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飯冢國五郎

鎖定
飯冢國五郎(1887年5月25日-1938年9月3日),男,1887年5月25日生於日本羣馬縣,是日本侵華戰爭時期日方將領,曾經在中國戰場擔任101師團101聯隊聯隊長一職。
飯冢國五郎於1938年9月3日在牛毛尖、缽盂山戰役中被擊斃,亡於江西德安,死後被日本追任為陸軍少將
中文名
飯冢國五郎
國    籍
日本
民    族
大和
出生日期
1887年5月25日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出生地
日本羣馬縣
死亡時間
1938年9月3日

飯冢國五郎個人簡介

飯冢國五郎,農民飯冢理八長子。曾就讀於富岡中學。1910年5月28日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第22期步兵科,同年12月26日授予步兵少尉軍銜。

飯冢國五郎經歷

歷任步兵第66聯隊附,獨立守備步兵第3大隊附,(1919-1920年參加西伯利亞出兵)步兵第66聯隊中隊長,陸士本科生徒隊中隊長,近衞步兵第4聯隊附(法政大學軍事教官),東京府立實科工業學校軍事教官,明治大學預科軍事教官,(1937年8月2日累升至步兵大佐)步兵第101聯隊長一九三八年四月,日軍發動徐州會戰。八月,飯冢國五郎率部從日本本土出發,進入我國參加武漢作戰。進入我華中地區後,飯冢奉師團長伊東中將令,十九、二十日從鄱陽湖西岸登陸。登陸後,遭遇我守軍第二十五軍第五十三師奮勇抵抗,第一0一聯隊一部被殲。稍後,我軍隊主動後撤。飯冢以為我軍被擊潰,率餘部追擊,遭到我第九戰區第六十六軍葉肇部阻擊,損失慘重。後在進攻作戰中,於牛毛尖、缽盂山一線又遭到我第一六0師梁佐勳團奮勇抵抗。戰事激烈,中國守軍累計擊退第一0一師團十五次進攻。中國軍隊的頑強抵抗,使飯冢聯隊陷入困境。在求援無望的情況下,飯冢不得不率部突圍。九月三日,飯冢在突圍中被我軍擊斃。死後追晉陸軍少將。曾獲三級金鵄勳章 [1] 
據中新社圖片報道,飯冢的墓碑,2013年1月在江西廬山秀峯景區被發現。報道稱,當年飯冢國五郎率軍曾駐紮秀峯寺,並殺光了寺裏的和尚。 [2] 

飯冢國五郎被擊斃過程

關於鋼盔,比較離奇的,大概要算日軍“軍神”飯冢國五郎的死了。
飯冢國五郎,日本陸軍少將(特晉),101師團101聯隊聯隊長。戰中有一段時間,日本東京各大電影院連續放映“軍神飯冢聯隊長”的戰地錄影。這老鬼子相貌猙獰,鬍子拉碴頂着個破鋼盔,揮戰刀又衝又殺的,上鏡得很。
按説,做到聯隊長,手下好幾千人,沒事兒扣鋼盔在第一線擺酷的機會不是很多。不幸的是飯冢的命比較奇,自己不用操心,有人來催他擺酷了。
來的就是日本著名戰地記者小悞行男。
那是在武漢會戰前期,1938年9月3日,小悞一行到廬山前線採訪飯冢。
廬山一線中國軍隊奮勇抵抗,巧妙利用地形與日軍頑強周旋。日軍雖然裝備精良,無奈廬山是李四光特別偏愛的那種冰川造山,形狀雄奇,道路險峻,中國軍隊把迫擊炮搬上山頂,日軍形容中國軍隊的迫擊炮“如同雨點從天而降”。這戰鬥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飯冢面對的中國軍隊是陸軍160師,這是廣東粵軍唯一一支也戴鋼盔的部隊,從這個特點也可以明白這絕對是一支精兵。雙方在東孤嶺浴血苦戰,飯冢連續發動了15次進攻,依然無法拿下中國軍隊的防線,損兵折將。
所以,採訪的時候,飯冢訴苦極多。按説,離軍神的標準差的可不是一點半點兒。不過,飯冢的形象很吸引小悞。因為苦戰,飯冢曬得極黑,眼睛裏全是血絲,鬍子已經多日不刮,顯得相貌猙獰。尤其是天氣酷熱,他上身赤裸,顯得頗為兇猛。
記者的眼光就是和常人不一樣,戰場上蓄鬚的軍人有獨特的魅力,於是小悞就建議飯冢給他們比畫幾個Pose,給東京的老鄉看看。
被幾個記者一捧,飯冢推辭不過,記者們選了附近一個比較符合戰場氣氛的高地,飯冢拔出指揮刀,又吼又叫,又躥又跳,記者們的膠捲很快拍完了,大家都很滿意。後來從片子效果看,這拍攝效果的確不錯,如果飯冢活到戰後,可以考慮去演電影。
但是,意想不到的事情也發生了。這個高地雖然適合拍攝,卻在中國陣地對面。而且,對面高地上就有160師一個哨所。飯冢的“外景地”(秀峯寺西方高地)正在哨兵的視線之內。視線內也就罷了,視線內的目標太多,中國哨兵也未必注意得到。但是日本記者為了表現效果,給飯冢扣上了一頂鋼盔!
當時日軍鋼盔的塗漆有些問題,華中正是炎熱季節,長期暴曬,偶爾又是一場大雨,使用久了,鋼盔的綠漆剝落,露出鋼底,在陽光下閃閃發光。於是,中國哨兵就發現遠處有一個燈泡似的東西在那裏又躥又跳,定睛細看 哦,是個鬼子啊!
鋼盔給日軍帶來的又一個悲劇
看見是看見了,中國兵也沒什麼辦法,距離太遠,中國軍隊手裏沒炮,漢陽造又夠不着。幾個哨兵看着飯冢表演,越看越彆扭,弟兄們一致認為,這鬼子太出風頭了,得教訓教訓他。
那哨兵班長看着鬼子耍酷正又堵氣又沒轍的時候,忽然眼前一亮。為什麼眼前一亮呢?哨兵班長正看着飯冢咬牙呢,就瞧見幾個老兵晃晃蕩蕩沿着戰壕走過來了,他們背的可不是漢陽造,而是三八大蓋兒。
三八大蓋兒,即日本造三八式步槍,因為槍機上有一個防塵罩而得名,侵華日軍步兵的標準裝備,射程遠,射擊精度高,飯冢所在的那個高地,漢陽造打不着,三八槍的射程可是正好合適。
這位哨長的理解是有科學依據的。三八式步槍的標尺射擊2400米,而漢陽造只有2000米,三八式步槍子彈初速760米/秒,漢陽造是600米/秒。更重要的是日本工業技術發達,因此製造工藝精良,漢陽造的設計雖然不錯,材質和製作水平則無法與三八槍相比,理論上有效射程600米,實際那是樣槍的數據,發到士兵手裏的,能打四五百米就不錯。而三八槍的彈道,無風天氣在800米上取準依然相當準確。淞滬戰役,裝備漢陽造的國軍結壕阻擊裝備三八槍的日軍,沒少吃射程近的虧。
這位哨兵班長趕緊把幾個老兵攔下,給他們看飯冢的表演。哪兒?喏,就是那個一閃一閃發亮的東西。
飯冢只扣着個鋼盔,赤膊根本沒穿軍服,幾個老兵也辨不出他的身份,但是看他耀武揚威的樣子,一致覺得這赤膊鬼子太猖狂了。老兵槍法好,説着説着就動了真格的,把槍一摘就瞄上了。
這時候,飯冢的採訪已經到了尾聲,正在和記者們道別。不知怎麼的,飯冢聊起了他的前任、也是好友的加納治雄(原101聯隊聯隊長,1937年8月在大場和國軍88師交戰時陣亡)。他説,聽説加納死後陰魂不散,常常在家裏鬧鬼,自己要是戰死了,希望不會像加納那樣,一定安安靜靜的。
大家聽了哈哈一笑,記者們作別下山。飯冢也準備往回走,一轉身,正好把一個大光膀子亮給國軍了。
這時候,那老兵也瞄好了,一扣扳機,“砰”,飯冢應聲而倒。
飯冢捱上一槍就送命的概率不高。射程雖遠,三八槍子彈穿透性太好,一打倆眼兒,不容易造成致命傷。忻口戰役國軍李仙洲軍長被日軍一槍擊中,洞穿胸部,前後透亮,還在和人聊天呢,根本沒覺察到自己負傷。但是給飯冢這一槍,打得實在是忒準了。附近的日本兵趕來救護,發現這一槍正從飯冢的心窩穿過,把心臟都打穿了(也有日方記載是中了兩槍),奧運會射擊冠軍的水平。
鋼盔反光暴露了飯冢的目標,算是這鐵帽給日軍帶來的又一個悲劇吧。不過這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直到太平洋戰爭逐島爭奪,日軍才用在鋼盔上塗抹煤焦油的方式多少改進了其反光性能。 [3] 
1938年參加萬家嶺戰役、又名:德安戰役,8月23日,被第三十七軍團長兼第二十五軍長王敬久軍團及52師冷欣殲滅日軍騎兵、步兵、炮兵;另外在隘口、黃塘埔一線,被第二十八軍團長兼第66軍葉肇率一五九師、預備師2個師包圍消滅日軍第101聯隊步兵3千餘人;另一方面,在牛毛尖、缽盂山留守日軍輜重兵第101聯隊、工兵第101聯隊被國民革命軍第66軍第一六O師華振中少將伏擊,日軍第101聯隊、第103聯隊及其大中小隊徹底消失,全軍覆沒。後因第27師團支援,該師團勉強逃過被全殲的命運。飯冢國五郎 陸軍少將(追授)第101師團第101聯隊長 1938.9.3 德安戰死長谷川幸造 大佐 第101師團第103聯隊長 1938.9.29 被擊斃於江西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