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煙傳

(皇甫枚創作的小説作品)

鎖定
《飛煙傳》是唐代中國傳奇小説。皇甫枚所撰《三水小牘》中的一篇,收入《説郛》33卷。寫河南府功曹參軍武公業之妾步飛煙(一作“非煙”),為鄰居青年書生趙象所戀。趙象買通武公業家的門房,通過門房之妻以詩寄之。飛煙原為家妓,能歌唱奏樂,素憎武公業粗悍,羨趙才貌,便以詩答之。自此兩人即以詩柬互通情愫。不久,相會於飛煙室中。後為女奴告發,武公業怒而鞭之至死。趙象亦變服改名,逃往江浙。結尾則流於神怪。這一故事反映了當時婦女得不到愛情自由的悲劇,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文中詩篇甚多,為其特色。《説郛》、《太平廣記》、《唐宋傳奇集》均收入本篇。
作品名稱
飛煙傳
作    者
皇甫枚
創作年代
唐代
作品出處
三水小牘
文學體裁
小説

飛煙傳創作背景

飛煙傳 飛煙傳
皇甫枚所撰《三水小牘》中的一篇。寫河南府功曹參軍武公業之妾步飛煙(一作“非煙”),為鄰居青年書生趙象所戀。趙象買通武公業家的門房,通過門房之妻以詩寄之。飛煙原為家妓,能歌唱奏樂,素憎武公業粗悍,羨趙才貌,便以詩答之。自此兩人即以詩柬互通情愫。不久,相會於飛煙室中。後為女奴告發,武公業怒而鞭之至死。趙象亦變服改名,逃往江浙。結尾則流於神怪。這一故事反映了當時婦女得不到愛情自由的悲劇,有一定的社會意義。文中詩篇甚多,為其特色。《説郛》、《太平廣記》、《唐宋傳奇集》均收入本篇。

飛煙傳譯文

臨淮的武公業,在鹹通年間,任河南府功曹參軍。他愛妾名叫飛煙,姓步。儀容舉止纖細秀美,好象承受不了絲衣似的。她擅長秦地的音樂,喜歡寫文章,尤其工於擊甌,其韻律能跟簫和笛配合得很好。公業很寵幸她。
他的鄰居是個姓趙的天水人的住宅,趙氏也是官宦之家,只是不能指名道姓罷了。他的兒子名叫象,清秀端莊有文采,才二十歲。當時他正在守喪。忽然有一天,趙象從南牆的縫隙中偷偷地看見了飛煙,一下子精神氣息都沒了,廢寐忘食。便賄賂武公業家的守門人,把自己的心事告訴了他。守門人面有難色,但心又被厚利所打動,就叫他妻子等飛煙閒時,把趙象的心事告訴她。飛煙聽後,只含笑凝視沒説什麼。守門人的妻子把情況告訴了趙象,他欣喜若狂,心曠神奕,無法自控,於是取出薛濤箋,寫了一首絕句:“一睹傾城貌,塵心只自猜。不隨蕭史去,擬學阿蘭來。”
把寫的詩密封好,祈求守門人的妻子送給飛煙。飛煙讀後,嘆息了好久,對老婦人説:“我也曾偷偷看到過趙郎,很好的才貌,我這輩子沒福分,不能配上他。”
這話是鄙視武公業的粗魯強悍,不是理想的配偶,便酬和了一首詩,寫在金鳳箋上,説:“綠慘雙娥不自持,只緣幽恨在新詩,郎心應似琴心怨,脈脈春情更擬誰?”
飛煙把詩封好交給了守門人的妻子,讓她送給趙象。趙象打開信封,多次吟誦,高興地拍手道:“我的事情成功了!”
便又用剡溪的優質箋紙,作詩答謝説;“珍重佳人贈好音,彩箋芳翰兩情深。薄於蟬翼難共恨,密似蠅頭未寫心。疑是落花迷碧洞,只思輕雨灑幽襟。百回消息千迴夢,裁作長謠寄綠琴。”
趙象的詩送去了十天,守門人的妻子也沒來。趙象憂慮害怕事情泄露,或者飛煙反悔。春天的晚上,趙象在前院獨坐,賦詩道:“綠暗紅藏起暝煙,獨將幽恨小庭前。沉沉良夜與誰語?星隔銀河月半天。”
第二天早晨起來吟誦時,守門人的妻子來傳達飛煙的話,説:“不要奇怪十天沒有消息,是因為我稍有不適。”
交給趙象一個連蟬錦香囊和寫在碧苔箋上的詩,詩寫道:“無力嚴妝倚繡櫳,暗題蟬錦思難窮。近來嬴得傷春病,柳弱花欹怯曉風。”
趙象把錦制的香囊系在懷中,仔細地讀那簡短的書信。又怕飛煙思慮加重病情,就剪下一塊烏絲闌寫回信説:“春天陽光明媚温暖照人,而人內心卻很憂愁,自從窺見了你,在夢中我的靈魂也總被你驅使。雖然象神仙與凡人,難以相會,我的赤誠之心對日發誓:我一定永遠照顧你。昨天突然收到你的來信,情意深厚的話,連蟬錦香囊的饋贈,芳香滿懷,我更欽佩你了,翹首愛慕更加迫切。況且又聽到你因春天多愁善感、玉體欠安,減損心地純淨潔白美好的姿容,蕙蘭一樣的雲氣抑鬱不暢,我因此而心情鬱抑至極,恨不得飛到你身邊。盼望你寬心,不至於勞累,不要辜負小詩中所表達的情意。豈可失去以後相會的機會?我的心恍惚不安,信裏哪能寫得完呢?送去拙作,來敬慕、接續您華美的詩篇,希望你看看。”
詩是:“見説傷情為見春,想封蟬錦綠蛾顰。叩頭為報煙卿道,第一風流最損人。”
守門人的妻子拿到回信後,徑直送到飛煙住的內室中。武公業是府中的屬官,公務繁多,有時幾天晚上值班一次,有時一整天不回家。
當時恰好趕上武公業到府署去辦公,飛煙便拆開信,周詳地反覆探索信中含義。過了一陣深長地嘆息説:“男人的志向,女子的心願,心中嚮往,夢中相會,即使在遠處也像在近處。”
於是關門放下簾子帷幕,寫信:“我很不幸,童年時就失去了父親,後來被媒人欺騙,於是跟一個卑微的人婚配。每到風清月朗之時,我彈琴增加無限地懷念;秋天在帳中,冬天在燈前,只能用琴寄託我的遺憾。怎想到公子忽然送來好消息。打開華美的信封我思緒翻飛;想吟誦優美的詞句使我望眼欲穿。遺憾的是不能像曹植那樣遇見洛水的女神,不能像晉朝賈充的女兒愛上韓壽那樣,想與雲相連而無秦穆公築的鳳台,想侍寢卻遠離巫山。希望上天能順從我一向的懇切願望,神仙借我一點機會,能使我拜見一次您清美的風彩,我萬死不辭,我也沒有怨恨。再寫一首短詩,用以傳送內心的情懷。希望你看看。
詩是這樣的:“畫檐春燕須同宿,洛浦雙鴛肯獨飛?長恨桃源諸女伴,等閒花裏送郎歸。”
封好了書信,把守門人的妻子叫來,讓她送給趙象。趙象看了信和詩,因為飛煙的情意稍微有些親切,便喜不自禁,在靜室焚香虔禱以等待好消息。有一天將要黃昏時,守門人的妻子快步走來,笑着拜見他説:“趙郎君願意見神仙嗎?”
趙象很驚訝,連忙詢問。她傳達了飛煙的話説:“今晚功曹到府裏值夜班,可以説是個良機,妾家的後院就是郎君家的前牆,如果你對我的恩愛沒變,我專門等候你的光臨。我心中有千言萬語,全等見面時再談吧。”
日暮天黑後,趙象就踏着梯子翻過牆頭,飛煙已叫人在牆根處擺好幾層桌子。趙象下來後,看見飛煙打扮得很美麗,穿戴得很漂亮,站在院子裏。互拜後,都高興到極點了而説不出話來。二人攜手從後門進入正屋,就揹着燈光,放下了帳子,盡情地表達纏綿的情意。等到早晨的鐘聲剛響,飛煙把趙象送到牆下,拉着他的手哭着説:“今天相遇,是前世的因緣,不要認為我沒有如玉一樣純潔、松一樣堅貞的品行,如此放蕩;只不過因為您的品格情調,使我不能自控,希望您能細加體察我。”
趙象説:“我羨慕你世上少有的美貌,高於常人的心性,我已經向陰間發過誓,願永遠和你歡樂和洽。”
説完,趙象越牆而回。
第二天,趙象託守門人的妻子贈給飛煙一首詩;“十洞三清雖路阻,有心還得傍瑤台。瑞香風引思深夜,知是蕊宮仙馭來。”
飛煙看後微笑,又贈給趙象一首詩:“相思只怕不相識,相見還愁卻別君。願得化為松下鶴。一雙飛去入行雲。”
把詩封好交給了守門人的妻子,仍叫告訴趙象説:“憑藉着我還能作幾篇小詩,不然的話,你的大作還能學我嗎?”
這樣不到十天,常能在後院約會一次,訴説彼此深深的思念之情,表達從前的心願。他們認為這事九頭鳥也不知道,天和人都幫助他們。有時他們一起觀賞景物,作詩文寄託感情。他們來往頻繁,不能一一記載。這樣持續了一年。
沒多長時間,飛煙多次因輕微的過失鞭打她的婢女。婢女懷恨在心,找了個機會把情況都告訴了武公業。武公業説:“你不要故意對外宣揚,我會觀察的。”
後來到了輪值的日子,武公業秘密地向長官述説了情況請了假。夜裏,他像平常那樣去值夜班,但卻藏在小巷的門口。街上更鼓響後,就爬着回到了家。順着牆根到了後院,見飛煙正倚着門低聲吟誦,趙象按着牆斜看飛煙。武公業怒不可扼,衝上前想捉住趙象。趙象發覺後跳下。武公業與趙象搏鬥,扯下了他的半截短衣。於是武公業進到屋裏,把飛煙喊出來質問。飛煙變顏變色,聲音顫抖,卻不説實情。武公業更加氣憤,把她綁到大柱子上,鞭打得血流不止。飛煙只是説:“活着能互相親近,死了也沒什麼遺憾。”
夜深了,武公業疲倦了打起盹來。飛煙招呼她最喜歡的婢女説:“給我一杯水。”
水拿來了,飛煙喝完了就斷了氣。武公業站起來,想再鞭打她,一看已經死了,便把她解下來抬到閣子間中。連聲呼喚,聲稱飛煙暴病而死。
幾天後,把她埋葬在北邙山。可是里弄中的人都知道她是死於非命。趙象於是換了衣服、改了名字遠遠地逃到江浙一帶。
洛陽的有才華的人著有《飛煙傳》,傳説是姓崔和姓李的兩位年輕人寫的,他們常跟武公業交遊相處。姓崔的年輕人作了一首詩的末句是:“恰似傳花人飲散,空牀拋下最繁枝。”
那天夜裏,他夢見飛煙來感謝説:“我的容貌雖然趕不上桃李,可是凋落的情形卻超過它們。捧讀您的佳作,慚愧仰慕不停。”
姓李的年輕人詩的末句説;“豔魄香魂如有在,還應羞見墜樓人。”
那天夜裏,他夢見飛煙用手指着罵他:“讀書人有百種品德,您全具備了嗎?何至於一定要用自大地一兩句話,苦苦地譴責我呢?應當委屈您到陰間當面解釋清楚。”
不幾天,李生就死了。當時的人對此覺得很奇怪。
叫遠的人以後調任汝州魯山縣主簿,隴西的李垣代替他。鹹通末年,我又代替李垣,我與叫遠的人從小關係就好相狎,因此洛中的秘事,我也知道。而且李垣又做過記錄,所以得到傳播。我説:“哎,妖豔的容貌,每個時代都有,純淨真摯的情操,則鮮為人知。讀書人因才能而自負則德行淺薄,女子炫耀美麗則有情誼於人。如果能知道不驕傲自滿,知道如臨深淵的道理。則都會成為端士正直的人和淑女。飛煙的罪過雖不可免除,但看她的心志,也是很可悲的。” [1] 

飛煙傳作品賞析

《飛煙傳》,亦作《非煙傳》、《步飛煙》,選自《三水小牘》。這是一篇具有一定社會意義和較高藝術水平的傳奇作品。它通過描寫河南府功曹參軍武公業之妾步飛煙與鄰居青年書生趙象的愛情悲劇,表達了青年男女追求愛情婚姻自主的強烈願望,揭露了封建禮教扼殺愛情的殘酷性,有一定的反封建色彩。
步飛煙是一個封建小官吏的“愛妾”,“容止纖麗”,有一定的藝術才華,“好文墨,尤工擊甌”。這樣一個知識女性,卻“為媒妁所欺”,成了那個為人卑瑣粗悍的武公業的小妾,是一個喪失了獨立人格的婦女。她處於低下的社會地位,不滿於缺少真正愛情的婚姻生活,因而不顧封建禮教的束縛,大膽地追求自己的所愛,從而使封建禮教和愛情之間的矛盾衝突達到了極點。然而,在步飛煙所處的封建社會里,被侮辱、被壓迫的婦女想要衝破世俗的羅網,追求愛情幸福,是終究要被毀滅的,她們的愛情追求往往只能是一個悲劇。在本篇中,女主人公被置於死地,男主人公流亡他鄉,一對青年男女的愛情終於被封建禮教殘酷地扼殺了,作者通過這一悲劇揭露了封建禮教的虛偽和殘酷,歌頌了青年男女對愛情的追求,塑造了反封建叛逆女性的形象。這就使得這篇作品具有一定的進步的社會意義。
步飛煙是作者傾全力塑造的人物,她勇敢、熱情、大膽,對理想愛情的追求堅定不移。作者在塑造這一形象時,着力描寫她的美——容貌之美和內心之美。文中寫飛煙“容止纖麗,若不勝綺羅”。她“善秦聲,好文墨,尤工擊甌,其韻與絲竹合。”以飛煙的容貌、才華,卻身為粗鄙小人之妾,毫無疑問,她的內心是極為痛苦和不滿的。當青年書生趙象拼命追求她,而她亦曾“窺見趙郎大好才貌”時,飛煙的春心萌動了,對愛情的渴望甦醒了,她大膽地開始與趙象情書往來,此情一發而不可止,飛煙和趙象雙雙墜入情網。值得同情和肯定的是,他們一旦確定了這種愛情關係,就十分珍惜和愛護它,並不惜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二人私情被武公業發現後,飛煙被武毒打,“鞭楚血流”仍不改初衷,最後慘死在私刑之下。
作者對飛煙形象的塑造,是由表及裏,層層深入的。首先寫她的外貌和才華,既而寫飛煙內心深感“武生粗悍,非良配耳”,渴望純真的愛情生活。接着又寫飛煙陷入愛情的糾葛之中不能自己,以致幽思成疾,然後,作者正面敍述了這對互相傾慕的青年男女的正式相會。這是飛煙與趙象愛情波瀾的高潮,因此,作者重點描寫:
忽一日將夕,閽媪促步而至,笑且拜曰:“趙郎願見神仙否?”象驚,連問之。傳飛煙語曰:“值今夜功曹府直,可謂良時。妾家後庭,即君之前垣也。若不渝惠好,專望來儀。方寸萬重,悉候晤語。”既曛黑,象乃乘梯而登,飛煙巳令重榻於下,既下,見飛煙靚妝盛服,立於庭前。交拜訖,俱以喜極不能言。乃相攜自後門入房中,遂背釭解幌,盡繾綣之意焉。及曉鍾初動,復送象於垣下。飛煙執象手曰:“今日相遇,乃前生姻緣耳。勿謂妾無玉潔松貞之志,放蕩如斯。直以郎之風調,不能自固。願深鑑之。”象曰:“挹希世之貌,見出人之心。巳誓幽庸,永奉歡洽。”言訖,象逾垣而歸。
這段描寫,佔了全篇篇幅的八分之一以上,可見作者對這一愛情高潮的重視。它既是飛煙與趙象相戀的必然結果,又是愛情悲劇的伏筆,一身而二任。從二人幽會前的心情,到幽會中的舉止,二人的對話,都有比較詳盡的描寫。飛煙和趙象的秘密結合,使這一愛情得到了昇華,他們的愛情更加堅貞,這就為後面飛煙殉情而死作了合理的鋪墊。
小説的結尾部分,飛煙的形象得到了進一步的塑造。當武公業殘酷地將飛煙“縛之大柱,鞭楚血流”時,飛煙表現出了驚人的堅強不屈,她雖“色動聲顫”,卻堅持“不以實告”,她忠實於自己的愛情,併為此而深感欣慰:“生得相親,死亦何恨。”就這樣,飛煙為了純真的愛情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至此,飛煙的形象得到了完美的塑造。
男主人公趙象出身於官宦之家,“端秀有文”,但他起初對飛煙的愛慕,更多的是為飛煙的姿色所吸引,以至“神氣俱喪,廢食忘寐”。當他與飛煙情書頻傳之後,才真正地從內心深處愛上了她,發誓一定要與飛煙生活在一起。然而,當飛煙被武公業毒打時,作為飛煙的戀人,趙象沒有挺身而出保護飛煙,卻逾牆而逃,遠離他鄉,這不能不反映出趙象思想性格的軟弱性。因此,文中的趙象,從愛情的動機,到愛情敗露後的所為,比起女主人公飛煙來,都是大為遜色的。
作品的情節結構比較簡單,但卻引人入勝。它文采華麗,語言精練,具有很強的可讀性。作者講究遣詞造句,用字講究,並且十分符合人物特點。如趙象得知有機會與飛煙相會的消息後,作者用“象驚,連問之”來描寫他當時的心情,把趙象初聞驚喜交加,又恐聽錯,連問好幾次的心情準確地表達出來,十分簡練傳神。又如,飛煙與趙象相見之後“交拜訖,俱以喜極不能言”,把二人久盼相會而一旦得見那種激動和喜悦表現得淋漓盡致。還有,對趙象忽而“神氣俱喪,廢食忘寐”;忽而“發狂心蕩,不能自持”;時而“幽懣”,時而“拊掌”的描寫,把他內心的起伏變化真實地表現出來,而用字卻十分精練,顯示出唐代傳奇較高的藝術水平。
應當看到,作者對飛煙與趙象之間的愛情悲劇是充滿同情的,這不僅表現在他對飛煙形象的精心塑造上,還表現在作者讓飛煙變為鬼魂後,仍揪住譏諷她行為的李生,“戟手而詈”,要到陰間當面辯理。這種浪漫主義的寫法,既使結尾顯得生色,也曲折地表達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飛煙“鬼魂”的舉動,又開後世舞台上李慧娘等女性鬼魂形象的先河。
作品中男女之間的詩文贈答幾乎佔了近半的篇幅,且用典又顯得繁縟雕琢,不免使人有沉悶之感,這是本篇的缺憾。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