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館陶郭公姬薛氏墓誌銘

鎖定
《館陶郭公姬薛氏墓誌銘》是唐代陳子昂創作的一篇散文。
作品名稱
館陶郭公姬薛氏墓誌銘
出    處
《全唐文》
作    者
陳子昂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體裁
散文

館陶郭公姬薛氏墓誌銘作品原文

館陶郭公姬薛氏墓誌銘
姬人姓薛氏,本東明國王金氏之胤也。昔金王有愛子,別食於薛,因為姓焉。世不與金氏為姻,其高、曾皆金王貴臣大人也。父永衝,有唐高宗時,與金仁問歸國,帝疇厥庸,拜左武衞大將軍。姬人幼有玉色,發於穠華,若彩雲朝外,微月宵映也,故家人美之。少號仙子,聞嬴台有孔雀、鳳凰之事,瑤情悦之。年十五,大將軍薨,遂翦發出家,將金仙之道,而見寶手菩薩。靜心六年,青蓮不至,迺謠曰:“化雲心兮思淑真,洞寂滅兮不見人。瑤草芳兮思葐蒀,將奈何兮青春?”遂返初服,而歸我郭公。郭公豪蕩而好奇者敢,雜佩以迎之,寶瑟以友之,其相得如青鳥翡翠之婉孌矣。華繁豔歇,樂極悲來,以長壽二年太歲癸巳二月十七日,遇暴疾而卒於通泉縣之官舍。嗚呼哀哉!郭公恍然猶若未亡也,寶珠以含之,錦衾而舉之。故國途遙,言歸未迨,留殯於縣之惠普寺之南園,不忘真也。銘曰:
高邱之白雲兮,願一見之何期?哀淑人之永逝,感紺園之春時。願作青鳥長比翼,魂魄歸來遊故國。 [1] 

館陶郭公姬薛氏墓誌銘作者簡介

陳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縣)人。出身豪富之家,少任俠,學縱橫之術,又喜尋仙訪道。睿宗文明元年(684年)中進士。曾上書論政,為武后所賞識,拜麟台正字,轉右拾遺。他剛強正直,屢上書諍諫,多能切中時弊。隨武攸宜出征契丹,不受重用,即解職歸家。後為縣令段簡所誣,冤死獄中。他是唐代詩歌革新運動的先驅者和啓蒙者,第一個在理論上提倡漢魏風骨和風雅興寄,反對齊梁彩麗競繁的齊梁詩風,強調詩歌的社會現實意義。他的創作認真實踐了這些主張,辭意激昂,風格高峻。其文學創作和主張對以後的李白、杜甫等均有很大影響。有《陳子昂集》。 [2] 
參考資料
  • 1.    王水照. 傳世藏書.集庫.總集 7-12 全唐文 1-6[M]. 海口:海南國際新聞出版中心,第1545頁
  • 2.    張顥瀚主編,古詩詞賦觀止 上,南京大學出版社,2015.01,第4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