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少華

(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鎖定
馬少華,男,漢族,1986年5月出生,中共預備黨員,現任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3] 
中文名
馬少華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86年5月
畢業院校
牛津大學
學位/學歷
博士
職    業
教師
性    別
任職單位
清華大學

馬少華人物經歷

教育經歷
2013年11月—2017年08月 牛津大學 博士後
2010年10月—2013年10月 劍橋大學 博士
2009年10月—2010年10月 劍橋大學 碩士
2005年09月—2009年06月 中山大學 學士
工作經歷
2021年01月—至今,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SIGS),副教授(特別研究員)
2020年06月—至今,清華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副教授(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017年09月—2020年06月,清華大學清華-伯克利深圳學院(TBSI),助理教授(特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2] 

馬少華研究領域

研究領域:類器官與器官打印、器官芯片與微流控、類器官移植與再生修復、活體組織多模信息獲取精準醫療平台的設計
主持項目:國自然面上項目、深圳市科創委基礎研究重點項目和深圳灣開放基金項目等。
成果:以一作/通訊共發表論文22篇,其中以通訊作者發表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 Matter, Cell Reports Medicine, 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 Patterns等CNS子刊,申報中國發明專利17項(含PCT專利四項)。 [2] 

馬少華人物事蹟

馬少華針對惡性腫瘤精準用藥這項亟待解決的重大臨牀難題,發明了高通量、自動化、智能化類器官-個體敏感藥物篩選技術,將篩藥週期縮短至1周內,通量提高10倍以上,並研製了類器官工程化原創裝備。還針對幹細胞移植留存率低這個嚴重影響損傷器官修復能力的臨牀難題,發明了高通量幹細胞-微球負載和打印技術,在國際上率先實現了無觸式幹細胞原位3D打印移植,大幅提高幹細胞移植留存率和損傷器官修復率,並研製了幹細胞打印原創裝備。

馬少華所獲榮譽

曾獲廣東省傑青(2020年)、深圳市優青(2020年)、清華大學優秀碩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獎(2021年)、清華大學第八屆青年教師教學大賽(工科組)三等獎(2018年)等榮譽。
2022年,榮獲2021年深圳十大傑出青年。 [1] 
2023年5月,被授予第二十五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