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春山

(湖北蒲圻人)

鎖定
馬春山(1905—1977),湖北蒲圻人。11歲,在武漢“積盛泰”絲織機坊學絡絲、提花、掌梭,長達9年。1928年到荊州,先後在“張全盛”、“洪興盛”荊緞機坊幫工,操作技藝嫺熟。日軍侵佔荊沙後,絲織業停業,馬在荊州城自辦織襪坊謀生。
中文名
馬春山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05年
逝世日期
1977年
馬春山,湖北蒲圻人。11歲,在武漢“積盛泰”絲織機坊學絡絲、提花、掌梭,長達9年。1928年到荊州,先後在“張全盛”、“洪興盛”荊緞機坊幫工,操作技藝嫺熟。日軍侵佔荊沙後,絲織業停業,馬在荊州城自辦織襪坊謀生。1952年,馬組織織襪互助小組。1956年,張體學倡導恢復“荊緞”生產,馬應聘入江陵絲棉生產合作社,繪製“腳踏手拉”荊緞提花織機樣式,製作樣機,親手施織,使失傳多年的“荊緞”重新問世。還改進提花技術,將傳統單幅法改為雙幅,首創串連兩色菊、整幅萬字型花樣。當年織“荊緞”被面240牀,為國內紡織研究部門購存。1959年,出席湖北省先進工作者代表大會,《湖北日報》登載了其事蹟。1961年,帶領工人在荊州城西南城牆外植桑養蠶,以解決荊緞生產原料,他日夜守候蠶房,被譽為“以社為家”的人。1975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收集民族工業資料,考證“荊緞”淵源,其徒弟按他修復的織機,製成“荊緞大車”模型,與他所織的“荊緞”,交由中國歷史博物館陳列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