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顯脈香茶菜

(唇形科香茶菜屬植物)

鎖定
顯脈香茶菜(Isodon nervosus (Hemsley) Kudo),是唇形科香茶菜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幼莖被柔毛,後漸脱落;葉披針形,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具粗淺齒;花序呈圓錐形,疏散;果小呈卵球形,頂端被柔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5] 
顯脈香茶菜原產中國浙江、福建等地,分佈於中國華東、華中、華南地區。 [6]  顯脈香茶菜性喜温濕,多生於溪邊、水溝邊及路旁溪澗石灘上,生性強健。顯脈香茶菜一般採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的繁殖方式。 [7] 
顯脈香茶菜微辛、苦,寒。清熱利濕、解毒,內服煎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毒蛇咬傷;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治療燒燙傷、毒蛇咬傷、膿皰瘡、濕疹、皮膚瘙癢等。 [8] 
中文名
顯脈香茶菜
拉丁學名
Isodon nervosus (Hemsley) Kudo
別    名
藍花柴胡
大葉蛇總管
脈葉香茶菜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管狀花目
唇形科
香茶菜屬
顯脈香茶菜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亞    科
羅勒亞科
香茶菜族
亞    屬
香茶菜組
命名者及年代
(Hemsley) Kudo,1929 [1]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顯脈香茶菜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達1米;根莖稍增大呈結節塊狀,其上生出徑1-3毫米的細根和多數纖細鬚根。莖自根莖生出,直立,不分枝或少分枝,四稜形,明顯具槽,幼時被微柔毛,老時毛被脱落或變無毛。葉交互對生,披針形至狹披針形,長3.5-13釐米,寬1-2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楔形至狹楔形,邊緣有具胼胝尖的粗淺齒,側脈4-5對,在兩面隆起,細脈多少明顯,薄紙質,上面綠色,沿脈被微柔毛,餘部近無毛,下面較淡,近無毛,脈白綠色;下部葉柄長0.2-1釐米,被微柔毛,上部葉無柄。 [2] 
聚傘花序(3)5-9(15)花,具長5-8毫米的總梗,於莖頂組成疏散的圓錐花序花梗與總梗及序軸均密被微柔毛;苞片狹披針形,葉狀,長1-1.5釐米,密被微柔毛,小苞片線形,長1-2毫米,密被微柔毛。花萼紫色,鐘形,長約1.5毫米,外密被微柔毛,萼齒5,近相等,披針形,鋭尖,與萼筒等長,果時萼增大呈闊鐘形,長2.5毫米,寬達3毫米,萼齒直伸,三角狀披針形,與萼筒等長,齒間具寬圓凹。花冠藍色,長6-8毫米,外疏被微柔毛,冠筒長3-4毫米,近基部上方成淺囊狀,冠檐二唇形,上唇4等裂,裂片長圓形或橢圓形,下唇舟形,較上唇稍長,長約4毫米,橢圓形。雄蕊4,二強,伸出於花冠外,花絲下部疏被微柔毛。花柱絲狀,伸出於花冠外,先端相等2淺裂。花盤盤狀。小堅果卵圓形,長1-1.5毫米,寬約1毫米,頂端被微柔毛。花期7-10月,果期8-11月。 [2] 

顯脈香茶菜產地生境

分佈於中國陝西、河南、湖北、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廣東、廣西、貴州及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60)300-600(1000)米的山谷、草叢或林下蔭處。 [2]  性喜温濕。生於溪邊、水溝邊及路旁溪澗石灘上,生性強健。 [3]  顯脈香茶菜性喜温濕,多生於溪邊、水溝邊及路旁溪澗石灘上,生性強健。 [7] 

顯脈香茶菜育植技術

可用種子繁殖或分株繁殖。常春播於 2月下句至3月上旬。分株則在春、秋季將從植株根部分櫱的新株取出,分栽即可,成活率高。栽培對土壤要求不 ,在疏鬆、肥沃、濕潤的砂質壤土中生長較好。 [3] 

顯脈香茶菜主要價值

顯脈香茶菜微辛、苦,寒。清熱利濕、解毒,內服煎湯,治療急性黃疸型肝炎、毒蛇咬傷;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治療燒燙傷、毒蛇咬傷、膿皰瘡、濕疹、皮膚瘙癢等。 [8] 

顯脈香茶菜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