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首屬羣體

鎖定
首屬羣體(primary group),人際關係親密的社會羣體。亦稱初級羣體、直接羣體或基本羣體。從人類歷史發展的過程來看,首屬羣體是最早出現的一種羣體類型,如遠古時期的原始人羣、氏族公社時期的氏族家庭、部落等。就一個人的發育成長過程來看,家庭、鄰里、兒童遊戲羣夥均為幼兒最早加入並在其中活動最多的羣體形式,故稱為首屬羣體或直接羣體。
中文名
首屬羣體
外文名
primary group
別    名
初級羣體、直接羣體或基本羣體
提出者
美國社會學家C.H.庫利

首屬羣體含義

初級羣體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社會學家C.H.庫利提出。他解釋了這一概念的基本含義:初級羣體是指具有親密的、面對面交往與合作特徵的羣體。這些羣體之所以是初級的,具有幾個方面的意義,但主要是指在形成個體的社會性和思想觀念等方面所起的初始作用。庫利這裏所説的初級羣體概念主要是指家庭、鄰里和兒童遊戲羣夥,並強調這些羣體在人的早期社會化過程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把它看作是“人性的養育所”。後來的社會學家將這一概念擴大到人際關係親密的一切羣體。

首屬羣體特徵

主要是:
①面對面的互動。這是首屬羣體產生、形成和發展的重要條件。如果離開直接的交往與合作,就不可能形成個人之間的親密關係,也就無首屬羣體可言。
②有限定的羣體規模。首屬羣體通常是小型羣體。人員相對少是彼此能夠有足夠機會接觸和交往的重要保證。
③不能完全替代的人與人之間的特殊關係。這是首屬羣體與次屬羣體即社會組織的明顯區別之一。個人在初級羣體裏扮演多種角色,參加各種活動,表現其全部個性。這樣人與人之間便形成一種不可替代的特殊關係,如有意外的缺員或置換便會引起羣體的震盪和不安。
④靠習俗倫理維持的羣體控制。首屬羣體不存在正式的社會控制手段,而依賴於風俗、習慣、倫理、道德等非強制性的因素。首屬羣體如果企圖訴諸於法律的強制手段,便標誌該首屬羣體的衰落或發生由初級關係向次級關係的轉變。

首屬羣體類型

按照羣體成員聯繫的紐帶,首屬羣體劃分為血緣型、地緣型、友誼型和業緣型等:①血緣型首屬羣體是指建立在婚姻、親子關係基礎上的羣體,如家庭。②地緣型首屬羣體是指建立在緊密相連的地域空間基礎上的羣體,如鄰里。③友誼型首屬羣體是指建立在友好、信任基礎上的羣體,如兒童的遊戲羣夥、成年人的朋友羣體。④業緣型的首屬羣體是指建立在工作聯繫基礎上的志同道合者,如工作小組。

首屬羣體社會功能

不同類型的首屬羣體發揮着不同的社會功能,歸納起來有:①物質生產和人口生產的功能。家庭的特殊社會功能之一是擔負人口的生產。此外,在很長的歷史時期裏,家庭一直是生產單位。一部分業緣型的工作小組如班組車間也擔負着物質生產的作用。歷史發展過程中的農村鄰里曾發揮過生產職能。②社會化的功能。所有類型的首屬羣體對於人的社會化都有程度不同的影響。如家庭、鄰里、兒童遊戲羣夥對於幼兒的早期社會化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朋友羣體和工作小組對於成年人的繼續社會化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③提供個人生活和閒暇活動的場所。普通的成年人除了在相應的組織或生產單位工作之外,其餘的時間大多是在家庭、親朋等首屬羣體裏度過的,社會性的文化娛樂設施愈是不發達,個人在上述首屬羣體裏活動的時間也就愈多。④社會穩定和社會整合的作用。不同類型的首屬羣體具有滿足個人和社會不同需要的各種功能。就個人來説,他的某些需要是社會組織所無法提供的,如個人之間思想情感的交流,心理方面的溝通,生活上的特殊照顧或幫助等。而這些需要往往是一個人在特殊情況下所不可缺少的,滿足這些需要,具有穩定社會秩序、增進社會整合的作用。
首屬社會羣體同時也存在負功能。 ①首屬社會羣體的過分發展可能會抑制個人的發展。羣體與成員的親密感情、羣體對其成員需要的過分滿足都可能造成個人對首屬社會羣體的過分依賴。②當首屬社會羣體的某些價值與社會發展的要求不一致時,成員對羣體的過分維護會損害社會的利益,如“小團體主義”。

首屬羣體存在意義

第一,工具性需要
第二,表意性需要
一些羣體滿足工具性需要(instrumental needs)——也就是説,羣體幫助其成員去做那些不容易單獨完成的工作。許多工具性羣體是絕對必須的,例如,單個的足球運動員是不可能贏得一場比賽的。另一些工具性羣體則不那麼重要。沒有諸如“體重觀察者”羣體,人們也可以減肥;沒有在考試時形成的非正式學習小組,學生當然也可以通過考試。但這些羣體通常比個人更為有效地達到目標。不過,有時羣體的努力與單獨個人的努力相比,其效率更低。
另一些羣體的形成主要是為了滿足表意性需要(expressive needs)——這就是説,羣體幫助其成員實現情感慾望,通常是提供情感支持和自我表達的機會。大多數朋友羣體就是出於這種目的;兄弟會和姐妹會也同樣如此,儘管其結構性特徵更為明顯。
實踐中,許多社會羣體(也許是大多數)都能滿足這兩種需要。例如,工具性羣體也經常滿足表意的需要。運動隊的成員會產生密切的關係,這是他們在場外的友誼基礎。音樂師在一起長時期地排練和表演,就是一種密切的相互接觸,這就會導致友誼的產生 。

首屬羣體當代問題

綜述
自產業革命以來,隨着城市的發展和社會分工的日益發達,人類需要在 更大範圍內進行相互合作。工廠、學校、工會、政黨等各類社會組織迅速發展起來,並對生活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伴隨社會組織地位的不斷加強,首屬羣體的性質發生了較大的變化,出現衰弱的趨向。
首屬社會羣體的功能開始外移。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組織的大量出現,原先由首屬社會羣體承擔的許多功能正在逐步移交至正式社會組織,社會組織開始履行作為社會專門機構的職責。尤為明顯的是家庭功能的轉移。原先的家庭承擔着多種功能,包括生產、消費、娛樂、教育等。在現代社會的社會化大生產背景下,生產的功能由工廠、公司這些經濟部門來承擔;正規化、專業化的幼兒園、學校,則開始把家庭的教育功能接手過來。
首屬社會羣體關係鬆懈,一些羣體名存實亡。在現代社會中,隨着首屬羣體功能的外移,社會流動的加快,人們參與首屬羣體的活動減少了,成員之間的交流時間和程度逐漸降低。價值觀念的多元化發展,人們功利性行為的增多,也為首屬社會羣體的形成和維持增加了難度。居住環境的變化,以及社會保障部門、社會福利和社會服務部門的出現,為社會成員提供了各方面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這些都使鄰里間的交往和相互扶持功能降到極低的程度,鄰里關係幾近解體。
對初級社會羣體的這些變化及其對社會發展的作用,需要從兩方面來認識:
初級羣體社會組織
1、積極意義
我們應該看到,社會組織的發展和初級羣體的衰弱,是社會交往領域擴展的重要標誌。
首先,首屬羣體的衰弱,使人們得以更大範圍和更大規模地組織起來,促進分工和協作的發展,有利於更高程度的整合,從而使人類能夠更有效地從事各項活動。
其次,首屬羣體的衰弱,擴大了個人生活的空間,增加了社會的有機聯繫。由於初級社會羣體對其成員全方位的關照,抑制了個性的發揮和個人思維的發散,在個體發展上往往適得其反。而社會組織的發展,則可以使成員在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組織、組織與組織之間加強協作和依存的意識。
再次,首屬社會羣體的衰弱和社會組織的發展,使人與人的交往,更多地依靠正式的規章制度,降低了私人關係和感情聯繫的原則,更有助於實現組織目標,是社會更趨完善和合理的表現之一。
2、消極影響
另一方面,首屬社會羣體的衰弱,也帶來了一系列的消極影響。人們感情需求的難度加大,增加了首屬羣體的不安定因素。現代社會,社會組織為成員提供成就需要的同時,卻難以保證成員感情需要的滿足。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增大,又使個人更需要有力的感情寄託。而人際關係的冷漠、疏遠,又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情感交流,互助關係變得鬆懈,從而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問題。吸毒、自殺、單親家庭的增多等都是首屬社會衰弱的表現。同時,社會控制僅僅依靠正式的規章制度,而缺少道德的指引,也會增加社會整合的難度。
首屬社會羣體的衰弱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種趨勢,但這是在和早期的首屬羣體比較的基礎上的而言的。伴隨着社會組織的發展,我們更要關注當代初級羣體的各種變化,儘可能地發揮它在現代社會的重要基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