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馬剛

(最美農民工校長)

鎖定
馬剛,男,漢族,1975年10月生,碩士學位 [12]  ,中共黨員 [2]  ,河南省項城市官會鎮。12歲時,因家庭貧困,進入少林寺習武,勤學苦練12年。期間,他曾3次獲得全國武術冠軍, [13]  現任周口市人大代表 [3]  、項城市官會鎮昌福學校校長 [4]  。曾獲中國好人榜 [7]  ·、中國好人 [6]  、“最美農民工校長、“河南省勞動模範”、周口道德模範、 [5]  等獎項。
中文名
馬剛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地
河南省項城市官會鎮 [2] 
出生日期
1975年10月
學位/學歷
碩士 [12] 

馬剛主要成就

2015年1月,入選中央文明辦舉辦的“中國好人榜”,獲得中國好人稱號; [7] 
2015年4月,獲得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青年聯合會頒發的“河南青年五四獎章”; [8] 
2015年12月30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省軍區政治部、省總工會、團省委、省婦聯共同主辦的第五屆河南省道德模範; [9] 
2016年,由教育部、文化部、國務院法治辦公室、農業部、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等12個部委頒發的中國關心下一代十大愛心大使; [10] 
2019年5月,獲得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總工會頒發的“河南省勞動模範”稱號; [5] 
馬剛,男,漢族,41歲,河南省項城市官會鎮昌福學校校長,一位靠打工養校的農民工。12年來,他靠打工資助照顧500多名貧困兒童和58名孤兒。他的事蹟被新華網、人民網、新浪網等國內數十家媒體爭相報道,榮獲“中國好人”、“河南好人”、周口市“道德模範”等多項榮譽稱號。 [1] 

馬剛人物事蹟

[11]  “孩子沒錢上學,學校把學費給我們免了;沒錢吃飯,讓我們免費吃飯;孩子沒衣服,又給我們免費發衣服。”一個家長這樣描述孩子在馬剛的學校中獲得的照顧。感慨子們和自己相似的經歷,馬剛寧願幹最苦最累的活,也要多收幾個困難孩子到學校。鋼鐵的漢子也有似水的柔情,説起沒能聽到母親最後的聲音,在現實中絕不低頭的鋼鐵漢子,內心最柔軟的角落被觸動了,一時之間無法止住眼淚……
馬剛,就是這麼一位性情中人。助人為樂,仁者愛人,是這份擔當和執着帶給他“校長”、“慈父”、“農民”、“孝子”的頭銜。
1.傾情家鄉的“校長”: 深知農家孩子沒有知識的苦處
馬剛,少小進少林武校學習武術。他12年苦練武術,數次獲得冠軍。他從師學藝期間,崇武尚德,武藝精湛,多次隨團出訪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結交了成奎安、呂小龍等國際著名影星。在香港當過武術教練,做過替身,拍過電影,年薪港幣50萬元,在港台可謂紅極一時。
2001年,正當馬剛事業蒸蒸日上的時候,家鄉年邁的母親卻身患重病,為盡孝道,他毅然離港返鄉。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母親的病情得到緩解。2002年春節,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看到一些留守兒童跟着爺爺奶奶居住,常年得不到父母的疼愛不説,還受不到良好的教育。他回想起自己的成長經歷,深知農家孩子沒有知識的苦處,經深思熟慮之後,決心用自己多年的積蓄籌辦留守兒童學校。2002年8月,在項城市各級領導的支持和親友們的幫助下,他終於趕在秋季開學前經項城市教育部門批准,在項城市官會鎮投資近200萬元興辦了官會鎮昌福學校,成為附近十里八村留守兒童、貧困孤兒的家園。
2.學生眼中的“慈父”:孩子,學校就是家,校長就是爸爸
辦學12年來,馬剛先後資助貧困兒童、孤兒、單親家庭兒童500多名,累計投入善款近600萬元。其中,有不少孩子自幼失去了父母,大多與爺爺奶奶相依為命,由於年老體弱,他們已喪失勞動力的爺爺奶奶根本無力照顧孩子們。馬剛對有這樣身世的孩子非常憐愛,他經常提着生活用品到家中看望慰問,還免去他們的學雜費和食宿費,解決了這些孩子的後顧之憂,使他們能夠在校安心讀書,享受社會大家庭的温暖。
今年,馬剛又免費收養了50多名這樣的貧困學生。孫肖南,今年12歲了,8年前媽媽離家出走,爸爸又身患重病,在醫院接受治療,由爺爺和姑姑照顧。馬剛得知後,多次專程從外地趕回,去醫院看望肖南的爸爸,並送去醫療費。3月28日凌晨,馬剛又一次送去4000元醫療費時,肖南的爸爸突然病情加重,於當天上午10時去世,肖南成了真正的孤兒。馬剛輕輕拭去肖南臉上的淚水,對他説:“孩子,別怕,以後,學校就是你的家,我就是你的爸爸。”
馬剛説,這些孤兒的確很苦,但還有比孤兒更苦的,學校裏有兄弟倆,大的王海生,小的王海俊,他們的父親患有間歇性精神病,一發病就打人,孩子的媽媽被打跑了,可憐的孩子跟着失去勞動能力的爺爺奶奶,不僅衣食沒有保障,而且時不時還會遭到患病父親的毒打。
在昌福學校,像孫肖南、王海生這樣的孤殘貧困兒童還有很多,他們都在心中稱馬剛為“慈父”。馬剛表示,收留了這些孩子,就要對他們負責,學校不僅給他們免去所有學費和生活費,而且還要資助他們以後上高中,讀大學,培養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
3.打工養校的“農民”:馬剛就是為別人打工的農民,為孩子們必須堅持
隨着貧困學生的增多,開支明顯加大,學校開始出現負債運轉。為了學校和孩子,無奈之下,他找來當地一些有愛心的農民工,組建了施工隊伍,因缺少資金,他不能置辦機器,只能幹些牆壁粉刷之類技術含量小的粗活、重活兒。為了多掙點錢,他和其他工人一起,扛水泥、運材料、爬腳手架,累得實在受不了了,就躺在沙土堆上打個盹兒。他常常在心裏暗暗告誡自己:在這裏,馬剛只是一個為別人打工的農民工,為了學校那些可憐的孩子們,必須堅強。這些年,馬剛就是靠組織農民打零工維持學校的開支和貧困孤兒的生活的。掙到錢後,他立即脱掉又髒又破的工作服,把臉洗乾淨,到商店買回孩子們所需的生活、學習用品,滿臉笑容地回到在孩子們當中。就這樣,工地、學校,農民工、校長,位置和角色週而復始地輪換着,一輪就是12年。
4.大愛無言的“孝子”:銘記母親叮囑,把學生教好,把學校辦好
馬剛是個孝子,一生從未執拗過父母。他從小就受到了母親的薰陶,母親年輕時曾是當時的項城縣官會公社文藝宣傳隊隊長,改革開放後,成為一名民辦教師,連續任教30年。小時候,父母親就教育他,要多行善事,樂於助人,尊敬師長,遇到挫折時要以德報怨,並身體力行,言傳身教,在他心中播下了善良和慈愛的種子,影響和塑造了他的人生。
在學校運轉陷入困境的初期,一段時間內,馬剛曾徘徊於矛盾的十字路口,在母親和學生之間痛苦地抉擇着:選擇在家照料母親,實現當初從香港返鄉照料患病母親的願望,這些苦難的孩子將會失去生活來源;選擇外出打工掙錢供養孩子,母親將無人照料。母親得知馬剛這一心事,勸説他必須把這些可憐的孩子放在首位,他們已經失去了親人,決不能因資金問題再讓他們失學。誰料因外出打工,疏於照料的母親意外病故,竟使馬剛抱憾終生。
為了學校發展,去工地打工的馬剛。資料圖片
今年農曆5月14日晚上,極度地累他在工地上睡着了,凌晨2點,馬剛醒來,發現手機上有15個媽媽打地未接來電,沒等打過去,妹妹電話又打了過來,媽媽病故了,他當時就癱坐在工棚裏放聲大哭。稍微鎮定擦乾眼淚,瘋地從工地趕回了家,只見到母親手中緊緊攥着手機,口中似乎要説些什麼,馬剛當時痛苦萬分,捶胸頓足,整個人崩潰了,抱着媽媽已經冰涼的身體,哭喊着説:“媽媽,兒回來晚了,是兒子不孝,不該離你這麼遠。”他非常後悔不該離開母親,連老人家臨走前的最後一面就沒見上,他覺得太對不起母親了,讓母親在這樣一個雨夜遺憾而終。母親生前曾再三叮囑馬剛,這些孩子很不幸,一定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好他們,要想盡一切辦法把他們培養成對社會有用的人才,種善因,結善果,這是功德無量的善舉。為此,馬剛銘記母親的話,無論在多麼困難的日子裏,他都有一個信念,把學生教好,把學校辦好。
這些年馬剛失去了很多,媽媽走了,香港的舞台丟了,人生最年輕最寶貴的十幾年青春時光就這樣漸行漸遠。但是,孩子們取得的不斷進步是最值得他欣慰的:當年培養的王玉鳳(曾經是梨園春的擂主)現已享譽全國,多次赴法國演出;曾經跟他習武6年的學生申玉強,2006年離開他出去打拼,在今年五月重慶崑崙決歐冠國際散打比賽中獲得八十公斤級冠軍;六年級學生劉軍傑在第二期河南衞視漢字英雄全國大賽中,手抄三遍新華字典,用紮實的功底成功晉級,被網友稱讚為“字典妹妹”。學校先後有28人考上項城市重點高中,經馬剛資助、個人發奮努力後,李阿芳、李莉麗等近20人繼而考進了鄭州大學、首都醫科大學等國內知名大學。
談起辦學的感受,馬剛説:“我確實失去了很多,但我收穫了感恩,傳遞了善愛,孩子們的一聲呼喚、一句問候,就是我今生最大的收穫。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我要傾盡一生精力來多行善舉,感恩社會,回報我的家鄉!”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