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顏守民

鎖定
顏守民,國立北京醫學專門學校、西北聯合大學醫學院、江蘇醫學院(現南京醫科大學)兒科學奠基人,對中國現代兒科學創始與發展貢獻卓著。1956年被評為國家一級教授。
中文名
顏守民
畢業院校
北京醫學專門學校
職    業
醫學教育家
職    稱
教授
顏守民,1916年考入北京醫專,五四運動期間因積極參加活動,反對北洋政府的賣國行徑,和本校學生會會長梁鐸一一同被捕,經校方和社會多方努力方被救出。1920年以年級第一名成績畢業留校任內科助教。1924年7月由學校派赴德國柏林大學留學,師從兒科著名教授Czerny及Finkelrtein,專攻兒科學,1926年8月結業回國後任母校小兒科教授,主任教授。他編著出版幼兒保健讀物《哺乳兒養育法》和《乳兒營養與看護》。發表研究論文“初乳小體的二原性”,證明上皮性初乳小體與白細胞性初乳小體均存在於初乳內,澄清了醫學界爭論。在華北黑熱病流行期間,他對黑熱病的臨牀診斷、治療和中間媒介——中華白蛉的生態進行深入研究,引用高田式反應對黑熱病人進行血清試驗,為黑熱病診斷提出新的方法;用酒石酸溶液對患兒進行治療觀察。發表了“北平的白蛉熱”、“淋巴細胞Azur顆粒”、“Takata-reaktion teei kala-azar”等論文。1933年兼任京師傳染病醫院醫務主任,對3000例住院傳染病做了詳細的分析和統計,提出防治措施。
顏守民帶教嚴格認真,注重啓發和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對兒科住院及門診患兒,他均親自診察,命助教跟隨診察和書寫病歷。要求助教必須從臨牀完整病歷做起,要包括病史、查體、繼續觀察記錄三項主要內容,查體要包括物理檢查及檢驗室各項檢查,兒科檢驗項目必須由兒科助教親自來做。據其學生隋式棠回憶:1935年至1937年,隋留校在北平大學醫學院附屬醫院兒科,隨顏守民工作。有次接診一個呼吸帶吼聲的小兒,隋急請顏教授診視。顏看過後返室拿出德文兒科學,向隋指出相關章節,不言而去。隋翻看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小兒的表現是先天性喉喘鳴,是因喉部早期發育不良所致,一般會自動痊癒,無需處理。
全面抗戰爆發後,顏守民冒險離開北平,於1938年4月到達西北聯大醫學院,任兒科學教授。擔任高年級導師和醫學院下鄉醫療組長,帶領師生為附近羣眾診治疾病。附屬診所成立後任兒科主任。1939年8月國立西北醫學院成立,附屬診所擴建為附屬醫院,他任首任院長。在西北醫學院院長徐佐夏的支持下,附屬醫院住院病牀擴展至100張,門診量不斷增加。他帶領講師厲矞華、助教霍炳蔚為學生帶教,為患兒診治疾病,奠定兒科學發展基礎。
1941年,顏守民工作年限已超20年,他帶薪離漢中赴華南考察,遂在重慶北碚國立江蘇醫學院任兒科學特約講座教授。抗戰勝利後自北平去東北瀋陽接收滿州醫大。1947年任江蘇醫學院兒科學教授及兒科主任。曾任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等職。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