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鳳仙

鎖定
颱風鳳仙是2002年太平洋颱風季期間最後一個生成的熱帶氣旋,也是2002年對美國造成損失第2大的自然災害,僅次於颶風麗麗,襲擊美國屬地關島期間造成重大損失,是2002年為美國帶來最大經濟代價的災難。“鳳仙”的名字在風季後被退役。
中文名
鳳仙
外文名
Pongsona
生成時間
2002-12-3
消散時間
2002-12-11
影響地區
關島、北马里亞納羣島
受災人口
25萬
人員傷亡
損    失
7億美元
取代名稱
紅霞
國際編號
0226
JTWC編號
31W
最大風力
175

颱風鳳仙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2] 
颱風鳳仙,其名稱由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提供,在朝鮮語中意為“鳳仙花”。
風暴共在關島造成7億美元(2002年,相當於2017年的9.21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是該島首五個造成最大經濟損失的熱帶氣旋之一,其名稱“鳳仙”因此予以退役,今後永遠都不會再在太平洋颱風命名時採用。

颱風鳳仙發展過程

一個熱帶擾動於密克羅尼西亞附近形成,2002年12月2日19時(UTC)升級為熱帶低壓
12月3日06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等三大氣象局將其升級為熱帶風暴,命名“鳳仙”。鳳仙形成後,“大踏步”直撲關島而去。12月3日18時,升級為強熱帶風暴。
12月5日“鳳仙”達到颱風強度。
12月6日0時,升級為颱風並襲擊關島。幸好氣象台及時給出準確預報,而且該島時常受風暴襲擊,房屋的建築質量較高。
12月8日,風暴以10分鐘持續分速每小時175公里強度從關島北马里亞納羣島經過,最終轉向東北並減弱,於12月11日轉變成温帶氣旋

颱風鳳仙颱風影響

鳳仙吹襲期間,關島全島電力供應中斷,1,300間房屋被摧毀。因為該島時常受風暴襲擊,房屋的建築質量較高,鳳仙並沒有直接造成人命損失。風暴共在關島造成7億美元(2002年,相當於2017年的9.21億美元)的經濟損失,是該島首五個造成最大經濟損失的熱帶氣旋之一。此外,鳳仙在北马里亞納羣島也有造成重大損失。因此,“鳳仙”的名字在風季後被退役,改為“紅霞”。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