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馬力斯

(2012年第19號強熱帶風暴)

鎖定
強熱帶風暴馬力斯(英語:Severe Tropical Storm Maliksi,國際編號:1219 [1] 聯合颱風警報中心:20W)為2012年太平洋颱風季第十九個被命名的風暴。“馬力斯”(他加祿語:Maliksi)一名由菲律賓提供,意思是快速 [11]  ,用以更替2006年因重創中國而被除名的“碧利斯”,本次為“馬力斯”一名首次使用 [10] 
該系統於2012年10月1日15時許被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並命名,稍後被中央氣象台認定為熱帶風暴 [2]  ,10月3日5時許被中央氣象台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3]  ,最終於10月4日8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4] 
中文名
強熱帶風暴馬力斯
外文名
Severe Tropical Storm Maliksi
國際編號
1219 [1] 
起編日期
2012年9月29日 [5] 
停編日期
2012年10月5日 [5] 
JTWC數據
45kt
CMA數據
25m/s [5] 
JMA數據
50kt [1] 

颱風馬力斯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中國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8] 
2006年第4號颱風“碧利斯”登陸中國大陸後,給福建、湖南、廣東、江西等省帶來了持續性強降水,造成重大洪澇災害,導致南方各省至少848人死亡失蹤,是中國1994年以來死亡人數最多的颱風之一(主詞條:颱風碧利斯 [9]  ,因此颱風委員會在事後舉行的年度會議中決定將“碧利斯”從颱風命名錶中永久移除,並由菲律賓提供新名稱“馬力斯”以取代之 [10]  ,含義即菲律賓語的“快速”,本次為“馬力斯”一名首次使用 [11] 

颱風馬力斯發展過程

2012年第19號強熱帶風暴“馬力斯”路徑圖 2012年第19號強熱帶風暴“馬力斯”路徑圖
2012年9月27日上午,一個熱帶擾動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楚克東北海面上形成。
9月28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評為LOW。
9月29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為MEDIUM。當日日21時許,日本氣象廳升為熱帶低壓併發出烈風警報。
9月30日10時,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佈熱帶氣旋形成警報。同日22時30分,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為熱帶低壓。
10月1日15時許,日本氣象廳升格為熱帶風暴。
10月2日2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升為熱帶風暴。
10月3日5時許,日本氣象廳升格為強熱帶風暴。 [6] 
10月4日5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出最後的警報,指馬力斯將於12小時後轉化為温帶氣旋。同日14時許,日本氣象廳指馬力斯已轉化為温帶氣旋,並繼續發佈暴風警報(Storm Warning)。 [7] 

颱風馬力斯颱風影響

  • 日本
2012年10月3日下午5時,馬力斯在日本父島附近海域掠過。下午4時48分測得最低氣壓983.9百帕。10月4日清晨最接近伊豆羣島,下午5時在八丈島以東約380公里。八丈島於上午2時20分測得最低氣壓993.7百帕,由於其烈風集中於東北象限,早於10月3日下午9時40分測得最大風速19米/秒,9時58分測得最大陣風30.5米/秒。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