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饋(拼音:kuì),是漢語通用規範一級字 [1]  。最早見於戰國文字 [2]  。本義是贈送糧食或飯食,引申為進獻、輸送糧食,還引申為食物及飲食之事;由進獻義又引申為祭祀。
(基本信息欄來源: [3] 
中文名
拼    音
kuì
繁    體
部    首
五    筆
qnkm
倉    頡
nvlmo
鄭    碼
oxal
字    級
一級字 [1] 
注    音
ㄎㄨㄟˋ
平水韻部
去聲四寘 [4] 
總筆畫
12
四角號碼
25782
統一碼
9988
結    構
左右結構
造字法
形聲字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圖 字形演變圖
形聲字。《説文》:“從食,貴聲。”食本義是進食;吃,表明與進食有關,今見最早的“饋”字字形在戰國楚系文字中,其聲符“貴”之上部都寫作“圖A”或“圖B”,但云夢秦簡獨體的“貴”字上部寫作“圖C”,所以,小篆及漢隸“饋”字是秦系文字的演變形式。現代“貴”字和偏旁“飠”都已簡化,所以,“饋”類推作“饋”。本義是贈送糧食或飯食。《左傳·桓公六年》:“於是諸侯之大夫戍齊,齊人饋之餼(xì,糧食)。”引申為進獻、輸送糧食,還引申為食物及飲食之事;由進獻義又引申為祭祀。 [2]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祭祀鬼神。

戰國策·中山策》:“秦民之死者厚葬,傷者厚養,勞者相饗,飲食哺饋,以靡其財。”
高誘注:“吳謂食為饋,祭鬼亦為饋。”

糧餉。

史記·高祖本紀》:“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饟,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
漢書·食貨志下》:“時又通西南夷道,作者數萬人,千里負擔饋饟。”
三國魏·鍾繇《薦關內侯季直表》:“三軍饋饟,朝不及夕。”
饋饟
通“匱”。指四谷不收,缺乏。

墨子·七患》:“一谷不收謂之饉……四谷不收謂之饋。”
王念孫《讀書雜誌·墨子一》:“邵氏二雲曰‘饋與匱通’。”
鄭注《月令》曰:‘匱,乏也。’案邵説是。

指飲食之事。
food and drink;diet
《易·家人》:“六二,無攸遂。在中饋。貞吉。”
儀禮·既夕禮》:“燕養饋羞,湯沐之饌,如他日。”
鄭玄注:“饋,朝夕食也。”

食物。
food
管子·弟子職》:“先生將食,弟子饌饋。”

姓。


饋聞倫
動詞
進食於人。
offer food
管子·弟子職》:“各徹其饋,如於賓客。”
漢書·賈山傳》:“然而養三老於大學,親執醬而饋。”
顏師古注:“饋與饋同。進食曰饋。”
周禮·天官·膳夫》:“凡王之饋,食用六穀,膳用六牲。”
鄭玄注:“進物於尊者曰饋。”
孫詒讓正義:“此謂膳夫親進饋於王也。”
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長老將缸內所積飯幹,浸軟蒸而饋之。”
饋孰、饋食、饋飱、饋饌、饋獻
贈送。

孟子·公孫丑下》:“前日於齊,王饋兼金一百,而不受。”
唐·韓愈《許國公神道碑銘》:“此於法,不得以私相饋。”
清·鈕琇《觚剩續編·魚頭》:“康熙初,旗人張自用巡撫河南,陳州牧以鰂饋之。”

運送;輸送。

史記·平準書》:“中國繕道饋糧,遠者三千,近者千餘里,皆仰給大農。”
漢書·韓信傳》:“臣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
唐·呂温《諸葛武侯廟記》:“或曰饋糧不繼,則築室反耕有成算矣。”
饋糧
指進食。
eat
左傳·哀公六年》:“僖子使子士之母養之,與饋者皆入。”
杜預注:“陳僖子又令陽生隨饋食之人入處公宮。”
荀子·正論》:“曼而饋。”
楊倞注:“饋,進食也。”
茅盾《生活之一頁·香港死了!》:“太太一人留在香港,一定不能安心,她將因等待我平安脱險的消息而寢饋不寧。”
饋養
指烹調。
cook
新唐書·南蠻傳下·室利佛逝》:“又有獸,類野豕,角如山羊,名曰雩,肉味美,以饋膳。”
宋·蘇轍《亡姊王夫人墓誌銘》:“惟夫人幼而敏,四歲而知絲纊,十歲而知饋膳,父母以為能。”
饋灶、饋膳、饋人
贈送。
present
論語·鄉黨》:“康子饋藥,拜而受之。”
唐·韓愈《南溪始泛》詩之二:“饋我籠中瓜,勸我此淹留。”
清·王端履《重論文齋筆錄》卷一:“一日有饋生魚者,公命畜之池。”
饋選、饋歲、饋餉、饋贐
輸送糧食等。
transport;ship
漢·賈誼《論積貯疏》:“卒然邊境有急,數十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
宋·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狀》:“久戍則軍情以殆,遠饋則民力將竭。”

猶賙濟。

清·龔自珍《寒月吟》:“自我慈母死,誰饋此翁貧。”

引申指付錢。

郭沫若《蘇聯紀行·六月二十五日》:“吃了兩片面包,一小碟黃油,一小碟黑魚子,兩杯紅茶。外交官給我饋了,不知道花了多少錢。”

祭祀。
offer a sacrifice to
文選·王僧達〈祭顏光祿文〉》:“以此忍哀,敬陳尊饋。”
李善注引《蒼頡篇》:“饋,祭名也。”
饋奠、饋祀
(參考資料: [5] 

古籍解釋

説文解字

餉也。從食貴聲。求位切〖注〗𠩸,古文饋。 [6] 

説文解字注

餉也。
饋之言歸也,故饋多假歸為之。《論語》詠而饋,饋孔子豚,齊人饋女樂。古文皆作饋,魯皆作歸。鄭皆從古文。《聘禮》:“歸饔餼五牢。”鄭雲:今文歸或為饋。今本集解《陽貨》、《微子》篇作歸,依集解引孔安國語,則當作饋也。
從𠊊𧷈聲。
求位切。十五部。按:今字以餽為饋,此乃假借,其義本不相通也。《孟子》:餽孔子豚。漢禮樂志:齊人餽魯而孔子行。巳作此字。 [7]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韻會》求位切。《正韻》具位切。𠀤音匱。《廣韻》:餉也。《周禮·膳夫》:凡王之饋。注鄭:進食於尊者曰饋。
又《儀禮·特牲饋食禮》:特牲饋食之禮,不諏日。注:祭祀自孰始曰饋食。饋食者,食道也。
又《士虞禮》:特豕饋食。注:饋,猶歸也。以物與神及人皆言饋。
又《左傳·成十年》: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注:饋人,主治公膳者也。《集韻》:或作歸、餽。
又《集韻》徒回切。音頹。餹饋,餌名。屑米和蜜蒸之。 [8] 

書法字形

字形對比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字形對比圖 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字形對比圖 [3]

書寫演示

書法欣賞

(書法來源: [9] 

音韻彙集

字頭
韻書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合口呼
全濁
求位切
ɡʰjuĕi
集韻
平聲

合口呼
全濁
徒回切
duɒi
去聲

合口呼
全濁
求位切
ɡiuɪ
去聲

合口呼
全清
歸謂切
kiuəi
韻略

去聲





求位切

增韻

去聲





求位切

中原音韻

去聲
齊微

合口呼




中州音韻

去聲
齊微





光畏切


去聲
齊微





狂位切

洪武正韻

去聲


全濁
具位切
g‘uei
分韻撮要

陽去
第二威偉畏






(音韻資料來源: [10-11]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關於公佈《通用規範漢字表》的通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國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0-05-23]
  • 2.    李學勤主編;趙平安副主編.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遼寧人民出版社,2013.07:459
  • 3.      .漢典[引用日期2014-02-10]
  • 4.    平水韻 四寘 饋  .搜韻[引用日期2020-05-23]
  • 5.    中國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漢語大詞典編纂處編纂.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86.11:第12卷 569頁
  • 6.    [東漢]許慎 原著;湯可敬 撰.説文解字今釋.長沙:嶽麓書社,1997.07:695
  • 7.    (漢)許慎撰,(清)段玉裁注.説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0:880
  • 8.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整理.康熙字典 標點整理本[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08:1420
  • 9.    饋-書法欣賞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3]
  • 10.    饋-音韻方言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9]
  • 11.    饋-上古音  .漢典[引用日期2020-05-29]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