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風石堰鎮

鎖定
風石堰鎮,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下轄鎮,地處祁東縣西部,東臨洪橋鎮,南接雙橋鎮,西抵白地市鎮,北交馬杜橋鄉和衡陽縣關市鎮 [2]  行政區域面積105.81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風石堰鎮户籍人口有59550人。 [4] 
1958年10月,為白地市人民公社一個耕作區。1961年8月,成立風石堰人民公社,屬白地市區。1984年,複稱風石堰鄉,同年撤鄉建鎮,仍屬白地市區。1995年4月,撤區並鄉,花屋、紫衝、毛坪3鄉劃入風石堰鎮。 [2]  截至2020年6月,風石堰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3] 
2011年,風石堰鎮的財政總收入483萬元,比上年增加11%。 [2]  2018年,風石堰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4] 
中文名
風石堰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
地理位置
祁東縣西部
面    積
105.81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15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堰寺社區
電話區號
0734
郵政編碼
421612
著名景點
沙井灣古民居
車牌代碼
湘D
人    口
59550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風石堰鎮建置沿革

1929年(民國18年),風石堰屬祁陽縣第六區,即老白地市區公所。
1939年,(民國28年)屬祁陽縣振漢鄉。
1950年,屬祁陽縣第八區公所,即白地市區公所。
風石堰鎮婦聯
風石堰鎮婦聯(1張)
1952年8月,建風石堰鄉,屬祁東縣第七區即白地市區。
1956年6月,撤銷區建制,原杉鋪,紫衝,永和等七個鄉併入風石堰鄉,屬縣直屬鄉鎮。
1958年10月,全縣撤區辦事處和基點鄉,將原1鎮45鄉合併成13個人民公社,風石堰屬白地市人民公社的1個耕作區(後改為大隊)。
1961年8月,恢復區建制,全縣劃為11個區,90個公社,風石堰公社屬白地市區管轄。
1984年,複稱風石堰鄉,同年撤鄉建鎮,仍屬白地市區。
1995年4月,全縣撤區並鄉建鎮,毛坪,紫衝,花屋三個鄉併入風石堰鎮。
2014年11月,鎮內上坪,讀書兩個村析出至玉合街道辦事處。 [2]  [5] 

風石堰鎮行政區劃

風石堰鎮
風石堰鎮(1張)
2011年末,風石堰鎮下轄1個社區、45個行政村:堰寺社區,仙神井、曾家、山溪、觀音、楊柳、杉鋪、雄飛、道頭、元木、廟灣、花屋、毛坪、田家、易家、官福、呂家、四塘、推車、風石堰、松山、蓮花、和平、陡嶺、大高、永和、鄧公、讀書、黎照、紫衝、新鋪子、龍灣、先鋒、將家、青衝、雲華、畢花、晏家、合心、中華山、畫眉、大坪、沙井、上坪、城樓、曹家等,下設554個村民小組。 [2] 
截至2020年6月,風石堰鎮下轄1個社區、15個行政村:堰寺社區,杉鋪村、永和村、蓮花村、大坪村、紫衝村、中華山村、毛坪村、沙井村、和平村、花屋村、清官村、斜嶺村、楊井堰村、寶山村、倚忠村, [3]  鎮人民政府駐堰寺社區。 [2] 

風石堰鎮地理環境

風石堰鎮位置境域

風石堰鎮地處祁東縣西部,東臨洪橋鎮,南接雙橋鎮,西抵白地市鎮,北交馬杜橋鄉和衡陽縣關市鎮 [2]  行政區域面積105.81平方千米。 [4] 

風石堰鎮土地資源

2011年,風石堰鎮有耕地面積31000畝,林地面積83000畝。 [2] 

風石堰鎮人口

2011年末,風石堰鎮轄區總人口57648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043人,城鎮化率5.3%。總人口中,男性30578人,佔53%;女性27070人,佔47%。14歲以下11708人,佔20.3%;15—64歲39920人,佔69.3%;65歲以上6020人,佔10.4%。人口以漢族為主,達57606人,佔99.9%。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524人。 [2] 
2017年末,風石堰鎮常住人口有51023人。 [1] 
截至2018年末,風石堰鎮户籍人口有59550人。 [4] 

風石堰鎮經濟

風石堰鎮綜述

2011年,風石堰鎮的財政總收入483萬元,比上年增加11%。 [2] 
2018年,風石堰鎮有工業企業29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1個。 [4] 

風石堰鎮農業

從1995年開始,風石堰鎮把發展漁業生產作為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的重中之重來抓,尤其是"萬畝稻田模式化養魚致富工程"的實施,收到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1999年全鎮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4531萬元,比1995年增長55%;其中漁業產值1997萬元,比1995年增長4倍。
2011年,風石堰鎮的農業總產值5.8億元。糧食作物以水稻為主,年生產糧食28000噸,人均479.5千克,其中水稻26000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菜、烤煙等。蔬菜年種植面積3110畝,產量6352噸,主要品種有白菜、辣椒等。 [2] 
風石堰鎮的畜牧業以生豬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61000頭,家禽飼養量664230羽,生產肉6408.23噸,其中豬肉5780噸。2011年,造林3080畝,其中,經濟林2160畝,竹林920畝,林木覆蓋率44.1%,活立木蓄積量10.9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1125畝,產量2631噸,主要品種有柑桔、李子、甘蔗等。漁業以養殖禾池鯉為主,年養殖面積6950畝,產量2681噸。2011年,有農業機械4235台。名優農產品有禾池鯉、冬棗、中秋酥脆棗等。農民人均年純收入8029元。 [2] 

風石堰鎮工業

2011年,風石堰鎮的工業總產值28671萬元,佔生產總值比重達53%。有工業企業306家。 [2] 

風石堰鎮社會事業

風石堰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幼兒園11所,在園幼兒1430人,專任教師40人;小學17所,在校生3720人,專任教師196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1360人,專任教師160人,小學升初中率100%。 [2] 

風石堰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農家書屋45個,藏書45000餘冊。2011年末,有線電視用户2100户,均為數字電視用户,電視綜合覆蓋率56.5%。 [2] 

風石堰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衞生院1所,村衞生室45個,醫療牀位35張,執業醫師8人,註冊護士7人。農村安全飲水普及率30.4%。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保5.5萬人,參保率95%。 [2] 

風石堰鎮社會保障

2011年,風石堰鎮有城鎮低保户178户,368人,支出53.4萬元,月人均支出121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1916户,2314人。支出219.7萬元,月人均72元;農村五保户供養526人,支出78.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9825人次,農村臨時救濟356人次,共支出40000餘元。 [2] 

風石堰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點46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服務網點1個,固定電話用户10428户,普及率70.7%;移動電話用户35645户,普及率95.8%。 [2] 

風石堰鎮基礎設施

  • 給水
2011年末,風石堰鎮有唐夫衝自來水廠一家,生產能力150噸/日,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城區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2] 

風石堰鎮交通運輸

風石堰鎮境內有G322公路穿過。 [2] 

風石堰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風石堰鎮取境內風陂堰和石堰之首字為名。 [2] 

風石堰鎮風景名勝

  • 沙井灣古民居
祁東縣風石堰鎮沙井灣村古建築羣
祁東縣風石堰鎮沙井灣村古建築羣(3張)
沙井灣古民居位於祁東縣風石堰鎮沙井村, 老屋座南朝北,三面環山,氣勢恢宏而不張揚,古樸簡約而富含神韻。一條溪流從院落前潺潺流過,溪水清澈見底,宛如一條玉帶依偎着古老的村莊。從鱗次櫛比的屋脊走向可以看出,大院為“三進九廳十八井”構架。佔地面積約18畝,建築面積在10000平米以上。走近老屋,從外到內,大門、中門、前天井、兩廊廡和正堂屋盡收眼底。古民居有莊院兩處,上沙井院與下沙井院相距300餘米。下沙井院系上沙井院後裔所續建。下沙井院石牆上題字落款為宣統元年(1909年)已酉十二月十三日子時豎造。莊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200米,東西縱深約50米,有大門、正廳、南北廂房及四周景房,共計120餘間房。莊院坐北朝南,環境清幽,建造精緻,木刻、石刻保存較好。
參考資料
  • 1.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第350頁.
  • 2.    湖南省民政廳.湖南省行政區劃大典[M].長沙:湖南地圖出版社,2015.5:189-190.
  • 3.    風石堰鎮2020年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4-12]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361.
  • 5.    風石堰鎮  .祁東縣人民政府[引用日期2022-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