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項羽神

鎖定
項羽王,又名“憤王”,是中國古代六朝時民間所信奉的大神之一,屬於中華特有的先祖靈。其原型為歷史上的西楚霸王項羽。項羽神在《日知錄》、《宋書·孔季恭傳》、《南齊書·李安民傳》和《南史·蕭思話傳》等書中都有介紹。
中文名
項羽神
別    名
憤王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中國
本    質
以項羽為原型的神仙

項羽神人物簡介

項羽 項羽
項羽(前232-前202)名籍,字羽,通常被稱作項羽,中國古代傑出軍事家及著名政治人物。中國軍事思想“勇戰派”代表人物,秦末起義軍領袖。漢族,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南郊一公里徐淮公路廢黃河堤下)人。秦末隨項梁發動會稽起義,在前207年的決定性戰役鉅鹿之戰中大破秦軍主力。秦亡後自立為西楚霸王,統治黃河及長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後在楚漢戰爭中為漢王劉邦所敗,在烏江(今安徽和縣烏江鎮)自刎而死。項羽的武勇古今無雙(古人對其有“羽之神勇,千古無二”的評價),他是中華數千年曆史上最為勇猛的武將,“霸王”一詞,專指項羽。

項羽神民間傳説

項羽神顧寧人《日知錄》謂,六朝時吳興項羽神最為顯赫,而引《宋書·孔季恭傳》:先是吳興頻喪太守,雲項羽神為卞山王,居郡廳事,二千石至,常避之。
又《南齊書·李安民傳》:太守到郡,必祀以軛下牛,安民奉佛法,不與神牛,著屐上廳事,又於廳事上設八關齋。俄而牛死,安民亦卒云云。以為當時憤王之威靈如此。然不止此二事也。
《南史·蕭思話傳》:吳興卞山有項羽廟,土人名為憤王宮,相承雲羽多居郡廳事,遂於廳事安牀幕為神座,前後二千石皆於廳拜,祠以軛下牛,而避居他室。及蕭惠明蒞任,曰:“孔季恭嘗為此郡,而未聞有災。”遂設筵榻接賓。數日,見一人長丈餘,張弓挾矢相向,既而不見,因發背,旬日而卒。蕭惠休吳興太守徵為僕射,人謂惠休事項羽神甚謹,故得美遷。蕭猷為吳興太守,與項羽神交歡,恆飲至一斛,神亦有酒色。有禱必驗。後為益州刺史,值齊狗兒亂,來發城,猷乃遙祝請救。有田夫道逢數百騎至,問為誰,曰:“吳興楚王來救。”是日遂破賊。合此數事觀之,憤王之盛行於六朝,益可信矣。惟蕭琛至郡著屐告廳事,聞室中有叱吒聲,琛厲色曰:“生不能與漢祖爭中原,死據此廳,何也?”因遷之於廟,後竟無他。則神亦有時因人而屈。然陳武帝永定二年,至遣中書舍人韋鼎冊之為帝,其顯赫可想也。
按唐·張鷟《耳目記》:垂拱四年,安撫大使狄仁傑檄告楚霸王項君將校等,略曰:“鴻名不可以繆假,神器不可以力爭云云,檄到如律令。”遂除項羽廟及餘神並盡,惟會稽禹廟在焉。亦見宋代沈淑《諧史》。又《封氏聞見記》亦謂狄公檄書責其喪失八千子弟,而妄受牲牢之薦。然則項羽神唐初猶盛,其以狄梁公檄除之後,遂漸衰替耶?然《梁溪漫志》和州烏江縣英惠廟即項羽神,靈響昭著。紹興辛巳,敵犯淮南,過廟入禱,擲?交數十,皆不吉,慾火焚其廟。俄有大虺見於神座,敵駭而出,移屯東去。郡上其事於朝,詔封為靈?王,邦人益嚴事之。則宋南渡時亦尚著靈異也。
衡嶽借兵《癸辛雜識》有“衡嶽借兵”一條。衡嶽之廟,四門皆有侍郎神,惟北門主兵,朝廷每有兵事,則前期差官致祭。然其門亦不敢全開,以尺寸計兵數。或雲其主司乃張子亮也。張為湘南運判,死於官。丁卯、戊辰間,南北交兵,朝廷降香,神許啓門三寸。臬使遂全門大啓,旋以捷告,而廟旁數里居民皆被風災。最後有聲若雷,居民喜曰:“神歸矣!”果遂帖息。沈作《寓簡》亦云:衡山南嶽廟,國家每大出兵,則遣使祭告,用武士百人移鐵礎,視出兵之數。凡出兵幾萬,則啓門若干尺寸,法甚嚴,不得少差。事畢,又遣使告謝,舉鐵礎塞門如故。自廟焚之後,礎亦莫知所在矣。
蕭獻,臨汝侯獻,梁長沙王懿子也,為吳興郡守,性倜儻,與楚廟神交,飲至一斛。每酬祀,盡歡極醉,而神影亦有酒容,所禱必應。後為益州刺史。時江陵人齊狗兒反,眾十餘萬,攻州城。獻兵糧已盡,人有二心,乃遙禱請救。是日,州界田父,逢一騎絡鐵,從東方來,問去城幾里。曰:“百四十里。”日已晡,騎語父曰:“後人來,可令疾馬,欲及日破賊。”俄有數百騎如風,一騎仍請飲。田父問為誰,曰:“吳興楚王,來救臨汝侯。”當此時,廟中請祈無驗。十餘日,乃見侍衞土偶皆泥濕如汗者。是日,獻大破狗兒焉。及獻卒,諡曰“靈”,與神交故也。見《南史》 。

項羽神學術研究

漢代以來,吳興地區世有楚王項羽神廟,現存史書和吳興地方誌多有記載。梁簡文帝所撰之《吳興楚王神廟碑》本是一篇祭祀項羽神的碑文,然而,關於碑文的碑主為誰,明、清之際卻產生了很大爭議,迄無定論。通過考證,有人認為《吳興楚王神廟碑》之碑主應為楚王項羽。項羽為中國民間俗神之一,其生平事蹟與佛教本無關聯。但是,若從佛教中國化的角度加以考察,則完全可以確定項羽為《吳興楚王神廟碑》之碑主。項羽等本土俗神在齊梁之際融入佛教的過程,更足以説明此時的佛教呈現出民間化的發展趨向。 [1] 
參考資料
  • 1.    李柏.由項羽入佛看齊梁佛教的民間化——《吳興楚王神廟碑》考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