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頜下腺炎

鎖定
因導管的阻塞和狹窄而導致頜下腺逆行性炎症,稱為頜下腺炎,常與涎石併發。臨牀表現主要為頜下腺腫大,疼痛,有膿性分泌物自導管口溢處。本病成年人發病率高,大多系慢性表現。因為有較有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治癒率較高。未及時接受治療者,未經正規治療者,療效欠佳,因此,早治療是關鍵。
中醫病名
頜下腺炎
常見發病部位
頜下腺
常見病因
導管的阻塞和狹窄
常見症狀
發熱、脈搏、呼吸增快

頜下腺炎臨牀表現

1.發熱、脈搏、呼吸增快;
2.頜下、口底區明顯水腫,舌下皺襞紅腫;
3.頜下腺疼痛、壓痛,導管口發紅、有膿性分泌物排出。
4.慢性者,常有頜下區不適或脹痛;有鹼味分泌物自導管口排出;
5.導管阻塞時,頜下腺腫大,脹痛,尤其在進酸性飲食後更明顯,但食後逐漸緩解;
6.頜下腺腫大,質稍硬、壓痛,擠壓頜下腺時,導管口有鹼味或膿性分泌物排出。

頜下腺炎診斷鑑別

1.發熱、全身不適,血白細胞計數增多。
2.頜下區腫脹、疼痛。頜下腺腫大,壓痛。
3.患側舌下區紅腫,導管口紅腫,有膿性分泌物溢出。
4.慢性者可有頜下區反覆腫痛史,頜下腺腫大,質稍硬,輕壓痛。
5.頜下腺導管口輕度紅腫,有膿液或混濁液排出。
6.口底咬合片可能顯示導管結石

頜下腺炎疾病治療

頜下腺炎治療原則

1.病原治療(去除涎石、導管擴大術)。
2.物理治療。(理療
3.抗生素治療。
4.對症支持治療。
5.重者可作手術摘除頜下腺。

頜下腺炎用藥原則

1.早期輕型病例以口服抗生素和其他輔助為主。
2.重型病例以靜脈用藥,注意支持療效和防止併發症
3.慢性病例應採用病因治療,抗生素,支持對症等綜合治療
4.累發病例應考慮外科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