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養生智慧

鎖定
《養生智慧》是2009年鷺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傅傑英。
中文名
養生智慧
作    者
傅傑英
出版時間
2009年4月1日
出版社
鷺江出版社
ISBN
9787545901528
定    價
55 元
開    本
16 開

養生智慧內容簡介

主要講傅傑英教授秉承中醫辨證施治原則,按照人羣的八種常見體質——平和體質、陽虛體質、氣虛體質、痰濕體質、濕熱體質、陰虛體質、瘀血體質、氣鬱體質的不同,講述每種體質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現及易感疾病,幫助人們認識自身是何種體質,並告訴人們如何根據自身的體質,從飲食、起居、精神、藥物、經絡調養等方面合理養生。
不論是體質養生、飲食養生,還是四季養生,其具體方法最終還是落在對五臟的養護上。在《中醫五臟養生》一書中,傅傑英教授根據現代生活方式對五臟的影響,強調中醫也要與時俱進,從各方面詳細敍述五臟的特性、喜惡,並告訴人們如何儘量卸載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五臟帶來的麻煩和干擾,使五臟各司其職,使身體健康長壽。
此次推出的禮品裝,不僅包含上述兩本暢銷書的最新修訂版,更免費贈送傅傑英教授精彩講座DVD,是送給親人和朋友的絕佳禮品!
《中醫體質養生》
為什麼別人吃很多東西也不會發胖,而你喝水也長肉?
為什麼別人的皮膚光滑無比,而你的皮膚坑坑窪窪總長痤瘡?
為什麼別人不怕冷也不怕熱,而你一到冬天即使穿得很厚還是覺得冷?
其實,這都是體質惹的禍!
本書把人羣分為八種不同的體質,逐一講述每種體質的形成原因、主要表現及易感疾病,幫助人們認識自身是何種體質,並從飲食、生活起居、精神、藥物、經絡調養等方面告訴人們,養生要因人而異、體現個體差異,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醫五臟養生》
不論是體質養生、飲食養生,還是四季養生,其具體方法最終還是落在對五臟的養護上。我們本應格外注意對五臟的養護,但是,人們的五臟,在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下,承受了很多本來不應該承受的重擔,遭受了從來沒有過的危害。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從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來保健自己,使五臟安心,使自己生命體驗更好?
中醫也在與時俱進,尤其是面對現代生活方式下出現的一些新疾病。本書作者傅傑英教授從起居、飲食、中藥、經絡等各個方面,詳細敍述了五臟的特性、喜惡,並告訴人們如何儘量卸載現代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給五臟帶來的麻煩和干擾,使五臟各司其職,使身體健康長壽。
營養過剩:促生氣虛或痰濕體質
營養不足:促生氣虛或陽虛體質
飲食過鹹:促生陽虛間夾痰濕、瘀血體質
長期吃辣:加重濕熱和陰虛體質
常食寒涼:促生陽虛或瘀血體質
常吃夜宵:促生痰濕體質
不吃早餐:促生氣鬱或痰濕體質
食速過快:加重氣虛或痰濕體質

養生智慧目錄

《中醫體質養生》
上篇
第一章 體質是先天稟賦加後天養成
一、體質偏頗是常見現象
二、中醫自古就重視辨體識病
三、體質包括形神兩個方面
四、體質的變化決定健康的變化
五、體質類型決定健康狀況
平和體質:機能協調,七情適度
陽虛體質:火力不足,畏寒怕冷
氣虛體質:氣力不足,容易外感
痰濕體質:怠情沉重,容易發胖
濕熱體質:又濕又熱,排泄不暢
陰虛體質:五心煩熱,口乾咽燥
瘀血體質:面色晦暗,易生腫瘤
氣鬱體質:氣機不順,情緒鬱悶
第二章 體質的變化取決於個人修為
一、先天稟賦決定體質基調
二、體質隨年齡變化而變化
三、男女有別體質不同
四、社會環境同樣影響體質
五、疾病和藥物影響體質
六、飲食不當不可忽視
營養過剩:促生氣虛或痰濕體質
營養不足:促生氣虛或陽虛體質
飲食過鹹:促生陽虛間夾痰濕、瘀血體質
長期吃辣:加重濕熱和陰虛體質
常食寒涼:促生陽虛或瘀血體質
常吃夜宵:促生痰濕體質
不吃早餐:促生氣鬱或痰濕體質
食速過快:加重氣虛或痰濕體質
七、生活起居不當轉化體質
身體過勞:轉化為氣虛體質
神過勞:轉化為氣虛體質
房勞:促生為陽虛體質
身體過逸:轉化為鬱滯性體質
常用空調:易生痰濕體質
常用電腦:加重體質偏頗
第三章 調動感官就可以判斷體質
一、望——體質總是有其外在表象
看形體:胖多痰濕,瘦則多虛
看神氣:靜多偏虛,鈍則痰濕
看面色:暗多瘀血,白則虛
看舌象:紅則多熱,苔厚則濕
看眼睛:無神則虛,渾濁多濕
二、聞——耳和鼻也是判斷工具
聽聲音:有無中氣,最為重要
聞味道:異味較大,非熱即温
三、問——最直接的判斷方式
問二便:尿黃多熱,便爛脾虛
問情志:敏感多虛,壓抑多鬱
問家族史:痰濕體質要小心
問寒熱:陽虛外寒,陰虛內熱
問汗液:汗出重要,過汗則虛
問經帶:經宣規律,帶忌多黃
四、切——瞭解脈象的基本知識
第四章 養生是為了提高生命質量
一、養生是對生命的保養
二、養生有四大原則
養心修德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簡單順勢
保護環境
下篇
第五章 平和體質養生
一、平和體質主要表現為形神和諧
二、先天稟賦造就平和體質
三、平和體質養生原則:不傷不擾,順其自然
第六章 陽虛體質養生
一、陽虛體質主要表現為畏寒怕冷
二、長期服藥、長期貪涼造成陽虛體質
三、易感肥胖、痹證、骨質疏鬆等
四、陽虛體質養生原則:不傷不損陽氣
飲食養生:忌食生冷,多吃温熱
精神養生:保持安靜,避免消沉
起居養生:注意保暖,多動少熬
藥物養生:平和補陽,防止燥熱
四季養生:夏勿貪涼,冬宜温補
經絡養生:神闕、氣海、關元、中極
第七章 氣虛體質養生
一、氣虛體質主要表現為脾肺功能偏弱
二、大病之後、過度用腦、重體力勞動導致氣虛體質
三、易感肥胖症、內臟下垂、排泄不適度、慢性盆腔炎等
四、氣虛體質養生原則:補脾、健脾
飲食養生:細水長流,忌冷抑熱
精神養生:忌多思慮。宜少波動
起居養生:謹避風寒,不要過勞
藥物調治:四君益氣,屏風固表
四季保養:春捂秋少凍,夏温冬平補
經絡調養:中脘、神闕、氣海
第八章 痰濕體質養生
一、痰濕體質主要表現為容易肥胖、沉重
二、多吃、少動促生痰濕體質
三、易感肥胖、高血壓、糖尿病、脂肪肝等
四、痰濕體質的養生原則:健脾去濕
飲食養生:口味清淡,適當吃薑
起居養生:少用空調,衣服寬鬆
藥物調治:健運脾胃,兼去痰濕
四季養生:夏多食姜,冬少進補
經絡調養:中脘、水分、神闕、關元
第九章 濕熱體質養生
一、濕熱體質主要表現為內外皆“不清潔”
二、抽煙、喝酒、熬夜、滋補不當等造成濕熱體質
三、濕熱體質給女性美容造成困擾
四、易感皮膚、泌尿生殖、肝膽系統病
五、濕熱體質養生原則:疏肝利膽
飲食養生:少甜少酒,少辣少油
精神養生:保證睡眠,靜養心神
起居養生:避免漫熱,舒利關節
藥物調治:適當涼茶,中病即止
四季養生:空調避濕熱,秋天多清潤
經絡調養:肝俞、胃俞、陰陵泉、三陰交
第十章 陰虛體質養生
一、陰虛體質主要表現為“幹”“躁”
二、情緒壓抑、長期服藥、常吃辛燥食物促生陰虛體質
三、易感結核病、失眠、腫瘤等
四、陰虛體質養生原則:鎮靜安神
飲食養生:多食水果,少吃辛辣
起居養生:生活工作,有條不紊
藥物調治:銀耳燕窩是佳品
四季保養:夏宜清涼,秋要養肺
經絡調養:不是最佳辦法
第十一章 瘀血體質養生
一、瘀血體質主要表現為血脈不暢通
二、七情長期不調、傷筋動骨、久病不愈促生瘀血體後
三、易感肥胖併發症、消瘦、月經不調、抑鬱症等
四、瘀血體質養生原則:疏肝活血
飲食養生:活血化瘀,忌食寒涼
精神養生:培養愛好,多交朋友
起居養生:多做運動,少用電腦
藥物調治:逍遙疏肝,桃紅活血
四季保養:春季舒展,秋冬保暖
經絡調養:神闕、膈俞、肝俞、委中
第十二章 氣鬱體質養生
一、氣鬱體質主要表現為“善太息”
二、幼年生活不順、工作壓力大促生氣鬱體質
三、易感抑鬱症、失眠、偏頭痛、月經不調等
四、氣鬱體質養生原則:疏肝理氣,補益肝血
飲食養生:適補肝血,少量飲酒
精神養生:學會發泄,勿太敏感
起居養生:多聽音樂,多去旅遊
藥物調治:逍遙越鞠,構杞當歸
四季保養:春季為主,舒展形體
經絡調養:膻中、中脘、神闕、氣海
第十三章 體質養生可借天時
一、嬰兒時期:常帶三分飢和寒
二、青春發育期:不要肥胖
三、婦女產後:坐月子不可受風寒
四、更年期:固護陽氣振根基
五、大病之後的康復階段:不可過飽或多肉
六、時令和節氣:三伏天可以做“天灸”
附錄
《中醫五臟養生》
第一章 現代社會對五臟的影響
一、人體五臟各司其職
二、現代生活給五臟帶來的影響
01.自然環境的變化
02.社會環境的變化
03.生活方式的變化
第二章 肝臟養生
一、肝臟為將軍之官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肝
01.用眼過度
02.七情鬱結
03.久坐不動
04.過度服藥
05.過度飲酒
06.不重視脂肪肝
三、現代中醫的肝臟養生對策
01.起居——早睡早起,舒展筋骨
02.飲食——減酸增甘
03.藥物——安全簡單
04.經絡——因病而異
第三章 心臟養生
一、心臟為君主之官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心
01.信息爆炸
02.氣候變暖
03.過度依賴空調
三、現代中醫的心臟養生對策
01.起居——務必午休
02.飲食——清淡利口
03.藥物——祛暑祛濕
04.經絡——常見刮痧
附:空調環境下的生存思考及對策
01.空調的好處
02.依賴空調的害處
03.如何正確使用空調
第四章 肺臟養生
一、肺臟為相傅之官
01.肺主肅降
02.肺臟參與能量代謝
03.肺臟與其他臟器的關係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肺
01.氣候變暖
02.環境污染
03.電腦廣泛使用
04.恣食肥甘厚膩
三、現代中醫的肺臟養生對策
01.起居——順其自然
02.飲食——防燥潤肺,適當補益
03.藥物——清涼潤肺
04.經絡——常灸足三里
第五章 腎臟養生
一、腎臟為作強之官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腎
01.過於追求舒適
02.驚恐傷腎
03.極聽
04.多次流產
05.過度取暖
06.過度治療
07.夜生活豐富
08.冬季劇烈運動
09.衣着不合適
三、現代中醫的腎臟養生對策
01.起居——不要擾動陽氣
02.飲食——不用刻意大補
03.方藥——可適當服用具有滋補作用的膏滋
04.經絡——以強壯保健為主
第六章 脾臟養生
一、脾臟為倉廩之官
01.脾主運化
02.脾為後天之本
二、現代生活方式哪些最傷脾
01.暴飲暴食
02.食慾亢進,肥甘厚膩
03.情緒不穩
04.過度治療
05.久坐傷肉
三、現代中醫的脾臟養生對策
01.起居——腹部避寒保暖
02.飲食——滋補同時注意理氣
03.藥物——少用苦寒之物
04.經絡——健脾為主

養生智慧作者簡介

傅傑英: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針灸專業臨牀針灸美容方面碩士研究生導師,廣州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中醫美容教研室主任,廣東省中醫藥學會中醫美容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美容醫學》雜誌編委。研究領域:中醫美容學、臨牀針灸美容、針藥結合治療生活方式、中醫體質學的思路分析。個人專著:《實用中醫美容》、《中醫美容》、《皮膚病調養與護理》、《實用經絡美容七講》、《糖尿病的綜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