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餘德耀

鎖定
餘德耀(BudiTek,1957年-2022年3月18日),男,靠農業發跡,開始收藏當代藝術作品。 [1]  印尼愛國華僑、企業家、藝術慈善家和收藏家。 [12] 
餘德耀是資深的當代藝術收藏家以及餘德耀美術館的創始人,作為出生在印度尼西亞的華人,他是印尼第三大農業公司的商業巨頭,也是中國當代藝術品的收藏大家,且熱衷於慈善事業。 [2]  2017年,法國政府特別授予餘德耀“法蘭西共和國榮譽軍團軍官勳章”。 [3] 
2022年3月18日,餘德耀因胰腺癌晚期醫治無效在香港病逝,享年65歲。 [11] 
中文名
餘德耀
外文名
BudiTek
出生日期
1957年 [4] 
逝世日期
2022年3月18日
主要成就
669萬美元拍得張曉剛《創世篇》
職    業
企業家、收藏家 [4] 
祖    籍
廣東梅州 [5] 
性    別

餘德耀人物生平

餘德耀人物經歷

1957年,餘德耀出生於印度尼西亞雅加達,祖籍廣東梅州。父母做畜牧和食品小生意,開設數家公司,家道殷實。
1966年,印尼和東南亞其他國家紛紛掀起排華浪潮。數百所中文學校被關閉,課堂上不得教中文,大學裏華人學生的比例也被壓到最低——最多隻有百分之二。為了學習中文,還在上小學的餘德耀輾轉於新加坡、中國香港和中國內地之間,艱難求學,他有3年時間是在雲南的華僑農場度過的。 [4] 
20世紀70年代末,餘德耀進入新加坡公教中學就讀,並在學校參加了合唱團,開始接觸中國民歌。因為喜歡中國的東西,餘德耀主動去接觸這些中華文化的“符號”。直到如今,他都能記得當時看過的電影《劉三姐》的一些細節,以及不少中國民歌的歌詞。這段經歷對他如今的收藏生涯,有着重要的影響。 [4] 
隨着排華浪潮的結束,餘德耀也於1978年回到印尼,並在1980年赴美求學。4年後,回到印尼的餘德耀迎來了一個創業的機會:父母參股的一家農業公司因為股東意見不統一,經營不善,連年虧損。餘德耀便從父母和其他股東手中買下公司的全部股權,獨自經營。 [4] 
公司規模逐漸擴大,並於1993年和1996年兩次上市。正當餘德耀的事業一帆風順時,亞洲金融風暴和印尼暴動又先後來臨。餘德耀的生意陷入低谷,資金鍊也出現了問題,最多時欠銀行3.8億美元,債主有48個之多。他不得不把大部分精力用於收拾公司的爛攤子。公司用將近10年的時間來恢復元氣。餘德耀把危機後的10年稱作自己“失去的10年”。 [4] 
2000年左右,餘德耀開始涉足當代藝術收藏事業。起初主要收藏印尼的藝術品,2005年開始,隨着自己集團的經營狀況日益好轉,他開始注意中國的藝術品。 [4] 
2008年12月15日,在雅加達,數十位中國當代藝術家卻匯聚一堂,把酒言歡。他們此行,乃是為參加餘德耀美術館開館展而來。展覽還請到印尼的重量級人物——前總統梅加瓦蒂女士前來捧場。 [4] 
2009年,在威尼斯雙年展上,餘德耀斥巨資購買了已故著名旅法藝術家陳箴的作品——一個4米高的球(名為《迴歸豐富,面對虛無》,“Back to Fullness, Face to Emptiness”)。出於分享的美好願望,餘德耀在雅加達建立了自己的首個私人美術館,位於上海的美術館也於2014年落户。 [4] 
就在餘德耀在收藏的道路上逐步前行之時,他經營的農業集團也開始有了起色。產業鏈涵蓋飼養業、大宗飼料買賣、冷凍食品加工、屠宰場、肉類便利店、農產品貿易、動物保健品等領域。 [4] 
2014年5月18日,一場名為“天人之際”的展覽在餘德耀美術館開幕,集中展示了餘德耀近十年來的當代藝術藏品,這也是這所美術館的首場展覽。 [5] 
2016年度,餘德耀作為資深老藏家的代表迴歸拍場,以1840萬元拍下了方力鈞創作於1990-1991年的《系列一之五》,給予中國當代藝術品市場以信心。更為重要的是,2016年度餘德耀美術館策劃了轟動全球的且規模最大的“賈科梅蒂回顧展”,單日觀展最高人次超過3000,此外,亦舉辦了“安迪·沃霍爾:影子”等重量級的國際性展覽,為上海的大型國際展覽建立了標杆。 [2] 

餘德耀人物逝世

2022年3月18日,印尼愛國華僑、企業家、藝術慈善家和收藏家餘德耀先生(Budi Tek)與病痛抗爭六餘年後,因胰腺癌晚期醫治無效,在家人的陪伴中病逝香港,享年65歲。 [11] 

餘德耀個人生活

餘德耀做慈善,起初是為了支持太太。他們多次捐出自己的藏品,為鄧飛發起的“大病醫保”和“免費午餐”公益基金籌集善款。餘德耀相信一句古話“積善之家必有餘慶”。“只要能夠回報的是平安、喜樂,能夠心安理得,覺得自己做了一些幫助人家的好事,這個已經夠了。” [5] 
在餘德耀美術館的展廳裏,有一幅畫家劉野為餘德耀女兒所做的畫像。餘德耀曾希望自己的家庭能成為類似歐洲的文化貴族家庭,女兒能夠繼承他的收藏事業。 [5] 

餘德耀主要成就

餘德耀把一家僅有25名員工的小公司,打造成直接和間接的員工超過2萬、2009年銷售額預計超過40億元人民幣的印尼第三大農業集團。 [4] 
從“經濟動物”到收藏家,華人企業家餘德耀主要做的三件事情是:收藏當代藝術,推動美術館運動,參與慈善。 [5]  除了開設美術館,餘德耀還在朋友的幫助下先後成立了餘德耀基金會和太平洋藝術基金會。前者以個人收藏和贊助藝術展覽為主,是一個餘德耀“自己説了算”的私人基金會;後者則是餘德耀牽頭、10多位印尼和新加坡商界好友共同參與的藝術基金會,負責藝術品投資以及為藝 [4] 
2000年初蘇哈托下台,餘德耀和多位印尼華人企業家成立的反歧視組織基金會成為當時爭取平等的主力軍。在他們的推動下,學校開始教授華文,春節和孔子的生辰被定為國定假日,孔教與佛教、回教、基督教成為四大被認可的宗教。 [5] 
2004年前後,他開始集中收藏中國藝術品,建立起精彩的收藏,不僅收藏了嶽敏君、方力鈞、王廣義和張曉剛等“天王級”藝術家的作品,還收藏了孫原+彭禹這種可算新秀,漸成“中堅”,且存在爭議的藝術家的作品。 [1] 
2010年10月在香港蘇富比拍賣會上從多位藏家競標中勝出,以5218萬港元(669萬美元)的紀錄價格買下張曉剛1992年的傑作《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二號》的那位買家,這件作品將安置在據報道餘德耀正在上海籌建的一傢俬人博物館中。 [6] 
除了裝置藝術,餘德耀另一個收藏重點是上世紀80~90年代的當代藝術作品。在他看來,這段時間的作品是中國第一代當代藝術最寶貴的創作。他的藏品中不乏曾梵志、王廣義、劉煒、丁乙、張恩利等知名藝術家的作品,其中一幅張曉剛1992年創作的《創世篇:一個共和國的誕生二號》,成為餘德耀在當代藝術收藏界異軍突起的標誌。2010年,他以669萬美元競得此畫;此前,他於2007年以200萬美元購入嶽敏君創作於1997年的《公主》。 [5] 
2013年,餘德耀在他的故鄉雅加達創立了一傢俬人博物館——餘德耀美術館(YuzArtMuseum),並宣稱計劃在全亞洲建立同類博物館網絡。在接受網刊ChinaArtNewsMagazine採訪時,餘德耀稱買下張曉剛作品出於“愛國”:“我是中國人,我希望這件作品留在中國。” [1] 
上海餘德耀美術館於2014年1月7日在上海徐匯濱江的“西岸文化走廊”正式落成。 [7] 

餘德耀所獲榮譽

2011年,在國際藝術雜誌《藝術+拍賣》評選的“當今藝術界最具影響力十大人物”中,餘德耀名列第八位。 [5] 
2012年,餘德耀登上世界藝術榜單Art Review Power 100。 [8] 
2014年,在全球Top200收藏家入榜的中國藏家中位列第8名。 [1]  躋身英文雜誌《藝術與拍賣》“藝術世界最有影響力的100人”排行榜第八名。 [9-10] 
2017年,鑑於其在中法合作以及推動社會進步和人類福祉方面所作出的傑出貢獻,法國政府特別授予餘德耀“法蘭西共和國榮譽軍團軍官勳章”。 [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