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

鎖定
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德語: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Förderungder Wissenschaften e.V .;縮寫為MPG)是德國研究機構的正式獨立的非政府和非營利性協會,成立於1911年, Kaiser Wilhelm Society [1-2]  並在1948年更名為Max Planck Society,以紀念其前任主席,理論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該協會由德國聯邦和州政府資助。 [1]  [3] 
中文名
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
外文名
Max-Planck-Gesellschaft zur Förderung der Wissenschaften e.V(德文)
Max Planck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英文)
簡    稱
馬普所、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德語:Max-Planck-Gesellschaft, MPG)
社團地址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慕尼黑

目錄

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機構簡介

馬普學會是一個獨立的非盈利性研究組織。主要任務是支持自然科學生命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支持開闢新的研究領域,與高等院校合作並向其提供大型科研儀器。學術帶頭人可以自主選擇研究課題開展研究工作。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在其86個(截至2018年12月) [3]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中支持自然,生命和社會科學,藝術和人文科學的基礎研究。 [1-2]  該協會共有大約17,000名固定員工,其中包括5,470名科研人員,以及大約4,600名非終身科研人員和訪問學者。該協會2018年的預算約為18億歐元。 [3]  截至2018年12月31日,馬克斯·普朗克學會共有23,767名員工,其中15,650名是科研人員。女僱員佔44.4%,所有僱員中有31.5%是外國公民。 [4]  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 Society)作為科學技術研究組織而享譽世界,其科學家共獲得了35項諾貝爾獎 [5]  ,並被廣泛認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基礎研究組織之一。

馬克斯·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歷史

該組織成立於1911年,當時的名稱是Kaiser Wilhelm學會或Kaiser-Wilhelm-Gesellschaft(KWG),這是一個以當時的德國皇帝命名的非政府研究組織。 KWG是世界領先的研究組織之一;其董事會成員包括瓦爾特·博特彼得·德拜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弗裏茨·哈伯等科學家。 1946年,奧托·哈恩(Otto Hahn)擔任KWG主席一職。1947年其前任主席馬克斯·普朗克(Max Planck)去世。1948年更名為馬克思·普朗克科學促進學會(MPG)。如今馬克斯·普朗克學會(Max Planck Society)作為科學技術研究機構而享有世界領先的聲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