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蠟蟬科

鎖定
蠟蟬科Fulgoridae指的是節肢動物門六足亞門昆蟲綱有翅亞綱半翅目的一大科。體小型至大型。部分種類可以分泌蠟質。體表顏色鮮豔,易於辨認。其部分幼蟲長有蠟質絨毛。單眼着生在複眼的附近或下方,通常在頰的凹陷處。觸角錐狀,多感覺器。
中文名
蠟蟬科
拉丁學名
Fulgoridae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半翅目
亞    目
頸喙亞目
蠟蟬科

蠟蟬科簡介

中型至大型的昆蟲善跳躍。觸角短,末端具1剛毛,位於複眼的下方。前後翅端區脈紋呈網狀,多分叉和橫脈。一般體色美麗如蝶蛾。有些種類額延伸如象鼻。有些種類分泌綿狀的白蠟 [1] 

蠟蟬科常見種類

在我國常見的種類有龍眼雞Fulgora candelaria L.是荔枝、龍眼害蟲,白蛾蠟蟬Lawana imitata Melieh.為害柑桔、荔枝、龍眼;斑衣蠟蟬Lycorma de-licatula White是桃、李、杏,葡萄等果樹害蟲 [1] 

蠟蟬科形態特徵

蠟蟬科,Fulgoridae,中足基節長,着生在體的兩側,互相遠離;後足基節短,固定不能活動,並互相接觸;能跳躍,前翅前緣基部有明顯的肩板;前翅爪片上通常有2脈紋,其端部癒合成Y形。常見的種類如龍眼雞樗雞、八點蠟蟬等。
絕大多數為中型,也包括蠟蟬總科中最大的、最美麗的和最奇特的種,沒有小型的種類。
頭通常大,有些顯著的種頭有大形的頭突,它可能簡單、管狀、嘭大、平坦、三角形、直立、彎曲或刺狀。多數種類頭簡單,圓形。頂平;額大,通常四邊形,有強隆起的側緣;後唇基大;輪廓闊三角形,有強度隆起的側緣及一小的前唇基。複眼通常大,突出,半球形,腹面微微凹入。1對側單眼明顯,常位於複眼與觸角之間。觸角相當不顯著;柄節圓柱形或長;梗節大,球形或斜橢圓形,感覺器的膜上有皺紋,周圍有顯微鏡狀突起。
胸部大,前胸背板通常和中胸盾片一樣大;前胸背板橫形,前緣強度突出,到達或超過複眼的前緣,後緣通常凹入,多數屬的中脊線強度隆起。中胸盾片三角形,有中脊線及亞中脊線。肩板大。所有種類均為大翅型,前後翅膜質,發達,有多數增加的脈紋及橫脈。前翅爪片明顯。後翅的臀區與軛區強度網狀。這是本科和某些象蠟蟬科種類區分的最好特徵。後足脛節多緣刺。
腹部通常大,闊而扁。雌生殖器不太完全。雄第9腹節短而環狀,生殖突大而複雜,從腹面看完全蓋住第10節。陽莖複雜,插入器有時膜質而能擴張,有些屬為管狀,不能擴張。
本科在福建省僅有2屬2種。

蠟蟬科分佈

本科盛產於熱帶,亞熱帶,温帶電有不少種類 [1] 

蠟蟬科斑衣蠟蟬

斑衣蠟蟬體長15~17毫米,翅展39~53毫米。頭、胸部背面褐赭色。頭明顯窄於前胸,與胸部相密接,不能活動;頂平坦,周圍具有細微的脊線,前緣與額相連處呈向上尖出的頭角,顏平坦,向後傾斜,兩側有明顯側脊及2行平行的不甚明顯的中脊;唇基微微隆起而光滑;複眼黑褐色而明顯,觸角硃紅色。腹部背面黑褐色,覆有白色絨毛,節間膜多呈橙黃色。體腹面和足黑褐色,尾器血紅色 [2] 
參考資料
  • 1.    北京農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 福建農學院 河南農業大學主編,果樹昆蟲學 第二版 (上冊),農業出版社,1980年09月第1版,第92頁
  • 2.    李軍德,黃璐琦,曲曉波主編,中國藥用動物志 上 第2版,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06,第50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