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馨梓圍

鎖定
馨梓圍,又名康記,俗稱解放圍,位於廣東省興寧市新陂鎮家莊村,為三堂二橫四角碉樓的典型傳統客家圍龍屋,建築佔地面積4459平方米。馨梓圍由李氏梓馨之妻饒夫人率4個兒子所建,民國十八年(1929年)開工建造,歷時13年完工。 [1-3] 
馨梓圍坐東南向西北,外加右側四橫屋(雜物房、廁所),門前有禾坪和池塘,有房71間、廳堂10個。該房佈局合理,以大門為中軸線,4個碉樓分佈東西南北,後兩樓角聯建半月形圍龍。圍龍走廊寬2米,以20根大理石為柱,中堂樑架浮雕鎏金。採用穿鬥式與抬梁式建築工藝,主體建築為灰瓦硬山頂,土木構築,三合土夯牆,外牆用石灰、沙、石夯實,柱、階用好石料,地面由青磚鋪設。兩邊花廳內有假山,柱階石料仍完好無損。圍屋結構牢固,做工精美。 [1-2] 
2009年8月10日,馨梓圍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興寧市十大古民居”保護單位。 [5-6]  2011年,馨梓圍被評為梅州市市級客家古民居。 [2] 
中文名
馨梓圍
地理位置
廣東省興寧市新陂鎮家莊村
所處時代
民國
佔地面積
4459 m²
保護級別
梅州市市級客家古民居
批准單位
梅州市人民政府
別    稱
康記、解放圍

馨梓圍歷史沿革

馨梓圍由李氏梓馨之妻饒夫人率4個兒子所建,民國十八年(1929年)開工建造,歷時13年完工。 [2]  [3] 

馨梓圍建築格局

馨梓圍為三堂二橫四角碉樓的典型傳統客家圍龍屋,坐東南向西北,外加右側四橫屋(雜物房、廁所),門前有禾坪和池塘,分佈面積約8500平方米。主體建築面闊89.9米,進深58.5米,建築佔地面積4459平方米,有房71間、廳堂10個。該房佈局合理,以大門為中軸線,4個碉樓分佈東西南北,後兩樓角聯建半月形圍龍。圍龍走廊寬2米,以20根大理石為柱,中堂樑架浮雕鎏金。採用穿鬥式與抬梁式建築工藝,主體建築為灰瓦硬山頂,土木構築,三合土夯牆,外牆用石灰、沙、石夯實,柱、階用好石料,地面由青磚鋪設;大廳木樑均雕龍畫鳳,真金箔飾,兩邊花廳內有假山,柱階石料仍完好無損。圍屋結構牢固,做工精美。 [1]  [2] 
馨梓圍

馨梓圍文物遺存

馨梓圍大廳木樑均雕龍畫鳳,真金箔飾。為紀念饒夫人之功德,龍廳上方鑲有“慈訓不忘”石刻牌匾,以示紀念母親的功德和教育後裔不忘家規。 [2]  [3] 
馨梓圍

馨梓圍歷史文化

  • 堂號堂聯
馨梓圍堂號:世馨堂。堂聯:馨室有德;梓樹多文。 [1] 
  • 圍龍屋
所謂圍龍屋,“龍”指的是屋後山巒的走勢,“圍”指的是半圓形的屋子。客家人建屋大都在依山傍水的丘陵山麓,宅基選擇以山脈來勢雄健,山麓結基平坦、寬敞,周圍綠水迴環的地方,此被視為“風水林”。靠山修建屋子,整體呈半圓形,前低後高,方位一般坐北向南。屋前為半月形池塘,具有蓄水、養魚、防火、防旱等作用。半圓池塘與半圓圍屋相配搭,便成了“天圓”;而在這中間,一般建有方形堂橫屋,為“地方”,二者相結合,是中國古代“天圓地方”的哲學思想的體現。 [4] 
馨梓圍

馨梓圍保護措施

2009年8月10日,馨梓圍被興寧市人民政府公佈為“興寧市十大古民居”保護單位。 [5-6] 
2011年,馨梓圍被評為梅州市市級客家古民居。 [2] 
馨梓圍

馨梓圍旅遊信息

  • 地理位置
馨梓圍位於廣東省興寧市新陂鎮家莊村。 [1] 
  • 交通信息
自駕前往馨梓圍:從興寧站出發,路程大約7千米,約需12分鐘。從新陂鎮城區出發,路程大約4.7千米,時間約需6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