日本北海道、青森縣、山形縣、新瀉縣、秋田縣、巖手縣。 [3] 
陸封型種羣主要分佈於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中國沿海無自然資源,歷史上黃海中北部偶爾有發現。中國內陸水域的綏芬河、圖們江干支流均有溯河產卵羣體分佈。日本海位於山口縣以北,太平洋一側位於靜岡縣以北的本州,除大分縣外位於九州,包括鹿兒島縣南薩摩市笠沙。日本海,鄂霍次克海。 [3] 
該物種有4個亞種:台灣大麻哈魚僅分佈於中國台灣大甲溪上游的七家灣溪。石川馬蘇大麻哈魚分佈於日本中西部和南部的環瀨户內海沿岸。櫻鱒分佈於環日本海沿岸,包括日本列島、朝鮮半島、西伯利亞東岸、庫頁島與堪察加半島。玫瑰馬蘇大麻哈魚僅分佈於日本琵琶湖 [7] 
馬蘇大馬哈魚分佈圖 馬蘇大馬哈魚分佈圖 [9]

馬蘇大麻哈魚繁殖方式

溯河洄游底層魚類性成熟親體,每年5月開始從江河口處溯河遊向江河干流和支流的沙礫底質河牀掘穴生殖。通常1尾雌性有數尾雄性追逐進入產卵場,產卵過程與大麻哈魚雷同。產過卵的親魚也守候在坑穴旁,保護魚卵免遭敵害吞食。產卵後2-3個月,親魚全部死亡。幼魚出生後,在淡水生活近1年,則降河入海生活。產卵次年2歲的初夏(6-7月,或者9-10月)又回到河裏逆流而上。在河裏度過3-4年。洄游型3-4齡性成熟。春溯入河口。10月上溯產卵。懷卵2400-4100粒。成熟卵徑5-6毫米。卵化期約2個月。幼魚在淡水中生活1-2年後降海生活。產卵期為8月下旬至10月上旬。魚卵在11-12月孵化。幼魚從上游區域廣泛分散到中游區域,在淡水中度過1年,第二年春天1歲下海。 [3] 
陸封型種羣,生殖季節與溯河羣體可進行自然交配,產卵後親體不死亡,能進行翌年的第2次生殖。3齡可達性成熟。生殖期9-10月。生殖季節體側有數條鮮紅色橫斑紋,尾部略顯紅色。是淡水裏生、海里成長的迴歸產卵冷水性魚類 [3] 

馬蘇大麻哈魚亞種分化

馬蘇大馬哈魚(4亞種)
序號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台灣大麻哈魚 (台灣亞種)
Oncorhynchus masou formosanum
(Jordan & Oshima, 1919)
2
石川大馬哈魚
Oncorhynchus masou ishikawae
Jordan & McGregor in Jordan & Hubbs, 1925
3
玫瑰馬蘇大麻哈魚
Oncorhynchus masou macrostomus
(Günther, 1877)
4
櫻鱒(指名亞種)
Oncorhynchus masou masou
(Brevoort, 1856)
[2] 

馬蘇大麻哈魚保護現狀

馬蘇大麻哈魚保護級別

馬蘇大麻哈魚種羣現狀

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條例》規定為重點保護對象,可捕標準以達到性成熟為原則。農業部規定,進口原料加工成品後出口,要持有漁業行政主管部門開具的證明。 [6] 

馬蘇大麻哈魚主要價值

常用流刺網、定刺網、延繩釣和地拉網漁具捕撈。肉味鮮美,可鮮食,亦可加工醃漬品或罐頭食品。魚卵可鹽漬經濟價值高的紅魚子。具有藥用食療價值。是重要經濟魚類。有的主張分成不同亞種、變種或生態型。與其它大多數鮭魚一樣,對於捕魚業、養魚業以及作為觀賞魚櫻鱒有很高的經濟價值。在日本海和東北以北的太平洋一側,在飲食文化上也是非常重要的魚。在該物種中可能比鮭魚更重要。也有在節假日等時候吃的。是珍稀魚。但是因為是高級魚,所以在消費地的普通超市買不到。 [3] 
鱗片又小又弱很容易取下來。皮又厚又硬。骨頭軟。細骨在血脈以外的部分也有。這就是所謂的三文魚粉,即使加熱也不會變硬。有鮭魚科特有的風味、臭味。 [3] 

馬蘇大麻哈魚食譜料理

櫻鱒魚的料理・菜譜
吃法:嫩煎、燒烤(鹽烤、幽庵燒、西京醃菜等)
生食:生魚片、醃菜
油炸:油炸
煮、湯:潮汁、味噌湯 [3] 
  1. 將櫻鱒魚的生魚片水洗後放入三片,取出小骨,撈出腹骨。在冰箱裏凍了24小時以上的東西半解凍,把皮切成生魚片。在比較低温下冷凍的話,即使解凍,口感也很舒服,反而增加了甜味、美味,非常美味。調料是黑胡椒、岩鹽、酸橙。芥末醬油和芥末醋醬都喜歡。
  2. 將櫻鱒魚的肉24小時以上冷凍後的上身用白葡萄酒、白葡萄酒醋、砂糖、鹽依次組合而成。喜歡蔬菜和香草等。可以享受櫻花鱒魚纖細優質的味道。
  3. 將櫻鱒魚的鹽烤水洗後取下三片,撒上鹽。醒一個多小時,慢慢地烤好。鮭魚科獨特的風味還活着,非常耐人尋味。如果不喜歡這個的話,最好在最後塗上酒烤好。魚本身有豐富的美味,和白米飯也很搭。
  4. 把櫻鱒魚放在三片西京燒上切肉。用白醬醃製的時候,撒上鹽稍微睡一下,把表面上的水分擦掉。白醬(醬什麼都可以)和甜料酒一起醃製而成。一天左右就能吃到。和醬很搭很好吃。
  5. 櫻鱒魚的烤花莖醬是將花莖適當地切碎,用油炒後混合醬(醬、酒、砂糖)攪拌而成。把這個做成素燒,放在切好的肉上烤到烤焦為止。是應時的東西合在一起的東西,是鮮美的味道。
  6. 用水清洗櫻鱒。放上三片,儘可能地拔出腹骨、小魚刺等。鹽和胡椒,用多的油煎。最後用黃油和醬油調味。表面清爽,裏面濕潤,有甜味和獨特的風味。非常好吃。
  7. 這是櫻鱒魚的油炸鮭魚科的經典料理。取三塊血塊和腹骨。切成塊,撒上鹽和胡椒,蘸上面包粉炸的東西。炸的話身體會適度緊繃,像鮭魚科一樣的風味反而會留下來。
  8. 將櫻鱒魚煮熟後水洗成兩片,將帶骨頭的一方切成碎塊。通過熱水放入冷水中,形成霜降,使表面的濕潤流動。將水分充分瀝乾,放入酒、砂糖、濃口醬油、醬油(如果沒有的話也可以不用。)中煮。用溜醬油冒泡。不要煮染,一邊蘸着湯汁一邊吃。
  9. 櫻鱒魚的粗煮。2-3千克的話會有很多瑕疵。將其放入冷水中浸泡,將剩下的鱗片等倒入水中。把這個在酒、砂糖、醬油、水的地方煮好。甜味是喜歡的,不放糖也可以。食材很好,有本源的味道,很好吃。
  10. 把櫻花鱒魚放在三張康菲上拉皮。用強鹽讓其醒一天,在耐熱性的塑料中與橄欖油、勞力士一起放入,65度和1小時低温烹調。非常柔軟,也能感受到鮭魚的風味,濕潤又有甜味。很好地使用香草類、香辛料的話更美味。
  11. 把櫻鱒魚的味增湯收集起來放在那裏。適當地沖洗。放到冷水裏弄濕,去掉鱗片等,充分去除水分。把這個從水裏煮出來把醬融化。因為和韭菜很搭所以搭配了。搭配的葱和洋葱等也可以。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