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尿藤

鎖定
馬尿藤(學名:Campylotropis trigonoclada var. bonatiana (Pamp.) Iokawa & H. Ohashi)是豆科笐子梢屬植物。半灌木或小灌木,高0.7-2米。枝常呈之字形屈曲,與葉柄均具鋭三稜,並有狹翅。花冠紅紫色或紫紅色,莢果斜橢圓形,具短喙尖,果頸長約1.5毫米,表面密被稍貼伏的短柔毛。花、果期8-12月,果熟期多在11-12月。
中文名
馬尿藤
拉丁學名
Campylotropis trigonoclada var. bonatiana (Pamp.) Iokawa & H. Ohashi [3] 
別    名
毛三稜枝杭子梢
三稜梢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豆目
豆科
笐子梢屬
三稜枝笐子梢
變    種
馬尿藤

目錄

馬尿藤形態特徵

馬尿藤植株

半灌木或小灌木,高0.7-2米。 [1] 

馬尿藤

枝常呈之字形屈曲,與葉柄均具鋭三稜,並有狹翅,被微柔毛或短柔毛,沿稜、翅並生有長纖毛,少為植株中、下部的枝毛稀少或幾無毛。 [1] 

馬尿藤

羽狀複葉具3小葉;托葉卵狀披針形至披針狀鑽形,長1.2-1.7釐米;葉柄長1.5-6釐米,三稜形,具較寬的翅;小葉卵狀長圓形、近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長4-11釐米,寬0.6-3.4釐米,先端鋭尖至鈍,稀微凹,具小凸尖,基部寬楔形或有時近圓形,上面貼生短柔毛或微柔毛以至無毛,下面較密生絹毛狀長柔毛或短柔毛以至逐漸過渡到密生白色或淡黃褐色絹毛,稀為疏生毛,主脈於葉下面特別隆起並密生毛。 [1] 

馬尿藤

總狀花序每1-2腋生並頂生,長達10釐米或更長,總花梗長0.8-3釐米,常於頂部形成無葉而僅具托葉的大圓錐花序;苞片線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2-4毫米,宿存;花梗長5-8(-10)毫米,被稍貼伏的短柔毛;小苞片早落;花萼長4.5-6毫米,稍深裂,被長柔毛或絹毛,下方萼裂片明顯較其他裂片長,上方萼裂片大部分合生,先端分離部分長0.5-1毫米;花冠紅紫色或紫紅色,長10(9)-12毫米,龍骨瓣內彎略成直角,瓣片上部比瓣片下部(連瓣柄)短1.5-2.5毫米;子房有毛。 [1] 

馬尿藤

馬尿藤線稿圖 馬尿藤線稿圖
莢果斜橢圓形,長5.5-7(8)毫米,寬3.5-4毫米,具短喙尖,果頸長約1.5毫米,表面密被稍貼伏的短柔毛。 [1-2] 

馬尿藤花果期

花、果期8-12月(果熟期多在11-12月)。 [1] 

馬尿藤生長環境

馬尿藤生長於海拔1200-3000米的山坡、灌叢、乾燥坡地、林邊、林內或路邊草地等處。 [1] 

馬尿藤分佈範圍

馬尿藤分佈於中國雲南。 [1] 

馬尿藤主要價值

馬尿藤全草入藥,治跌打、皮膚病、感冒、腎炎。(雲南種子植物名錄)。 [1] 
彝藥】阿牙略錫,阿衣諾錯:全株治口腔炎,肺炎,腎炎,膀胱炎《滇藥錄》。
阿衣糯錯:全株用於感冒發熱,鼻炎,痢疾,膀胱炎,腎炎,跌打損傷《滇省志》。
全草:辛、微甘、澀,平。發汗解表,清熱利濕。用於跌打損傷,皮膚病,感冒,腎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