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食腦

(食學的基本概念)

鎖定
食腦是肌體內轉化食物的智慧系統。 [1]  食學基本概念之一。 [1] 
中文名
食腦 [1] 
別    名
食物轉化之腦 [1] 

食腦定義和內涵

食腦是“食物轉化之腦”的簡稱,是肌體內轉化食物的智慧系統。 [1]  食物轉化為肌體,需要基因、氧氣、温度等因素的支持,這是一個極度智慧的系統。從它的智慧性來看,毫不遜色於頭腦 (大腦),可以稱為食腦,食腦不僅僅存在於消化系統,也不僅僅侷限於腸腦、腹腦,其中的轉化機理尚待深入地探索認知。 [2] 

食腦食化為肌原理

人的肌體是由食物轉化而來,包括骨骼、血液、內臟、肌肉、大腦、皮膚、毛髮等等。這是一個複雜的轉化過程,是一個極度智慧的系統。可以這樣説,沒有食物就沒有肌體,沒有食物就沒有生命。“食化為肌”原理揭示了食物與肌體的之間的本質關係。
人的肌體是由食物轉化而來,這不是僅靠營養學能夠解決的問題,這是食物與人的肌體之間物質形態轉化的客觀規律。以往常説吃是為了“充飢”,是為了解決餓的問題,這樣的認識是不夠的。其實,吃的本質首先是“化肌”,特別是在兒童少年的成長期,然後才是充飢。“食化為肌”原理説明,要從生命、生存的角度重新認識吃事。以往食物與人的生命之間的關係被低估了。 [4] 

食腦食腦為君原理

從食腦與頭腦的關係角度,可以引申出“食腦為君”原理,即“食腦決定肌體的生存與健康,頭腦是在為食腦服務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食腦指揮頭腦,頭腦指揮不了食腦,二者是君臣關係,只有頭腦服從食腦才能實現健康長壽。反之則會威脅健康和生存”。 [2] 
食腦的出現時間早於頭腦,食腦的誕生可追溯到環節動物的真體腔出現,食物轉化系統的器官約形成於 5 億年前的寒武紀。頭腦誕生的標誌是約2億年前哺乳動物大腦皮層的出現。二者相差以億年計。頭腦是在滿足食腦需求的過程中逐漸演化出來的,是為食腦服務的,人類頭腦再發達,依舊是食腦之臣,為食腦服務的地位沒有變化。食腦存則頭腦存,食腦亡則頭腦亡。反之,頭腦停止活動了,人依舊可以存活。
面對食物頭腦會產生誤判。許多時候,人們吃飯並非是按照自己的生理需求,而是有諸多社會需求,例如過年過節、婚喪嫁娶、親友交往等等。此時常常會大吃一餐,時常會吃撐不適,久而久之會傷害身體健康。許多時候的“餓”,其實並非是肚子餓,而是嘴饞的餓,“怎麼好吃怎麼來”,沒有聆聽腸胃的訴求,這是頭腦的誤導。 [3] 
參考資料
  • 1.    食學基本概念  .世界食學論壇[引用日期2023-12-05]
  • 2.    劉廣偉 . 食學原理——揭示人類食事的基本規律:山西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23,22 (2):1⁃12.
  • 3.    劉廣偉 . 食學原理——揭示人類食事的基本規律: 山西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23,22 (2):1⁃12.
  • 4.    劉廣偉 . 食學原理——揭示人類食事的基本規律:山西農業大學學報 (社會科學版),2023,22 (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