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頭喙亞目

鎖定
頭喙亞目(Auchenorrhyncha),根據生物分類系統(門綱目科屬種),該亞目地位出於:節肢動物門/六足亞目/昆蟲綱/有翅亞綱/半翅目(同翅目)/頭喙亞目,其特點為喙着生在頭的後方,着生點在前足基節之前,半翅目的另外一個亞目——胸喙亞目(Sternorhyncha 喙着生在前足基節之間)。我國多采用5個亞目的分類系統,其中蟬亞目相當於頭喙亞目,其餘4個亞目都是胸喙亞目分出來的。 [1] 
中文名
頭喙亞目
外文名
Auchenorrhyncha
概    述
根據生物分類系統
形態特徵
特點為:中大型,活潑

頭喙亞目形態特徵

特點為:中大型,活潑,善跳;觸角短,剛毛狀或鬃狀;喙出自頭後部;跗節3節;翅脈發達,前翅至少有4條縱脈從翅基部發出;雌蟲有3對產卵瓣。喙着生在前足基節以前;觸角剛毛狀;前翅有明顯的爪片;跗節3節。活潑善跳,飛翔能力強,許多雄蟲能發音。
頭喙亞目其下有幾個重要的科:蠟蟬科飛蝨科蟬科葉蟬科沫蟬科角蟬科 [2] 

頭喙亞目下級分類

頭喙亞目Auchenorrhyncha/蟬亞目Cicadomorpha的分科
蠟蟬科Fulgoridae
臘蟬科 臘蟬科
觸角在複眼下,基部兩節球形。額常向前延伸。後翅臀區有網狀脈。本科世界已知700多種,中國已記載20多種,常見的有斑衣蠟蟬、龍眼雞等。
蟬科Cicadidae
蟬蜕 蟬蜕
中到大型,是同翅目中個體最大的一類,有些種類體長超過50毫米。觸角短,自頭前方伸出。單眼3個,呈三角形排列。前足腿節膨大,下緣具刺。若蟲的脱皮稱“蟬蜕”,若蟲被真菌寄生形成“蟬花”,均可入中藥。本科世界已知約2000種,中國有僅200種,常見的蚱蟬
角蟬科Membracidae
角蟬 角蟬
體長2-20毫米,形態奇異,一般黑色或褐色,少數色澤豔麗。單眼2個,位於複眼間。前胸背板非常發達,向後方延伸至腹部上方,常有各種形狀的突起。世界已知約3000種,中國有近300種.
葉蟬科Cicadellidae 或Jassidae
大青葉蟬 大青葉蟬
體長3-15毫米。單眼2個,少數種類無單眼。後足脛節有稜脊,稜脊上有3-4列刺狀毛。後足脛節刺毛列是葉蟬科的最顯著的識別特徵。本科已知近20000種,我國已記載約1000種。該科昆蟲不僅危害農作物,而且還傳播植物病毒病。常見的有大青葉蟬等。
沫蟬科Cercopidae
稻赤斑沫蟬:水稻害蟲 稻赤斑沫蟬:水稻害蟲
體長很少超過13毫米。後足脛節有1-2個側刺,有2橫列端刺。後足基節短而呈錐狀。若蟲一般隱藏在自身分泌的一團泡沫中,既可防止乾燥,又可避敵,故有吹泡蟲或泡沫蟲之稱。一團泡沫中有1到多個若蟲,最後一次脱皮後,沫蟬即離開泡沫活潑地四處活動,成蟲不形成泡沫。
飛蝨科Delphacidae
水稻白背飛蝨 水稻白背飛蝨
體長2-9毫米,多呈灰白色或褐色。前胸常呈衣領狀,中胸三角形。後足脛節有2個大刺,端部有1個可動的距(距與刺的區別就在於距的基部與體壁連接處可活動)。後足脛節端部有1個大距是本科最顯著的識別特徵。本科世界已知1500種,廣泛分佈於世界各地,中國已記載100多種。本科有許多種類是經濟植物的重要害蟲,常見的有褐飛蝨白背飛蝨等。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