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坡巷

鎖定
杭州馬坡巷,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南起清泰街,北至土橋西河下。宋代時地處城外,毗鄰馬院,馴馬者多居於此,故取名馬婆巷,明代改稱馬坡巷。清代桐鄉貢生汪淮曾居於巷內10號,內建假山水池,稱作小米園。清代思想家、文學家龔自珍生於該巷,後輾轉仕途,晚年迴歸故里,主持杭州紫陽書院 [1] 
1989年,有關部門將小米園改建為龔自珍紀念館,主樓正廳有書法家沙孟海題寫的“劍氣簫心”匾,化自龔自珍所作《七絕》:“少年擊劍更吹簫,劍氣簫心一例消。誰分蒼涼歸棹後,萬千哀樂集今朝。”現為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文名
馬家巷
地    點
杭州
歷史人物
龔自珍,汪維
現代地位
杭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龔自珍紀念館門庭 龔自珍紀念館門庭
馬坡巷南起清泰街中段,北貫解放路,連土橋東河下。宋代初名馬婆巷,至明代始正式命名為馬坡巷。“文革”時改稱“新人弄”,“文化大革命”後又恢復原名馬坡巷。
早先以金衙莊為中心分為上馬坡巷和下馬坡巷。金衙莊是杭州著名園林,不但構成上下馬坡巷兩段的分野,而且成為解放路與環城東路交叉處附近地域的名稱。這片園林面積寬闊,由明代官僚金學曾創建成私家別墅,故稱金衙莊。莊內有小太湖,樓軒亭台佈局精妙,問以古木奇石點綴,號稱東城八景之一的“太湖垂釣”就在園內。因而權勢者爭相佔有,有時分頭切割,清初相國章文簡佔其半稱“章園”,嚴太常也佔其半名“臬園”,後由孫牧常轉售給舒晚山改為“舒園”,吳曉帆等典得後稱“四間別墅”。再後為採訪局、洋務局、鹽運使署、鹽務局作辦公場所。至1959年解放路拓寬向東延伸至環城東路時,金衙莊園林建築大部被拆,殘存的小片現由省輕工業廳招待所、省輕紡產品展銷館及省工藝美術研究所等單位使用。老百姓仍習稱這一帶為金衙莊。
馬坡巷上的名園除了金衙莊還有“小米山房”(俗稱小米園),也頗雅緻。園為汪淮所建,因傳聞大書法家米芾之子在此留有遺址,便以“小米”二字定名。
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軍機處行走龔夕身辭去朝官,回杭後買下小米山房為終老之所,四年間連得兩個孫子:龔敬身和龔自珍。可見大思想家龔自珍出生在馬坡巷小米山房,兄弟幾人都自幼在此讀書成材。
龔自珍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父親龔麗正是進士出身,精於史學,著有《國語韋昭註疏》等;母親也是通書達理的大家閨秀;外祖父段玉裁更是精通文字學的大學者,重要著作如有《説文解字注》、《毛詩詁訓傳》、《古文尚書撰異》、《六書音均表》、《周禮漢讀考》、《儀禮漢讀考》、《經韻樓集》等,學問精深淵博,龔麗正和敬身、自珍父子都師從段玉裁學習史學、經學和文字學。當龔麗正於嘉慶年間考取進士不過幾年,敬身、自珍及弟藻身相繼中舉,並在道光年問先後考中進士,三兄弟並稱為杭州“東城三龔”。
科場得意並非龔自珍的最大願望,經史傳家也不是他的最高理想,他面對當時國事日非,勇於思考,致力於超越漢學那套考據訓詁的框架,究心經世之務、通經致用、譏評時政。23歲那年已寫成《明良論》四篇,痛斥“士不知恥,為國之大恥”,把當時社會比作滿身長着疥癬的病體。
參考資料
  • 1.    劉曉偉.杭州老街巷地圖:浙江攝影出版社,200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