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煙

(漢語詞語)

鎖定
飛煙,漢語詞語,拼音為fēi yān,可以指飄動的煙霧,也可以指上等煙。出自晉·支曇諦 《釋文紀·燈贊》:“既明遠理,亦弘近教,千燈同輝,百枝並曜,飛煙清夜,流光洞照。”
中文名
飛煙
拼    音
fēi yān
注    音
ㄈㄟ ㄧㄢ
釋    義
飄動的煙霧;上等煙
出    處
《釋文紀·燈贊》
詞    性
名詞
出處與詳解
1、飄動的煙霧。
晉 支曇諦 《釋文紀·燈贊》:“既明遠理,亦弘近教,千燈同輝,百枝並曜,飛煙清夜,流光洞照。”
唐 劉禹錫《琴曲歌辭。飛鳶操》:長空悠悠霽日懸,六翮不動凝飛煙。遊鶤翔雁出其下,慶雲清景相迴旋。
明 高啓 《蕭山尹明府吳越兩山亭》:“不知千載竟誰主,伯氣倏與飛煙收。” [1] 
2、上等煙。
趙之謙《勇盧閒詰·上品曰飛煙》:“上品曰飛煙。”原注:“飛若今 山東 飛麪之飛,曾見 乾隆 時人題蠟上字曰水磨碾上飛,水磨碾次飛。一説西洋人制鼻煙,為水磨屋碾煙草,以掃自屋頂者為上,故曰飛煙。”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