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順義區文化委員會

鎖定
貫徹執行國家和市級有關文化藝術、文化市場、文物和博物館、 新聞出版、 廣播電影電視等工作的方針、 政策和法律、法規、規章;研究擬訂本區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
中文名
順義區文化委員會
職    能
文化產業發展規劃
領    導
劉振河
內設機構
辦公室

順義區文化委員會主要職責

(2)管理本區文學藝術事業,指導藝術創作與生產,推動多門類藝術的發展;管理本區重大文化活動。
(3)加強推進本區公共文化服務,參與規劃、引導公共文化產品生產,指導本區基層文化建設。
(4)負責本區社會文化事業,管理、指導和組織本區重大文化活動。指導羣眾文化工作;管理圖書館事業;負責組織本區大型對外文化交流活動。
(5)擬訂本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組織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和優秀民族文化的挖掘、傳承、普及工作。
(6)擬訂本區文化科技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推進文化科技信息建設。
(7)負責推動完善文物和博物館公共服務體系建設。負責本區地上、地下文物的積存保護、開發和利用;規劃、指導區內文物建築的修繕與復建、遷移與拆除;負責本區文物保護單位管理工作;負責區內考古調查和出土文物的勘探和發掘工作;負責出土文物的調用;負責管理本區民間收藏文物及其流通活動;負責文物保護有關審核、 審批事務;負責本區文物保護的宣傳工作。組織本區文物領域專業人員培訓工作, 組織文物領域科學研究及交流、文物科學保護工作。
(8)管理本區文化市場,擬訂文化市場的發展規劃;負責對本區營業性互聯網上網服務場所、歌舞娛樂場所、電子游藝場所、電影發行放映、營業性演出、藝術品市場以及其他有關文化經營活動的審批和管理;對網絡遊戲服務進行監管(不含網絡遊戲的網上出版前置審核);負責本區文藝類產品網上傳播的前置審核工作。
(9)負責本區廣播電影電視行業管理。負責本區廣播電影電視、信息網絡視聽節目服務機構和業務的監管;負責本區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信息網絡視聽節目和公共視聽載體播放節目的監管;負責監管廣播電影電視節目傳輸、監測和安全播出;負責有線電視與衞星廣播電視地面接收設施設計、安裝的管理工作;監督檢查區廣播電視中心有關廣播電視法規、規章和政策執行情況。
(10)負責制定本區出版、印刷、複製單位的規劃並組織實施;負責依法審核、監管區圖書、報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的出版、印刷、複製、發行等經營活動;負責本區著作權管理工作,依法調解著作權糾紛。負責對本區互聯網出版活動和開辦手機書刊、手機文學業務進行審核和監管。負責組織、協調有關部門開展“掃黃” 、“打非”工作。
(11)負責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應由省級(不含省級)以下文化、文物、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版權) 等行政主管部門行使的除大案、要案和跨區域案件以外的行政處罰。
(12)依法對本區文化、文物保護單位、廣播電影電視、新聞出版和印刷行業的安全生產工作承擔監管責任;對以區文化委名義組織的各類活動的安全工作承擔主體責任。
(13)負責對本區從事演藝活動、出版活動、廣播電影電視節目製作的民辦機構進行監管。
(14)承辦區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順義區文化委員會領導信息

劉振河:男,1962年出生,漢族;區文化委黨組書記、區文化委主任,負責文化委全面工作,兼機關黨委書記。
高源:男,1954年出生,漢族;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主席、區文化委黨組成員、區文化委副主任,負責文聯全面工作;負責羣眾文化和文博工作。主管文化文物科、文化館、文物管理所和焦莊户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工作。
王穎:男,1961年出生,漢族;現任區文化委副主任兼區廣電中心主任。負責順義區廣播電視中心的全面工作。
陳永祥:男,1959年出生,漢族;區文化委黨組成員、區文化委副主任,負責文化市場管理、文化執法以及安全生產工作。兼執法隊隊長,主管文化市場管理科、文化委行政執法隊、電影發行放映管理處和影劇院工作。
王宏:女,1963年出生,漢族;區文化委黨組成員、區文化委副主任,負責政工工作、紀檢工作以及日常後勤工作。兼任機關黨支部書記,主管辦公室、政工科及圖書館工作。
孟雲會:女,1966年出生,漢族;區文化委黨組成員、區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協助區文聯主席做好文聯工作,協助區文化委主任做好財務工作。
陳向東:男,1978年出生,漢族;區文化委黨組成員、區文化委副主任,負責著作權工作。主管著作權管理科、全程代理辦公室和新華書店工作。
張建國:男,1975年出生,漢族;區文化委黨組成員、區文化創意產業促進辦公室主任,負責全區文化創意產業工作,主管文化創意產業促進辦公室。
杭志強:男,1975年出生,漢族;區文化委工會主席,負責工會工作。
王樹柏:男,1953年出生,漢族;區文化委調研員,協助主任做好莊子村“一助一”的工作及臨時交辦的工作。
[1] 

順義區文化委員會機構設置

順義區文化委員會設6個職能科室:
辦公室:負責機關政務工作;負責重要文件和會議決定事項的督查工作;負責本機關文秘、文印、網絡傳送工作;起草工作計劃、總結及行政管理方面的有關規定和制度;負責綜合治理、安全保衞管理;負責檔案、保密、文體活動和聯絡接待工作。
政工科:負責本機關及直屬單位的人事管理工作;研究擬定本系統人才需求和培訓計劃;負責本機關和直屬單位組織宣傳和黨羣工作;負責信訪、議案、提議調查處理工作;負責計劃生育、外事工作。
計劃財務科:編報機關和本系統年度經費的預算、決算和事業性收入計劃;對所屬單位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實施監督;管理和審計監督各項行政事業經費專項資金;負責本系統統計工作。
文化文物管理科:管理全區和本單位社會文化事業,研究擬訂文學、藝術、公共圖書館、城鄉文化事業機構和文物事業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指導文化藝術的宣傳、普及、創作生產和調研工作;指導圖書文獻資源的積存、保護、開發和利用;編制全區和本系統文化設施建設規劃並指導實施;協調解決文化產業運行中的重大問題。
文化市場管理科:統一擬訂全區出版物、音像製品、文化娛樂、美術市場和印刷業的發展規劃;調整網點合理佈局;依法管理文化經營項目逼供內監督、檢查;查處非法和違法的文化經營行為;協調有關執法部門進行“掃黃”、“打非”;對文化經營者進行黨的有關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培訓;負責文化經營單位的年檢和管理工作。
著作權管理科:負責本區新聞出版事業和著作權管理。制定全區新聞出版業和版權工作的發展規劃並組織實施;監督管理全區新聞出版業和印刷業,依法查處違禁出版物和出版、印刷、複製、發行單位的違法違規活動;組織協調出版物市場“掃黃”、“打非”工作;負責全區文學藝術和科學作品著作權的管理工作,依法協調著作權糾紛,組織查處著作權侵權違法案件;負責全區新聞出版業和版權從業人員的培訓和管理工作。
[2] 

順義區文化委員會下屬單位

順義區影劇院:順義區影劇院建於1977年,佔地面積13400平方米,建築面積近6000平方米,是城區集電影放映、戲劇演出和會議佔用千座以上的大型娛樂場所,每年放映電影和歌舞演出千場以上,吸引觀眾24萬多人,滿足了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順義區圖書館:順義區圖書館成立於1958年10月,新館於1987年7月投入使用。館舍面積4383平方米。業務機構有采編部、閲覽部、少兒部、新書外借部、宣傳輔導部等。現藏書16萬冊,訂閲報刊600餘種 。藏書內容集思想性、知識性、實用性、趣味性於一體,初步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藏書體系。
順義區文化館:順義區文化館始建於1949年10月。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文化館幾易館址。現座落在光明南街五層大樓的文化館建於1988年8月,佔地面積10700平方米,建築面積3600平方米。近幾年,在社會各界的支持下,投資100多萬元,對館舍重新整修,新建一座能容納一百多人的綜合排演廳,添置了樂器、服裝、音響等設備。全館現有35名工作人員,其中具有中級職稱人員6人。已成了羣眾文藝輔導、培訓、活動的中心。常年舉辦書畫、器樂、聲樂、交誼舞等十餘個培訓班。
順義區文物管理所:順義區文物管理所是1981年10月市政府批准設立的。屬全額撥款的事業單位,編制5人。其主要職能是依法對文物進行積存保護管理,檢查和指導本行政區域內文物保護單位的開發和利用,實施對地下重點文物區的監控、發掘,行使文物市場管理權,查處違法買賣文物行為。
順義區電影發行放映管理處:電影發行放映管理處是局屬事業單位,實行企業管理。公司佔地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1470平方米。其主要職能是農村電影拷貝發行、放映和個體放映隊的協調與管理。
北京焦莊户地道戰遺址紀念館:北京焦莊户地道戰遺址紀念館位於順義區龍灣屯鎮焦莊户村內,佔地 5萬多平方米,是北京地區現存最完整的地道戰遺址,是順義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利用地道與日本侵略者和國民黨反動派進行長期武裝鬥爭的歷史見證。1979年 8月被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地道戰遺址紀念館於1987年在原民兵鬥爭陳列室的基礎上覆建並向社會開放,現有可供參觀的地道 600餘米。該館曾先後被命名為順義區中小學生教育基地、北京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向人們展示了“人民第一堡壘”抗敵鬥爭的業績。
順義區文化行政執法隊:負責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應由省級(不含省級)以下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版權)等行政主管部門行使的除大案、要案和跨區域案件以外的行政處罰權。負責國家法律、法規及規章規定的應由省級(不含省級)以下文物行政主管部門使用的下列行政處罰權。
[3] 

順義區文化委員會聯繫地址

地 址:順義區光明南街擁軍路順義區文化委員會
郵 編:101300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