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颱風劍魚

(2019年第14號颱風)

鎖定
熱帶風暴劍魚(英語:Tropical Storm Kajiki,國際編號:1914,聯合颱風警報中心:16W,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管理局:Kabayan),為2019年太平洋颱風季第14個被命名的風暴。“劍魚”一名由日本提供,意為劍魚星座 [1-2] 
颱風“劍魚”於2019年8月31日21時許被中央氣象台認定為熱帶低壓 [3]  ,9月2日10時40分許在海南省萬寧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7級(15m/s) [4]  ,隨後其南下出海,於9月3日2時30分許在越南承天-順化省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m/s) [1]  ,並於9月3日3時許獲得日本氣象廳命名,最終其在越南近海不斷減弱,於9月4日2時被中央氣象台停止編號 [5-6] 
中文名
熱帶風暴劍魚
外文名
Tropical Storm Kajiki
國際編號
1914
起編日期
2019年8月31日
停編日期
2019年9月4日
JTWC數據
熱帶低壓(30kt)
CMA數據
熱帶風暴(8級,18m/s)
JMA數據
熱帶風暴(35kt)
傷亡情況
32人死亡,1人受傷

颱風劍魚命名由來

為避免颱風名稱的混亂,1997年11月25日-12月1日,有關國家和地區在香港舉行的世界氣象組織(簡稱WMO)颱風委員會第30次會議上決定規範颱風的命名,其中,西北太平洋和南海的熱帶氣旋,採用具有亞洲風格的名字命名,其命名方法是:事先制定一個命名錶,然後按照順序年復一年地循環重複使用。該命名錶共140個名字,由WMO所屬的亞太地區的14個成員國和地區提供 [7]  。其中“劍魚”是日本提供的10個名字之一,意為劍魚星座 [1] 

颱風劍魚發展過程

2019年8月30日2時許,一個熱帶擾動在菲律賓呂宋島以東的西北太平洋洋麪上生成,美國海軍研究實驗室給予其擾動編號91W。2019年8月30日9時許,日本氣象廳直接將其認定為熱帶低氣壓。2019年8月30日20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對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給予“LOW”的評級。隨後,該系統逐漸向偏西方向移動,靠近巴士海峽
2019年8月31日3時許,日本氣象廳認定其完全消散。2019年8月31日9時許,日本氣象廳重新將其認定為熱帶低氣壓。2019年8月31日14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提升為“MEDIUM”。2019年8月31日21時許,日本氣象廳對其發佈烈風警報(GW),隨後中央氣象台將其認定為熱帶低壓 [3]  。此時,該系統繼續向偏西方向移動,移入南海北部海面,並向海南島東部一帶沿海靠近。
2019年9月1日3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在24小時內形成為熱帶氣旋的機會進一步提升為“HIGH”,並同步發出熱帶氣旋形成警報(TCFA)。2019年9月1日8時許,香港天文台將其升格為熱帶低氣壓。
2019年第14號颱風“劍魚”路徑圖 2019年第14號颱風“劍魚”路徑圖
2019年9月2日10時40分許,該系統在海南省萬寧市沿海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7級(15m/s),中心最低氣壓為995百帕 [4]  。登陸後,該系統轉向西偏南方向移動,於2019年9月2日下午從海南島西南部出海,趨向越南中部沿海。
2019年9月3日3時許,聯合颱風警報中心將其升格為熱帶低壓,並給予其正式編號16W,隨後日本氣象廳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給予其國際編號1914,並將其命名為劍魚,中央氣象台亦將其升格為熱帶風暴,並認定該系統於2019年9月3日2時30分許在越南承天-順化省沿海再次登陸,登陸時中心附近最大風力有8級(18m/s),中心最低氣壓為995百帕 [1]  。2019年9月3日17時許,中央氣象台將其降格為熱帶低壓 [8]  。2019年9月3日20時許,日本氣象廳將其降格為熱帶低氣壓。
2019年9月4日2時,中央氣象台對其停止編號 [5-6]  。2019年9月4日9時許,香港天文台將其降格為低壓區。

颱風劍魚預報預警

中央氣象台:2019年9月1日6時發佈熱帶低壓預報 [9]  ,2019年9月3日6時發佈颱風藍色預警 [1] 
2019年9月3日8時,國家海洋預報台根據《風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嘯災害應急預案》繼續發佈海浪和風暴潮藍色警報。
海浪方面:受2019年第14號颱風“劍魚”(熱帶風暴級)及其外圍環流的影響,預計:2019年9月3日中午至4日中午,南海將出現3到4米的大浪到巨浪區,海南東部、南部近岸海域將出現2到3米的中浪到大浪,海浪預警級別為藍色。請在上述海域作業的船隻注意安全,沿海各有關單位提前採取防浪避浪措施。
風暴潮方面:受2019年第14號颱風“劍魚”(熱帶風暴級)及其外圍環流的影響,預計:2019年9月3日上午到4日上午,海南島沿海將出現20到50釐米的風暴增水,上述岸段內的潮位站將不會出現達到當地藍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風暴潮預警級別為藍色 [2] 
2019年9月4日06時,中央氣象台繼續發佈暴雨藍色預警。受減弱的熱帶低壓和季風槽影響,2019年9月4日08時至5日08時,海南島、廣東南部沿海、台灣島中南部、遼寧中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大雨,其中,海南島東部、廣東南部沿海、台灣島中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暴雨,局地大暴雨(100~120毫米)。上述地區部分伴有短時強降水,局地有雷暴大風等強對流天氣,最大小時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過60毫米。 [5] 

颱風劍魚颱風影響

颱風劍魚中國

中央氣象台路徑預報圖 中央氣象台路徑預報圖
受2019年第14號颱風“劍魚”(熱帶風暴級)的影響,2019年9月2日14時至3日07時,海南島沿海出現了10到40釐米的風暴增水。上述岸段內潮位站沒有出現達到當地藍色警戒潮位的高潮位。2019年9月3日07時,南海、北部灣出現了2.5到3.8米的大浪區。位於珠江口外海的QF308浮標於06時觀測到有效波高3.0米的大浪,位於北部灣的QF304浮標於06時觀測到有效波高2.4米的中浪。 [2] 
2019年9月3日,海南島、廣東南部及江蘇沿淮一帶等地部分地區出現大雨或暴雨,海南島東部出現大暴雨(100~196毫米),最大小時降雨量30~58毫米。另外,9月1日以來,海南島中東部累計降雨量有100~300毫米,瓊中、屯昌、瓊海、萬寧等局地350~509毫米;廣東南部沿海局地降雨量100~181毫米。 [5] 
據海南氣象部門介紹,受颱風“劍魚”和弱冷空氣共同影響,9月1日8時至3日14時,強降水中心主要出現在海南島中部、東部、北部和南部局地。海南全島共有134個鄉鎮(區)雨量超過100毫米,其中40個鄉鎮(區)雨量超過200毫米,13個鄉鎮(區)雨量超過300毫米,3個鄉鎮(區)雨量超過400毫米,最大為屯昌縣楓木鎮428.8毫米。
海南島9月3日大風呼嘯,大雨如注。截至9月3日晚間,“劍魚”已導致海南瓊海等地多處道路積水和樹木倒塌。海南省消防救援總隊的消息稱,從9月2日晚至3日上午12時,消防救援部門共接警出動9起,已營救被困人員19人 [10] 
2019年9月3日,國家防總部署颱風“玲玲”和颱風“劍魚” 防禦工作,要求海南等7省市,密切監視風情雨情汛情發展變化、全面開展風險隱患排查等措施 [11] 
隨着颱風“劍魚”9月3日起減弱並消散,瓊州海峽自9月4日10時開始恢復通航。受颱風影響而滯留於瓊州海峽南北岸的旅客和車輛陸續開始疏運。此外,海南進出島旅客列車同時逐步恢復開行 [12] 

颱風劍魚泰國

2019年9月14日,泰國內政部防災減災廳在其網站發佈通報説,受此前熱帶風暴“楊柳”“劍魚”及季風影響,泰國多地出現洪澇等災害,累計造成32人死亡、1人受傷 [1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