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文字)

鎖定
饢,漢語二級字 [1]  讀作饢(náng或nǎng ) [2]  饢(náng):一種烤製成的麪餅維吾爾族哈薩克等民族當做主食。饢(nǎng):拼命地往嘴裏塞食物 [3] 
中文名
拼    音
náng,nǎng
繁    體
部    首
字    碼
U+9995
五    筆
QNGE
倉    頡
NVJBV
鄭    碼
OXER
字    級
二級(6497) [1] 
總筆畫
25(繁)31
筆順編號
3551251245251251112213534
造字法
形聲:從飠、囊聲 [4] 

現代釋義

饢náng
⒈ 一種烤制的麪餅,中國維吾爾、哈薩克等民族當作主食。
饢nǎng
⒈ 拼命地往嘴裏塞食物。 [4] 
詳細解釋
饢 [náng]
用小麥面或玉米麪烤制的圓餅 [pancake of wheat or corn flour]
他晚上送了一塊饢給我
另見 nǎng
饢 [nǎng]
拼命地往嘴裏塞食物 [cram food into one’s mouth]
你這饢糠的夯貨!——《西遊記》
又如:饢嗓(拼命往嘴裏塞食物);饢糠(詈詞。如畜生般吃糠);饢糟(如畜生般吃糟糠。也指吃糟糠的畜生) [3] 
另見 náng

古籍釋義

集韻》乃浪切,音𥗾。與儾、𦈃𠀤同。《類篇》寬緩也。 [3] 

音韻方言

國際音標 nɑŋ˧˥; nɑŋ˨˩˦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