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門拳

鎖定
餘門拳是四川省傳統拳術之一,傳自四川簡陽縣餘氏。源自華佗“五禽戲”,形成於明代中葉,具有手法多變、短手寸勁、提砍砸壓特點的宣漢“餘門拳”,到如今已傳至第11代。
中文名
餘門拳
分    類
拳術
地    區
四川省

餘門拳簡介

餘門拳以其手法多變、短手寸勁、提砍砸壓的特點,在全國很有名,被載入了《四川武術大全》,主要分佈在湖南,重慶開縣、雲陽,四川達州的達縣、宣漢、萬源等地。相傳,“餘門拳”由東漢末年著名醫學家華佗創造的“五禽戲”演變而來,經歷代相傳,不斷吸取各代名師的精華,逐漸形成獨具風格的拳術。明朝中葉已成為東鄉縣(現宣漢縣)餘氏家族世襲拳術,傳到餘有福已是餘氏第八代了。
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餘有福不但繼承了“五禽戲”中的絕妙功法,而且他還向其他門派名師求教,勤奮琢磨苦練,融會貫通,成為當地武藝卓絕的武林高手,聞名於宣漢。餘有福既精於內、外兩科,又是東鄉縣武術開派人物,當地向他拜師求教者甚多。因此,餘氏家族世襲相傳的武功,始傳外姓,人稱“餘門拳”。

餘門拳歷史淵源

據瞭解,東漢末年,名醫華佗曹操殺害後,弟子吳普、樊問逃離中原,赴雲南研考醫學。途經四川,路宿宣漢一余姓農家,見主人之父卧病呻吟,便將師傳“五禽戲”中適宜治病功法悉心教授。當吳樊於七、八月後返回時,卧病者早已體健神爽,餘萬分感激,請教“五禽戲”全部功法。從此,宣漢遂有餘家練“五禽戲”之説。這種功法歷代相傳,又吸取各家精華,逐漸形成獨具風格的餘氏世襲拳術。清乾隆40年,餘氏後裔餘有福成為武林高手,聞名縣內外,拜師求教者甚多。在南壩場下場口泡桐樹下設館授徒,世襲相傳的武功始傳外姓,人稱“餘門拳”。

餘門拳龍脈傳承

我們翻閲民國《宣漢縣誌》、1994版《宣漢縣誌》、《南壩鎮志》(1991版)、《四川武術大全》(四川科技出版社1989年版)等不少文獻,都看到了餘門拳的記載。從餘門拳誕生至今,餘門拳一直傳承不斷,在世間留下了不少的名師高徒。
由於宣漢所處的特殊的地理位置,這裏與外省接觸頻繁,南壩鎮更是成了武林高手雲集之地,也造就了丁憲章、鄭道生、丁舉高、席明成、席明義、李志榮等一代又一代的武林高手。源於“五禽戲”的餘門拳在這裏有上千年曆史,最終成就了向平、丁承壽、丁憲章、丁奉高、鄭道生、席明義、席明成、席明友等一代又一代的餘門拳高手。餘門拳因而享譽宣漢、開江、開縣、萬縣、雲陽、奉節、重慶、湖北等地。
餘有福曾在東鄉縣南壩鎮下場口泡桐樹(現南昆大橋下邊)設館教徒,其中開江人熊學能和當地人向平、丁承壽、丁憲章成為“餘門拳”的重要傳人,熊學能是他的得意門生。赤溪(今宣漢縣天台鄉)董坪向平前往習藝,董坪到南壩30里路,向平來去走河壩,常在河邊以手擊石,以腳踢卵石,苦練19年,腳趾剷平,指甲全無,人稱“九頭獅子鐵腳板”(《宣漢縣誌》民國版),以拳擊柱而瓦落地,平地縱躍而上屋樑。向再傳丁承壽,丁授其子先欽、先錫、先銓。先錫習練最好,先錫復傳其子榮朝、榮謙、榮芹。榮芹即丁憲章。丁憲章,1883年生,自幼酷愛武術,繼承嫡傳秘訣,三十年代任川陝邊防軍國術教官,四十年代常在宣漢、達縣、大竹、重慶等地傳藝授徒,1953年卒於天台。丁憲章之侄丁舉高12歲即隨叔習武,得其真傳,不僅將“餘門拳”中各套路精華融為一體,而且有所創新,其套路發展為一馬三箭、火盤架子(翻沉子)、大燕青、小燕青、連掌(四箭)、鏟手、摻手、長錘、七星鏈、二路里虎鏈、馬步雙劈拳、支子、桅子拳、掛印封候等26路(《四川武林大全》載)。具有短手寸勁、借力打力、架勢低矮、發力剛脆、手法多變、攻防嚴密、短小精悍等特點。
解放後,丁舉高(原天台鄉衞生院醫生)系統地將“餘門拳”傳於外侄孫顧慶龍(四元)、曾孫丁耀庭。1984年,丁舉高參加四川武術挖掘會議,參如四川省體委傳統武術挖掘工作,1987年去世。與此同時,縣體委在業餘體校等開設武術訓練課程。1992年宣漢縣因餘門拳被評為全國武術之鄉,宣漢縣代表隊參加了歷屆全國武術之鄉武術大賽等並獲獎。

餘門拳套路80餘

作為優秀的武術拳種之一,餘門拳基本功、鐵掌功、鐵肘功等功夫,共有80餘路。餘門拳主要基本功之一是樁功,樁功分站樁與吊樁等。站樁以馬步樁為例:四平大馬站立,雙手伸開,兩掌心相對約1米,呼吸緩慢細長,雙目內視。呼氣時兩掌拉近,吸時兩掌拉開還原位。練功要循序漸進,時間逐漸遞增。
鐵掌功,分為劈(砍)和插,劈:開始是堆沙約1米高,馬步站立面對沙灘,以掌力劈之,力點主要放在掌緣掌根處,練到能一掌劈到底功成;插:主要是用內空80公分的碓窩(石質,土家人用作舂米,形如巨型窩窩頭)內裝黃豆或黑豆,用掌插,之後豆子換成河砂,再後換作鐵砂子。一碓窩鐵砂子插透功成。
鐵肘功,人體俯卧,雙肘、腳步點地,全身懸空,吸氣入丹田,呼氣直衝肘尖,呼吸以6為倍數遞進,收勢時翻身為羅漢睡覺,以調節氣息。
鐵腿(腳)功,在樁功過硬的基礎上,先直立靜養,調節氣息,進入運氣狀態,用腳踢沙袋,蹬牆,交替反覆練習。餘門拳傳人向平即以鐵腳功著稱,人稱“鐵腳板”。
鐵板橋功,練功仰躺在凳子上,以臂部與腰部的連接為支點,其它部位懸空,形成一條直線,保持靜止,用腹呼吸,臟腑與筋骨、腰、頸、四肢相合一體,內氣隨意念調整,貫穿全身。實現意到氣到,氣到力到。同時由於內氣的調配,氣血流暢,貫通了七經八脈十二經絡,增強五臟六腑的功能,從而達到強骨增髓的目的。同時氣血貫穿四肢、軀體時,達到肌膚滋潤,肌肉發達,增內力承受和肌膚的外表抗擊力。屬外功與內功合一的練功方法。10分鐘合格,30分鐘達標,時間長更好。
餘門套路分徒手套路和器械套路,徒手套路是餘門拳的主要內容,《四川武術大全》載有30路徒手拳。土家餘門拳產生於百里峽地區,是土家人山地文化的一部分,起源於“五禽戲”,所謂“五禽”主指四種高等動物和飛鳥,它們是虎、鹿、熊、猿、鳥。器械套路主要有餘門棍、餘門刀、餘門槍、餘門劍等。餘門套路主要是練“手眼身法步”,內可強身健體,外可禦敵。

餘門拳傳承保護

2022年2月,“土家餘門拳”被列入四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