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飛彈螺

鎖定
飛彈螺(學名:Terebellum terebellum)雌雄異體。殼厚實,呈長筒形或子彈形,殼面平滑有光澤,螺體大。殼口狹長,前溝寬短。過去屬於鳳螺科一個屬,已獨立成科,與鳳螺科主要區別為外唇下部無"U"字型凹陷。廣佈於印度-西太平洋海區,棲息於潮間帶至淺海的沙質海底。中國見於台灣和南海。該科在台灣稱為飛彈螺科。
外文名
Terebellum Conch
別    名
鑽螺
中文學名
飛彈螺
拉丁學名
Terebellum terebellum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腹足綱
中腹足目
鑽螺科
鑽螺屬
命名者及時間
Linnaeus, 1758

飛彈螺外形特徵

飛彈螺
飛彈螺(18張)
飛彈螺長29 - 75 mm ,殼體修長,螺塔很短,螺層側面平直,由明顯的縫合線隔開。縫合線上方有窄帶盤繞體螺層。體層長度大於螺塔,逐漸變間,形成平行側邊,末端成寬大的水管溝漕。殼口窄;螺軸長,內唇滑層厚;外唇光滑,微厚。色彩和花紋變化多,殼紋通常呈斑馬狀或斑點狀,常呈乳白色,由螺狀排列的梨形褐斑。
神經系統相當集中,沒有唇神經連索。平衡器1個,僅僅有1枚耳石。唾液腺位於食道神經節的後方;通常沒有食道附屬腺、吻和水管。排泄和呼吸系統沒有對稱的痕跡,右側相應器官退化。心臟只有1個心耳,不被直腸穿過。鰓1枚,櫛狀,通過全表面附在外套膜上。腎直接開口在身體外面,有的具有一條輸尿管。具有生殖孔。雄性個體具有交接器。齒式通常為2-1-1-1-2。

飛彈螺分佈範圍

分佈於印度洋至太平洋西部,菲律賓產量多,台灣屏東縣恆春,台灣海峽均有分佈於。。
飛彈螺分佈圖 飛彈螺分佈圖 [1]

飛彈螺習性環境

棲所環境一般在淺海沙底。。

飛彈螺經濟價值

肉可食,貝殼形狀奇特,殼表顏色美麗,鮮豔有光澤,可供觀賞,也可製作裝飾品價值較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