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領章

鎖定
軍人佩戴在衣領上的識別標誌。形狀有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斜角形等。一般用布呢製品製作,綴有軍銜或軍兵種專業勤務符號。有的國家戰時領章的星徽、符號多用無光澤金屬製作。
中文名
領章
外文名
title
釋    義
軍人佩帶在衣領上的識別標誌
材    質
布呢製品

目錄

領章簡介

佩戴在軍服衣領上的軍人識別標誌之一。領章的形狀有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正方形、斜角形等。一般用織物製作,綴有軍銜或軍種、兵種專業勤務符號。分為常服領章、禮服領章以及作戰服領章等。各類領章樣式基本相同,禮服領章還以飾物相襯,戰時領章的星徽、符號多用無光澤金屬製作。20世紀初,中國軍隊即開始佩戴領章,用以區分軍人的軍銜等級。 [1] 
中國人民解放軍領章 中國人民解放軍領章

領章發展

光緒三十一年(1905),清政府規定陸軍禮服衣領上繡有領章,樣式為金色飛蟒抱珠和金辮,以珠子顏色區分等次,以金辮數區分級別,共為3等9級:上等紅珠、中等藍珠、次等白珠,各等第一級綴金辮三道、二級二道、三級一道。宣統三年(1911),增加了常服領章,樣式為長方形,分上下兩部分,上部區分兵種及綴標號,下部綴六角星徽區分級別,周邊和中央隔離線鑲辮條,以顏色區分等次,軍官、士兵均佩戴;改禮服領章為全領繡花,以顏色區分等次。
1912年11月,中華民國政府頒佈了新的陸軍領章樣式,禮服領章與宣統三年的樣式大體相同,常服領章改為劍形,中等、初等官佐及准尉領章填寫團(獨立營)番號;士兵領章,左填團、營番號,右填本人編號。1936年1月,國民黨政府頒佈的《陸軍服制條例》規定,陸軍軍官、士兵的領章均為長方形,以三角星花區分軍銜等級。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佩戴平行四邊形領章。
1930年5月,中央軍事委員會制定的《中國工農紅軍編制草案》規定:領章分步兵、騎兵、炮兵、航空兵、技術兵和職員6種,各以底色和邊色相區分,如步兵為深綠色底黑邊,炮兵為黑底紅邊。由於部隊分散,戰爭頻繁,此種領章未能實行,紅軍仍普遍佩戴全紅領章。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以及20世紀50年代初,主要以臂章、胸章為標誌,不佩戴領章。1955年實行軍銜制時,陸軍、海軍、空軍官兵的領章分別為紅色、黑色和天藍色,上綴軍種、兵種或專業勤務符號,陸軍、空軍士兵領章還有表示軍銜等級的五角星徽;海軍士兵佩戴小肩章,不佩戴領章。
55式軍服領章 55式軍服領章
1958年1月起,軍官軍常服改佩軍銜領章,其規格略大於原制式領章,底色與原制式相同,三面鑲金黃色邊,加有區分軍銜等級的星徽和縱槓,尉級軍官為一道黃色橫線,校級軍官為兩道黃色橫線,將軍和元帥領章無橫線。其中少尉、少校、少將為一顆星徽,中尉、中校、中將為二顆星徽,上尉、上校、上將為三顆星徽,大尉、大校、大將為四顆星徽,元帥領章綴一枚國徽和一顆星徽。海軍陸上士兵、海軍航空兵士兵冬常服肩章和海軍士兵大衣肩章,改為領章。1965年6月,取消軍銜制,全軍統一佩戴全紅領章。
1985年5月,陸軍、海軍、空軍領章又分別改為紅色、黑色和天藍色,軍官領章三面鑲金黃色邊,中間綴五角星徽;士兵領章綴軍種符號。
85式軍服領章 85式軍服領章
1988年10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新的軍銜制,全軍官兵改佩軍種(專業技術)符號或領花,軍人常服和制式襯衣綴軍種或專業技術符號,軍官禮服綴領花。
1992年5月,文職幹部統一配發服裝,佩戴文職幹部領花。
200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換着07式服裝,對領花樣式進行了重新設計。新式領花包括橄欖枝領花、軍官松枝葉領花、士兵松枝葉領花、專業技術松枝葉領花和專業技術橄欖枝領花。軍事、政治、後勤、裝備軍官和非專業技術文職幹部、生長幹部學員着禮服、春秋常服、冬常服時,佩戴軍官松枝葉領花;着夏常服時,佩戴橄欖枝領花。專業技術軍官、文職幹部着禮服、春秋常服、冬常服時,佩戴專業技術松枝領花;着夏常服時,佩戴專業技術橄欖枝領花。士兵、士官學員着春秋常服時,佩戴士兵松枝葉領花;着夏常服時,佩戴橄欖枝領花;着冬常服時,男士兵、士官學員佩戴橄欖枝領花,女士兵、士官學員佩戴松枝葉領花。
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自1989年2月起,亦改佩領花,樣式為圓形,由盾牌和松枝葉組成,金屬材料製作。世界各國軍隊的軍人軍服上大多佩戴領章,作為識別軍人的軍銜等級和所屬部隊性質的標誌。 [1] 
87式軍服領花 87式軍服領花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