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各莊村

(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鎮下轄村)

鎖定
馬各莊村位於 河北省 遵化市 平安城鎮 北行2.5公里處 與天津薊縣交界,分為東、西兩村,人口大約3000多人。平安城鎮馬各莊村 是食用菌生產基地位於遵化市西南25公里處,北部為山區,中間為平原,土地、水利、電力資源豐富,引灤入津工程自東向西穿過境內匯入薊縣於橋水庫。
中文名
馬各莊村
地理位置
河北省遵化市平安城鎮
人口數量
3000多人
耕    地
5000畝

馬各莊村地理資源

馬各莊村地處河北省遵化市西南方向,距市中心25千米。馬各莊東與寺下莊接壤,西靠天津市薊縣,南連平安城鎮,北靠燕山餘脈。沙河由東向西穿村而過,注入薊縣漁橋水庫。

馬各莊村經濟概貌

馬各莊立足資源優勢,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食用菌特色產業,小蘑菇做成了大產業。全村四百餘户從事食用菌生產,已建成食用菌大棚621個,生產規模達800萬棒,年產食用菌1.2萬多噸。馬各莊村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香菇生產基地之一,被國家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香菇之鄉”。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的馬各莊村,素有“小烏克蘭”的美譽。可就在幾年前,這裏卻上訪告狀成風,曾一度成為遵化的“信訪典型”。而如今的馬各莊已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食用菌生產基地

馬各莊村資源條件

馬各莊村是遵化市的農業大村,平原面積廣,有耕地5000畝,盛產玉米小麥糧食作物,是遵化市糧食生產區之一。全村有農業人口3000多人,人均耕地卻不足1.5畝,人多地少。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由於糧食價格一度下跌,農民種糧效益下降,增產不增收的問題越來越突出。
食用菌大棚 食用菌大棚
加之當地無礦產資源,大多數農民致富無門。這時食用菌生產開始在北方興起,因食用菌生產屬於勞動密集型企業,產品為綠色無公害食品,營養價值高,保健作用強,倍受廣大民眾歡迎,且生產成本低,效益高,被農民視為打開致富之門的“金鑰匙”。
馬各莊村除了大力發展食用菌外,還因村制宜,發展特色經濟,截至2008/年已初步形成了北山區優質核桃、“高光效”蘋果,中部平原村紅芳香南瓜、蛋雞養殖、花生米的生產佈局。一是做好一“加”一“減”文章。在平原區鼓勵農民嘗試增加土地複種指數的美國紅芳香南瓜種植、甜玉米種植以及減少土地複種指數的蘆筍種植。其中,紅芳香南瓜在以蓮藕池村為專業村的基礎上,擴展到馬各莊村。

馬各莊村特色產業

香菇 香菇
遵化市平安城鎮馬各莊村黨委、村委把服務“三農”、創新科技、 引領發展作為農村科技工作的指導思想,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突出農業科技創新和轉化這條主線,培育壯大了農業主導產業——食用菌產業,真正實現了富民強村。食用菌生產是一項投資較大的農業項目,農民投資建一個佔地1.6畝的大棚(均為磚混結構,鍍鋅管框架),需投資5萬元左右,其中大棚投資2.6萬元,菌棒投資為2.4萬元。
隨着農民的進一步認識,平安城鎮食用菌生產已經成為全鎮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個亮點,年產10萬公斤的香菇、白靈菇等,只能賣鮮菇,在鮮菇的深加工方面還具有很大的投資空間,為達到菇農和投資者的雙贏目的,當地黨委、村委提供了各種優惠條件,如廠地、資源、優惠政策等。
如今的馬各莊村,以稻草秸稈、牛糞為主要原料的雙孢菇、杏鮑菇等新型食用菌品種已推廣開來,廣大農户在示範園區的引導、帶動下忙着降低生產成本,調整食用菌生產結構。以香菇為主,雙孢菇、杏鮑菇等食用菌新品種共同發展、循環利用、循環農業的格局逐步的形成。面對新時代和新要求,馬各莊村秉承以人為本,建設科學發展示範村,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