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飢(讀音為jī,ㄐㄧ)是現代漢語一級字(常用字) [9]  ,部首為“飠”,是由兩個不同字義的漢字合併而來—“饑”和“飢” [10] 
繁體字“饑”字最早見於小篆,本義為荒年, [11]  ,而另一個繁體字“飢”也始見於小篆,本義為餓 [12]  。飢和饑本為二字,因字音相近,已完全混用 [13]  。作姓氏時,二字也通用 [15] 
由於二者久以混用,簡化字據此,均簡化為“飢”表示。
(基本資料: [1-5]  [8]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倉    頡
nvhn
鄭    碼
oqd
筆    順
35535
外文名
hungry
注    音
ㄐㄧˉ
總筆畫
5
部外筆畫
2
四角碼
27710
98五筆
qnwn
86五筆
qnmn
統一碼
9965

文字源流

形聲字。《説文》:“饑,谷不孰(熟)為饑。從食,幾聲。”“饑”字尚未見於先秦古文字,今見最早字形是《説文》小篆和西漢初馬王堆漢墓帛書字。本義是荒年。《詩.小雅.雨無正》:“降喪饑饉,斬伐四國。 [14] 
形聲字。《説文》:“飢,餓也。從食,幾聲。”“飢”字尚也未見於先秦古文字,今見最早字形是《説文》小篆和秦簡中。本義是餓。篆和秦簡古隸。,本義是餓。《詩.王風.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無飢褐。” [16] 
飢和饑本為二字,因字音相近,已完全混用 [13]  。作姓氏時,二字也通用 [15] 
由於二者久以混用,簡化字據此,均簡化為“飢”表示。

實際應用

『飢』和『饑』今在繁體字裏,也做了相應處理。
『飢』限於表飢餓義,譬如:『飢餓』、『飢渴』、『充飢』等。
『饑』限於①表荒年義,譬如:『饑荒』、『饑饉』 [19]  。②表姓氏義,『饑姓』。

基本釋義

飢jī
⒈ 餓。
飢餓 [8] 
“飢,餓也”——《説文解字》
⒉ 荒年。
饑荒 [6]  ,饑饉
“降喪饑饉,斬伐四國”——《詩》
3.姓氏
漢代有飢恬。

古籍釋義

〔古文〕𩜆𩚮《玉篇》紀衣切,音機。《説文》谷不熟為飢。從食,幾聲。餘詳飢字注。 [7] 

【唐韻】【集韻】居夷切【韻會】居狋切,音肌。【玉篇】餓也。【書·舜典】黎民阻飢。【爾雅·釋天】穀不熟為飢。【註】五穀不成。【又】仍飢為薦。【註】連歲不熟。【韓詩外傳】一穀不升曰歉,二穀不升曰飢。
又【正字通】國名。西伯伐飢國,滅之。
又姓。【左傳·定四年】殷民七族,有飢氏。
又漢有大豪飢恬。○按《説文》飢、饑二字,飢訓餓,居夷切,饑訓穀不熟,居衣切。汪來虞方伯説,饑饉之饑從幾,飢渴之飢從幾,諸韻書俱分列支微兩韻,止《集韻》飢字訓或從幾,經傳頗通用。《長箋》雲:近代喜茂密者通作饑,趨便者通作飢,遂成兩謬。經傳不誤,恐傳寫之譌也。

穀不孰為饑。從食幾聲。居衣切〖注〗、,古文饑。
《説文解字注》
(饑)榖不孰為饑。釋天文。又曰:仍饑為薦。按論語年饑,因之以饑饉。鄭本皆作飢。從幾聲。居衣切。十五部。 [18] 

《説文解字》
餓也。從食幾聲。居夷切
《説文解字注》
(飢)餓也。與饑分別,葢本古訓。諸書通用者多有,轉寫錯亂者亦有之。從幾聲。居夷切。十五部。

方言集匯

客家話 [海陸腔] gi1 [客語拼音字彙] gi1 [台灣四縣腔] gi1 [陸豐腔] gi1 [客英字典] gi1 [梅縣腔] gi1 [寶安腔] gi1粵語 gei1潮州話 gi1
近代音 見母 齊微韻 平聲陰 機小空;中古音 見母 脂韻 平聲 飢小韻 居夷切 三等 開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見母 灰部 ;王力系統:見母 脂部 [17]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