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頻伽藏

鎖定
《頻伽藏》Pinjiazang ,是民國初年的私版鉛印本。全稱《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1909~1913年出版。全藏入經1916部,8416卷,分訂為414冊(包括目錄1冊);合40函,千字文編次天字至霜字。經文用4號鉛字排印,每頁40行,每行45字,折為兩個半頁,有書口和邊框,書口印經名、頁碼等。基本上是以日本《弘教藏》為底本排印,內容略有變動,刪去部分日本著述。
中文名
頻伽藏
作    者
出版時間
1909年 至 1913年
出版社
頻伽精舍
全    稱
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
冊    數
415

目錄

頻伽藏簡介

頻伽藏 頻伽藏
《頻伽藏》全稱《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近代上海頻伽精舍鉛印。始刻於1909年,完成於1913年。發起人為頻伽精舍(設在英人哈同的私家花園內)的主人羅迦陵(法名大綸)。主持者為鎮江金山寺宗仰。參與者有餘船願、黎端甫等。

頻伽藏內容

《頻伽藏》是我國近代出版的第一部鉛印本《大藏經》,以日本弘教書院編印的《縮刷藏》(又名《弘教藏》)為底本(略作取捨),以《嘉興藏》、《龍藏》和各經坊單刻的善本為校本編成。
全藏總計四十帙(帙號為天至霜),分為四百十四冊(內含目錄一冊),收經一千九百十六部八千四百十六卷。其結構為:
(一)大乘經,下分華嚴部、方等部、般若部、法華部、涅盤部等五大類,收四百五十三部。始《大方廣佛華嚴經》,終《蓮華面經》。
(二)小乘經,收三百二十部。始《增一阿含經》,終《撰集百緣經》。
(三)大乘律,收三十部。始《梵網經》,終《菩薩五法懺悔文》。
(四)小乘律,收七十二部。始《四分律》,終《佛説目連問戒律中五百輕重事》。
(五)印度大乘宗經論,收九十三部。始《瑜伽師地論》,終《菩提行經》。
(六)印度大乘釋經論,收二十六部。始《十住毗婆沙論》,終《遺教經論》。
(七)印度大乘諸論釋,收十一部。始《瑜伽師地論釋》,終《佛母般若波羅蜜多圓集要義釋論》。
(八)印度小乘論,收四十六部。始《佛説立世阿毗曇論》,終《部執異論》。
(九)印度撰述雜部(附外道論、疑似經),收六十三部。始《四十二章經》,終《大明仁孝皇后夢感佛説第一希有大功德經》(疑似經)。
(十)秘密部,下分錄內(日本檗山寶藏院刻本)、錄外(日本豐山、檗山、靈運寺、高野山刻本)、知津(《閲藏知津》所錄)三大類,收五百七十六部。始《受菩提心戒儀》,終《密咒圓因往生集》。
(十一)支那撰述,下分經疏、論疏、懺悔、諸宗(又分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天台宗、淨土宗、禪宗六目)、傳記、纂集、護教、目錄、音義、序贊詩歌十大類,收二百十三部。始《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終《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名稱歌曲》。
(十二)日本撰述,下分天台宗、真言宗、臨濟宗、曹洞宗、黃檗宗五大類,收十三部。始《顯戒論》,終《融通圓門章》。

頻伽藏史料

與底本《縮刷藏》相比,《頻伽藏》一方面刪去了《道宣律師感通錄》、《辯正論》、《御製秘藏詮》、《御製逍遙詠》、《御製緣識》、《新集藏經音義隨函錄》、《玄應音義》、《慧苑音義》、《紹興重雕大藏經》、《御製蓮華輪迴文偈頌》以及十五部日本撰述。另一方面,又將《縮刷藏》中作為附出的一些經典單獨立目,如《佛頂最勝陀羅尼經》後附的《大綸金剛陀羅尼》、《傳法正宗記》後附的《定祖圖》、《禪宗永嘉集》後附的《證道歌》、《黃檗山斷際禪師傳心法要》後附的《宛陵錄》等都分別立為兩目。刪、增兩項相抵,《頻伽藏》的收經總數仍與《縮刷藏》相同,為一千九百十六部。

頻伽藏意義

《縮刷藏》所收經典原有校勘記(排在每頁的上方),《頻伽藏》在排印時,將它們都刪去了,由於排校上的疏誤,正文中的錯別字不少,這是在閲讀時須留意的。

頻伽藏排版

《頻伽藏》為方冊本(線裝本)。正文用四號字體排印。每頁四十行,折成正反兩面,每面二十行,每行四十五字。每面有邊框,折縫處刻有經名、頁數。
《頻伽藏》今存。我國的許多圖書館和寺院存有它的全藏。
《頻伽藏》的總目名為《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總目》(一冊),與全藏一起流通。它的特色在於,在每部經名的上方,依次標註其在清(《龍藏》)、明(《永樂北藏》)、元(《普寧藏》)、宋(《資福藏》)、麗(《再刻高麗藏》)等五種藏經版本中的函號,甚便查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