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項梁

(秦末楚地反秦起義軍領袖)

鎖定
項梁(?—公元前208年),生年不詳,姬姓,項氏,名梁,下相(今江蘇省宿遷市)人,秦朝末年曆史人物。西漢《史記》記載項氏“世世為楚將”,唐宋典籍《元和姓纂》《大宋重修廣韻》等溯源項氏為周王族諸侯國項國後代,在楚國屬於貴族階層, [1-2]  項梁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子,西楚霸王項羽的叔父。 [27] 
項梁在秦朝統治期間,曾屢次犯禁而又脱身,私下結交豪傑,在吳縣之中積蓄力量,頗具威望,依照《漢書》記載,項梁當時被郡守殷通尊稱為“夫子”。 [89] 
陳勝起義後不久,項梁借勢起兵於會稽郡吳縣,招納江東八千子弟兵,兼併秦嘉景駒勢力,將楚地陳嬰英布蒲將軍劉邦等多路起義兵馬吸納到麾下,發展壯大為反秦起義軍中首屈一指的巨頭人物。在陳勝死後,項梁自號“武信君”,擁立熊心登位為楚懷王,復立楚國社稷。在反秦起義戰爭中具有重大的影響力,史書多將其與陳勝並稱。 [76-77]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項梁派遣項羽劉邦等人反擊秦軍,打退章邯部隊,攻克多地城邑,擊殺秦將李由,楚軍在多個戰場取得勝利,由於反秦形勢大好,項梁有了驕傲自大的心理,之後秦國傾盡所有兵力增援章邯,項梁在大意之下被增兵後的章邯於夜晚偷襲,最終在定陶縣兵敗身死。 [82] 
所處時代
戰國→秦朝
民族族羣
華夏族
出生地
下相
逝世日期
公元前 208年
主要成就
在會稽郡吳縣發動起義;復立楚國社稷
本    名
項梁
官    職
會稽郡守→楚上柱國
爵    位
武信君

項梁人物生平

項梁將門世家

西漢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項氏家族世代都擔任楚國將領,受封於項地,因而以“”為姓氏。 [5] 
唐朝《元和姓纂》和北宋《大宋重修廣韻》追溯項氏為周朝分封同宗姬姓項國的後代,在春秋時代的魯僖公十七年(公元前643年),項國被魯國所滅,之後項國的後裔子孫以國名為族姓。 [1-2] 
項氏世代為楚國貴族,項梁之父項燕戰國時代末期楚國名將。 [6] 
秦王政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在秦滅楚的戰爭中,項燕被秦將王翦擊敗,自殺身亡。 [55] 

項梁積蓄人心

項梁是下相縣 [7]  ,在戰國年間屬,秦國統一天下後,下相縣隸屬於泗水郡 [8]  項羽是項梁兄長的兒子, [18]  楚將項燕的孫子。 [19] 項羽年少時,項梁曾教他讀書、劍術和兵法,但項羽都沒有完全領略就不學了。 [20] 
項梁曾在秦國舊都 [9-10]  櫟陽縣犯了罪,被櫟陽縣逮捕,於是項梁委託蘄縣獄掾(監獄官員)曹咎寫信給櫟陽縣的獄掾司馬欣,因此得以平息案件。 [11] 
吳縣是秦朝會稽郡郡治 [8]  當時吳縣的縣令是鄭昌 [12]  項梁殺了人,和項羽吳縣之內躲避仇敵。吳縣的賢士大夫才能都比不上項梁。每次吳縣之中有大的徭役喪事,項梁經常作為主辦人,他私下用兵法來部署勒令門客和家中子弟,憑藉這個方式來知曉他們的能力。 [13] 
胡我琨《錢通》中的“項梁錢”
胡我琨《錢通》中的“項梁錢”(2張)
項梁擅長辯論遊説,心中潛藏宏大志向。 [14]  他暗中培養壯士九十人,有個叫參木的,是和項梁合謀的人,參木假裝生病,在宅邸裏面秘密鑄造大錢,用來購置甲冑和兵器。 [15-16]  項梁供養的猛士之中,體格最高的人有很大的力氣,能拔起樹木擊打地面。 [17] 
秦始皇三十七年十一月(公元前211年11月28日至12月26日期間), [21]  秦國的始皇帝巡遊到會稽郡時,乘船渡過浙江(即錢塘江),項梁和項羽在一起觀看,項羽説:“那人是可以被取而代之的。”項梁捂住他的嘴巴,説道:“別亂説話,會被滅族的!”自此項梁認為項羽非同尋常。 [22] 

項梁吳縣起義

秦二世元年七月(公元前209年8月9日至9月7日期間) [4] 陳勝等人在大澤鄉起事。之後各地紛紛響應,弒殺郡縣長官而起兵,單是楚國舊地幾千人聚集成軍而起事的,就多得不計其數 [86] 
秦二世元年九月(公元前209年10月7日至11月5日期間),會稽郡的代理郡守殷通向來欣賞項梁的才能,就把他召來商議大事。項梁説:“當今長江西面全都反叛了秦國,這也是上天滅亡秦國的時候,先動手就制約他人,後動手就被他人制約。”殷通嘆息説:“聽説夫子是楚國將門世家,一切只好拜託足下了!”項梁説:“吳縣有個能力出奇的壯士桓楚,逃亡在山澤之中,人們不知道他在哪裏,只有項籍知道。”項梁於是告訴項羽帶着劍在外面等候,項梁再次進門,對郡守殷通説:“請召喚項籍進來,讓他領命去找回桓楚。”項羽進來後,項梁用眼神示意項羽説:“可以動手了!”於是項羽拔劍斬下殷通的頭顱。項梁手持殷通的人頭,佩戴了他的印綬,門下眾人大驚,亂成一團,項羽擊殺幾十上百人,整座府邸的人都害怕得趴在地上,不敢起身。項梁召集以前認識的豪強官吏,向他們説明起事反秦的道理,於是在吳縣舉兵。派人收服會稽郡下屬縣城,得到精兵八千人。(本段史書記載略有差異,詳見下文“成語典故-記載差異”部分) [89]  [23] 
項梁先發制人,項羽斬殺郡守 項梁先發制人,項羽斬殺郡守 [100]
項梁部署吳縣之中的豪傑,讓他們擔任校尉軍候司馬。其中有一個人沒得到任用,自己來找項梁訴説。項梁説:“之前有次喪事我讓你負責一件事,你沒能力辦成,所以我現在不能任用你。”眾人聽了都很服氣。於是項梁自任為會稽郡守,讓項羽擔任裨將,攻取郡內所屬各縣。 [24]  這一年項羽二十四歲。 [28] 
同月,劉邦起兵於沛縣,自號沛公。 [101] 

項梁聚攏豪傑

秦二世二年正月(公元前208年2月2日至3月3日期間),項梁起兵後的第五個月,陵縣秦嘉聽説陳勝被秦軍擊潰,於是和東陽甯君擁立景駒為楚王,駐紮在留縣 [25]  劉邦聽説後打算前往留縣,去向景駒請兵攻打豐邑 [98]  在途中攻略下邳縣時與聚黨一百多人的張良相遇,張良依附在劉邦麾下, [102-103]  然後一起去見景駒 [105] 
廣陵縣召平當時幫陳勝攻略廣陵縣,沒能攻下,聽説陳勝敗逃,秦國軍隊又快要來到,於是召平渡江假傳陳勝的命令,封項梁為楚王陳勝的上柱國,並説道:“江東已經平定,趕緊引兵往西攻打秦軍。” [26] 
秦二世二年二月(公元前208年3月4日至4月1日期間),秦嘉自任為上將軍 [29]  劉邦與東陽甯君在碭縣和秦將司馬夷交戰,三天打下碭縣並收編碭縣六千士卒,加上劉邦原有的兵力共計有九千人。 [99]  [106] 
項梁率領八千人渡過長江往西進軍。聽説東陽縣的令史陳嬰已經拿下東陽縣,項梁派遣使者想要和陳嬰聯合共同西進。東陽縣人想要立陳嬰為王,但是陳嬰不敢自己領頭,而想託身於名門望族,於是陳嬰帶着東陽縣中兩萬人歸屬項梁。項梁渡過淮河,英布蒲將軍也領兵前來歸屬,總計兵力約六七萬人,駐紮在下邳。 [30] 
韓信在項梁渡過淮河後,也仗劍前來投奔,成為項梁麾下小卒,但之後在楚軍一直都沒有展露聲名。 [31-32] 

項梁吞併秦嘉

項梁繡像 項梁繡像
秦二世二年四月(公元前208年5月2日至5月30日期間),秦嘉景駒駐軍在彭城縣以東,準備抗拒項梁。項梁對軍中的官吏們説:“陳王首先起事,作戰不利,如今不知道他在什麼地方。現在秦嘉背叛陳王而擁立景駒,這是大逆不道!”於是就進兵攻打秦嘉英布跟隨項梁攻打秦嘉景駒等人,戰績經常列於眾軍之首。 [107]  秦嘉的軍隊戰敗逃走,項梁的軍隊追擊他到達胡陵縣。秦嘉回軍和項梁軍交戰了一天,秦嘉戰死,他的軍隊投降。景駒逃走後也死在了梁地。項梁兼併了秦嘉的軍隊以後,駐軍在胡陵城,打算率軍向西進攻。 [33] 
朱雞石最初是與秦嘉同時起兵的獨立軍隊頭領。 [87]  章邯的軍隊到達了慄縣,項梁派遣別將朱雞石餘樊君和秦軍交戰。餘樊君戰死,朱雞石的軍隊被打敗,他逃亡到胡陵縣。項梁於是率軍進入薛縣,誅殺了朱雞石 [33]  到達薛縣之後,項梁的兵力已多達十幾萬人。 [83] 
儒生叔孫通脱離秦二世逃回薛縣老家,薛縣已經被楚軍佔領,等到項梁進入薛縣,叔孫通就從屬了項梁。 [84]  此時與項梁同月起兵的劉邦前來會見項梁。 [39] 

項梁助力劉邦

劉邦兩次攻打豐邑沒有攻下。項梁擊殺景駒秦嘉後,停駐在薛縣。劉邦聽説項梁在薛縣,於是帶着蕭何曹參劉交 [104]  等一百多名騎從,前去拜見項梁。項梁給劉邦增撥了士卒五千人,五大夫爵位的將領十個。劉邦回去後,再次領兵進攻豐邑,攻陷了該城,雍齒逃奔魏國 [34-35] 
此時秦將章邯進攻魏國的臨濟縣,魏王魏咎派出魏相周巿前往齊國、楚國求救。齊王田儋、楚上柱國項梁分別派出將領田巴、項佗隨同周巿前去救援魏國。 [40-41] 
項梁之前派遣項羽另率一路軍隊進攻襄城,襄城堅守而一時不能攻克。襄城被攻破以後,項羽把襄城的人全部坑殺,回軍來向項梁報告。 [36]  劉邦從屬項梁一個多月後,項羽已經攻克襄城而回軍。項梁確定了陳勝的死訊,把所有在外單獨統兵的別將都召回到薛縣議事。 [37-38] 

項梁復辟楚國

秦二世二年六月(公元前208年6月30日至7月28日期間), [44]  居鄛范增,年紀七十歲,平時居住在家,愛好奇謀妙計,前往薛縣勸諫項梁説:“陳勝的失敗是理所當然的事。秦國滅亡了六國,其中楚國是最沒有罪過的。自從楚懷王進入秦國被扣留沒有返回,楚國人直至今日還同情懷念他,因此楚國的南公説:‘楚國即使剩下三户人家,滅亡秦國的也一定是楚國人。’如今陳勝首先起事,不擁立楚王的後代而自立為王,他的運勢必定不會長久。現在您起自江東,楚國各地蜂擁而起的將領都爭先歸附您的原因,是因為您家世世代代做過楚國大將,能夠重新擁立楚王的後代。”項梁贊同他的建議,於是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當時熊心在替人牧羊,項梁擁立熊心登位,為了順從楚國的民望,仍然把他稱作楚懷王陳嬰擔任楚國的上柱國,獲封五個縣的封地,跟隨楚懷王建都盱眙。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42-43]  項伯 [119] 項羽等項氏宗親與劉邦 [44]  英布蒲將軍 [30]  呂臣 [118] 別部將領共同參與擁立了楚懷王
張良當時也跟劉邦到薛縣與會,張良建議項梁樹立盟友,於是項梁立韓國宗室公子韓成為韓王,讓張良擔任韓國的司徒,輔佐韓成統率一千多人向西去攻打韓國舊地。 [45] 

項梁北救齊魏

項梁插畫 項梁插畫
魏國請求援軍之後,齊王田儋也親自領兵救魏。秦將章邯於是在夜裏銜枚偷襲,大破齊、魏聯軍。齊王田儋、魏相周巿戰死, [78]  秦軍包圍臨濟城,魏王魏咎為了百姓約定投降,自焚而死。 [44]  [46]  田儋的堂弟田榮收攏田儋的餘部向東逃跑到東阿。 [78] 
秦二世二年七月(公元前208年7月29日至8月27日期間),田儋死後齊國人擁立田假為王。魏咎的弟弟魏豹也逃到東阿,秦國的軍隊迅速圍攻東阿,項梁聽説了田榮的危急情況,率領部隊前往支援 [109] 劉邦項羽領兵隨同前往。 [79]  這期間劉邦率領曹參周勃等人與章邯開戰,擊破章邯車騎部隊,平復魏地蒙縣虞縣爰戚縣東緡縣慄縣齧桑縣、亢父縣等多個城邑。 [81]  [88] 
秦二世二年八月(公元前208年8月28日至9月26日期間), [80]  項梁領兵進攻亢父縣,和齊國的田榮、司馬龍且率領的軍隊在東阿城下把秦軍打得大敗,章邯敗逃往西邊撤退,項梁領兵追擊。 [113]  楚軍解救了田榮等人之後, [80]  田榮立刻領軍回到齊國,驅逐了齊王田假。齊王田假逃亡到楚國。田假的國相田角逃亡到趙國。田角的弟弟田間本是齊國將領,早前去往趙國求援,於是留在趙國不敢回國。 [114]  田榮扶持田儋的兒子田巿為齊王。 [47] 

項梁反擊秦軍

項梁攻破了東阿城下的秦軍以後,接着就追擊秦軍。多次派遣使者去催促齊國出兵,想和齊軍一同向西進攻。田榮説:“楚國殺死田假,趙國殺死田角田間,齊國才能發兵。”項梁説:“田假是我們盟國的國王,窮途末路來投奔我,我不忍心殺害他。”趙國趙王歇也沒有殺死田角田間而想用他們來和齊國作交易,於是齊國不肯發兵幫助楚國。 [47] 
齊軍撤兵後,只有楚軍還在追擊秦國敗退的部隊。項梁派遣劉邦項羽另率一支軍隊攻打城陽縣,屠滅了城陽全城。又向西進攻,在濮陽縣東部地區打敗了章邯的秦軍。 [50]  秦軍收兵退入濮陽城,又再次振興軍勢,據守濮陽城,決開河堤放水環護全城。於是劉邦項羽就去進攻定陶縣。定陶縣沒有能攻下,兩軍撤離,又向西攻取城邑到達雍丘,大破秦軍,斬殺了三川郡的郡守李由。回師攻打外黃縣,外黃沒有能攻克。 [47]  [48] 

項梁戰死定陶

項梁塑像 項梁塑像 [108]
當時連下大雨,從舊曆七月到九月, [96-97]  三個月看不見星星。 [79] 
項梁從東阿縣出發,向西進軍,等到抵達定陶縣,再次打敗秦軍,而劉邦項羽等人又斬殺了李由,項梁於是更加輕視秦軍,出現了驕傲自大的情緒。昔日楚國的令尹 [85]  宋義於是勸諫項梁説:“戰勝後將領驕傲、士卒怠惰的軍隊必然會失敗。如今士卒有些怠惰了,而秦兵一天天在增多,我替您感到害怕。”項梁不聽從他的意見。於是派宋義去出使齊國。宋義在途中遇見齊國的使者高陵君顯,説:“您將要去會見武信君嗎?”高陵君顯説:“是啊。”他又説:“我斷定武信君的軍隊必然會大敗。您若慢慢行進則可避免被殺,如急速行進就會趕上災禍。” [47]  [49] 
秦二世二年九月(公元前208年9月27日至10月25日期間), [82]  秦國果然發動了全部的兵力來增援章邯,秦軍趁着夜幕口中銜枚來襲擊項梁的軍隊,在定陶大敗楚軍,最終項梁戰死。 [49]  [51] 

項梁人物評價

嚴安及秦皇帝崩,天下大叛。陳勝、吳廣舉陳,武臣、張耳舉趙,項梁舉吳,田儋舉齊,景駒舉郢,周巿舉魏,韓廣舉燕,窮山通谷,豪士並起,不可勝載也。(引自《史記》) [110] 
司馬遷秦失其道,豪桀並擾,項梁業之,子羽接之。(《太史公自序》) [90] 
班彪故雖遭厄會,竊其權柄,勇如信、布,強如、籍,成如王莽,然卒潤鑊伏質,亨醢分裂;又況幺麼尚不及數子,而欲暗奸天位者乎!(《王命論》) [111] 
班固上嫚下暴,惟盜是伐,勝、廣熛起,、籍扇烈。(《漢書·敍傳下》) [112] 
傅玄陳涉、項梁之疇,奮劍大呼,而天下之民,響應以從之。(《傅子·平賦役》) [91] 
徐彥伯曾不知失全者易傾,逆用者無成,陳涉以閭左奔亡之師,項梁以全吳趫悍之兵,夢驂徵其敗德,斬蛇驗其鴻名。(《登長城賦》) [92] 
杜元穎臣聞王卒以舊,楚子所以敗也;將驕卒惰,項梁所以亡也。(《對茂才異等策》) [120] 
尹洙昔者六國各有地千里,師敗於秦,散而復振,幾百戰猶未及其都,守國之固也。陳勝項梁舉關東之眾,朝敗而夕滅,新造之勢也。(《敍燕》) [93] 
蘇轍於是章邯一出而殺周章,破陳涉,降魏咎,斃田儋,兵鋒所至,如獵狐兔,皆不勞而定。後乃與項梁遇,苦戰再三,然後破之。梁雖死,而秦之鋭鋒亦略盡矣。(《欒城集》) [94] 
蔡東藩劉項起兵,跡似相同,而情則互異。沛令從蕭何言,往召劉邦,設非後來之翻悔,則亦不至自殺其身。且殺令者為沛中父老,非真邦親手下刃也。若項梁之赴召,明明為郡守之誠意,梁正不妨依彼舉事,為君父復仇,何必計囑項籍,無端下刃乎!況仇為秦皇,無關郡守,殺之尤為無名,適以見其貪詐耳。觀此而劉項之仁暴,即此而分,即劉項之成敗,從此而定。老夫劉邦之退讓鳴恭,項梁之專橫自立,蓋第為一節之見端,猶其小焉者也。(引自《前漢演義》) [95] 

項梁史料記載

西漢·陸賈楚漢春秋 [68] 
西漢·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66]  《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69]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 [70] 
東漢·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 [71]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 [67] 
東漢·荀悦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卷第一》 [72] 
北宋·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七·秦紀二》 [73]  《資治通鑑·卷八·秦紀三》 [74] 
南宋·袁樞通鑑紀事本末·卷第一:豪桀亡秦》《通鑑紀事本末·卷第二:高帝滅楚》 [115] 

項梁親屬成員

項梁父親

  • 項燕,楚國名將,秦國率兵滅楚時遭大敗,自殺。 [55] 

項梁同輩

  • 項伯,與項梁都被項羽稱作季父 [27]  [52]  ,史書未明確與項梁是同胞還是同宗兄弟,亦未明確二人長幼。 [53]  項伯鴻門宴時解救劉邦,後被封為射陽侯。 [54] 

項梁侄子

項梁其他親族

  • 項襄,項氏宗族將領,與項梁具體關係失考。漢二年在定陶歸屬漢軍,後來被劉邦封為桃侯。 [59] 
  • 項舍劉舍),項襄之子,漢景帝時擔任丞相。 [65] 
  • 項睢劉睢),項伯之子,因犯罪無法繼承侯爵,封國撤除。 [64] 
  • 項嬰,項氏宗族將領,被常山王張耳所殺,首級被拿去投奔劉邦。 [63] 
  • 玄武侯,項氏族人,歸降劉邦後被封為玄武侯,賜劉姓。其名字失考,也有可能為下列人員之中的某一位。 [116-117] 
  • 項莊,項羽的從弟,與項梁血脈親疏關係不明,鴻門宴上曾想刺殺劉邦。 [56] 
  • 項聲,項氏宗族將領,項羽派他平定淮北時,被漢軍將領灌嬰在下邳縣擊敗。 [60] 
  • 項冠,項氏宗族將領,被漢軍將領灌嬰在魯縣擊敗。 [61] 
  • 項悍,項氏宗族將領,和漢軍將領靳歙在濟陽縣交戰。 [62] 

項梁成語典故

成語:先發制人
釋義:先下手取得主動,可以制服對方。 [75] 
記載差異:這段典故在《史記·項羽本紀 [66]  和《漢書·陳勝項籍傳 [67]  的記述上有少許差異。在《史記》中,是殷通對項梁説“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在《漢書》中則是項梁向殷通説“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23]  [89] 

項梁相關墓址

項梁墓 項梁墓
項梁墓位於定陶縣城東北2.5公里,堌堆劉莊西南100米處。現存封土高出地面2米,南北長130米,東西寬52米,佔地面積10餘畝,平面呈橢園形。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208年9月,項梁與秦軍大戰於定陶,兵敗身死,就地埋葬。
萬曆宿遷縣誌》:“漢梁王墓,去治北七十里,在龍泉社,問有發冢而得暴疾,至今人不敢近。”
嘉慶《宿遷縣誌》:“此時楚方強,無不歸葬之理。古人尚質,多以名稱,名梁而稱梁王。亦偃王、駒王之類,疑此項梁墓也。”項羽遂將季父之樞還鄉葬於馬陵之岡,故稱梁王墓,即項梁墓。

項梁影視形象

1998年電視劇《漢劉邦》:包斯爾飾演項梁;
《楚漢傳奇》中的項梁 《楚漢傳奇》中的項梁
2004年電視劇《楚漢驕雄》:江漢飾演項梁;
2005年電視劇《楚漢風雲》:王奕飾演項梁;
2010年電視劇《神話》:董子武飾演項梁 [3] 
2012年電視劇《楚漢爭雄》:李志飾演項梁;
2012年電視劇《楚漢傳奇》:祝延平飾演項梁;
2015年電視劇《秦時明月》:鄧立民飾演項梁。
參考資料
  • 1.    林寶·《元和姓纂》:《左傳》雲“滅項”,《公羊傳》曰“為齊桓公所滅”,子孫以國為氏,項橐八歲服孔子,燕下相人,為楚將,子梁,梁兄子籍,號‘西楚霸王’,項他、項伯、項襄並籍之族也,漢初並封侯賜姓劉氏。
  • 2.    《大宋重修廣韻》:項,姓。本姬姓國。《公羊》曰“為齊桓公所滅”,子孫因以為氏,項燕為楚將,生梁。梁兄子籍,號“霸王”。
  • 3.    神話第1集:44分23秒~44分27秒,片尾曲演員表,項梁由董子武飾演  .優酷視頻[引用日期2021-10-26]
  • 4.    萬年曆 - 實用附錄 - 通識  .漢典[引用日期2022-02-28]
  • 5.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氏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
  • 6.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
  • 7.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七·秦紀二》:(秦二世元年)九月,沛人劉邦起兵於沛,下相人項梁起兵於吳,狄人田儋起兵於齊。
  • 8.    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第二冊:秦時期·山東南部諸郡》:中國地圖出版社,1982年10月第1版1996年6月第3刷:7-8
  • 9.    司馬遷·《史記·卷五·秦本紀第五》: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徙治櫟陽。
  • 10.    班固·《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櫟陽,秦獻公自雍徙。
  • 11.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梁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戮者也。項梁嘗有櫟陽逮,乃請蘄獄掾曹咎書抵櫟陽獄掾司馬欣,以故事得已。
  • 12.    《三家注史記·韓信盧綰列傳》:乃令故項籍遊吳時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正義】:項籍在吳時,昌為吳縣令。
  • 13.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殺人,與籍避仇於吳中。吳中賢士大夫皆出項梁下。每吳中有大繇役及喪,項梁常為主辦,陰以兵法部勒賓客及子弟,以是知其能。
  • 14.    荀悦·《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卷第一》:梁好為辯説,陰有大志。
  • 15.    陸賈·《楚漢春秋》:項梁陰養生士九十人。參木者,所與計謀者也,木佯疾,於室中鑄大錢,以具甲兵。(太平御覽八三五)王利器案:“生”字當衍。
  • 16.    王利器.《新語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8月第1版:第182-183頁
  • 17.    陸賈·《楚漢春秋》:項梁嘗陰養士,最高者多力,拔樹以擊地。(太平御覽三八六)
  • 18.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是月,項梁與兄子羽起吳。
  • 19.    荀悦·《前漢紀·高祖皇帝紀卷第一》:籍字羽,故楚將項燕之孫也。
  • 20.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 21.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十一月,行至雲夢,望祀虞舜於九疑山。浮江下,觀籍柯,渡海渚。過丹陽,至錢唐。臨浙江,水波惡,乃西百二十里從狹中渡。上會稽,祭大禹,望於南海,而立石刻,頌秦德。
  • 22.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秦始皇帝遊會稽,渡浙江,梁與籍俱觀。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
  • 23.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起大澤中。其九月,會稽守通謂梁曰:“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時也。吾聞先即制人,後則為人所制。吾欲發兵,使公及桓楚將。”是時桓楚亡在澤中。梁曰:“桓楚亡,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耳。”梁乃出,誡籍持劍居外待。梁復入,與守坐,曰:“請召籍,使受命召桓楚。”守曰:“諾。”梁召籍入。須臾,梁眴籍曰:“可行矣!”於是籍遂拔劍斬守頭。項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大驚,擾亂,籍所擊殺數十百人。一府中皆懾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諭以所為起大事,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
  • 24.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梁部署吳中豪傑為校尉、候、司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前時某喪使公主某事,不能辦,以此不任用公。”眾乃皆伏。於是梁為會稽守,籍為裨將,徇下縣。
  • 25.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端月【楚】楚王景駒始,秦嘉立之。【項】五,涉將召平矯拜項梁為楚柱國,急西擊秦。【趙】趙王歇始,張耳、陳餘立之。【齊】五,讓景駒以擅自王不請我。【漢】五,沛公聞景駒王在留,往從,與擊秦軍碭西。【魏】五,章邯已破涉,圍咎臨濟。
  • 26.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廣陵人召平於是為陳王徇廣陵,未能下。聞陳王敗走,秦兵又且至,乃渡江矯陳王命,拜梁為楚王上柱國。曰:“江東已定,急引兵西擊秦。”
  • 27.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其季父項梁。
  • 28.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時,年二十四。
  • 29.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二月【楚】二,嘉為上將軍。【項】六,梁渡江,陳嬰、黥布皆屬。【齊】六,景駒使公孫慶讓齊,誅慶。【漢】六,攻下碭,收得兵六千,與故凡九千人。
  • 30.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乃以八千人渡江而西。聞陳嬰已下東陽,使使欲與連和俱西。陳嬰者,故東陽令史,居縣中,素信謹,稱為長者。東陽少年殺其令,相聚數千人,欲置長,無適用,乃請陳嬰。嬰謝不能,遂強立嬰為長,縣中從者得二萬人。少年欲立嬰便為王,異軍蒼頭特起。陳嬰母謂嬰曰:「自我為汝家婦,未嘗聞汝先古之有貴者。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所屬,事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非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為王。謂其軍吏曰:「項氏世世將家,有名於楚。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我倚名族,亡秦必矣。」於是眾從其言,以兵屬項梁。項梁渡淮,黥布、蒲將軍亦以兵屬焉。凡六七萬人,軍下邳。
  • 3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及項梁渡淮,信杖劍從之,居戲下,無所知名。項梁敗,又屬項羽,羽以為郎中。
  • 32.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淮陰侯韓信,初以卒從項梁,梁死,屬項羽為郎中。
  • 33.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當是時,秦嘉已立景駒為楚王,軍彭城東,欲距項梁。項梁謂軍吏曰:“陳王先首事,戰不利,未聞所在。今秦嘉倍陳王而立景駒,逆無道。”乃進兵擊秦嘉。秦嘉軍敗走,追之至胡陵。嘉還戰一日,嘉死,軍降。景駒走死梁地。項梁已並秦嘉軍,軍胡陵,將引軍而西。章邯軍至慄,項梁使別將朱雞石、餘樊君與戰。餘樊君死。朱雞石軍敗,亡走胡陵。項梁乃引兵入薛,誅雞石。
  • 34.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還擊豐,不下。四月,項梁擊殺景駒、秦嘉,止薛,沛公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沛公還,引兵攻豐,拔之。雍齒奔魏。
  • 35.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還軍豐。聞項梁在薛,從騎百餘往見之。項梁益沛公卒五千人,五大夫將十人。沛公還,引兵攻豐。
  • 36.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前使項羽別攻襄城,襄城堅守不下。已拔,皆坑之。還報項梁。
  • 37.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從項梁月餘,項羽已拔襄城還。項梁盡召別將居薛。
  • 38.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聞陳王定死,召諸別將會薛計事。
  • 3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此時沛公亦起沛,往焉。
  • 40.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四月。【項】八,梁擊殺景駒、秦嘉,遂入薛,兵十餘萬眾。【漢】八,沛公如薛見項梁,梁益沛公卒五千,擊豐,拔之。雍齒奔魏。【魏】八,臨濟急,周巿如齊、楚請救。
  • 4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章邯已破陳王,乃進兵擊魏王於臨濟。魏王乃使周巿出請救於齊、楚。齊、楚遣項它、田巴將兵隨巿救魏。
  • 42.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居鄛人范增,年七十,素居家,好奇計,往説項梁曰:“陳勝敗固當。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户,亡秦必楚’也。今陳勝首事,不立楚後而自立,其勢不長。今君起江東,楚蜂午之將皆爭附君者,以君世世楚將,為能復立楚之後也。”於是項梁然其言,乃求楚懷王孫心民間,為人牧羊,立以為楚懷王,從民所望也。陳嬰為楚上柱國,封五縣,與懷王都盱台。項梁自號為武信君。
  • 43.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聞陳王定死,因立楚後懷王孫心為楚王,治盱台。項梁號武信君。
  • 44.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六月。【楚】楚懷王始,都盱台,故懷王孫,梁立之。【項】十,梁求楚懷王孫,得之民間,立為楚王。【漢】十,沛公如薛,共立楚懷王。【魏】十,咎自殺,臨濟降秦。【韓】韓王成始。
  • 45.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及沛公之薛,見項梁。項梁立楚懷王。良乃説項梁曰:“君已立楚後,而韓諸公子橫陽君成賢,可立為王,益樹黨。”項梁使良求韓成,立以為韓王。以良為韓申徒,與韓王將千餘人西略韓地,得數城,秦輒復取之,往來為遊兵潁川。
  • 46.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魏豹彭越列傳第三十》:章邯遂擊破殺周巿等軍,圍臨濟。咎為其民約降。約定,咎自燒殺。
  • 47.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居數月,引兵攻亢父,與齊田榮、司馬龍且軍救東阿,大破秦軍於東阿。田榮即引兵歸,逐其王假。假亡走楚。假相田角亡走趙。角弟田間故齊將,居趙不敢歸。田榮立田儋子市為齊王。項梁已破東阿下軍,遂追秦軍。數使使趣齊兵,欲與俱西。田榮曰:“楚殺田假,趙殺田角、田間,乃發兵。”項梁曰:“田假為與國之王,窮來從我,不忍殺之。”趙亦不殺田角、田間以市於齊。齊遂不肯發兵助楚。項梁使沛公及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西破秦軍濮陽東,秦兵收入濮陽。沛公、項羽乃攻定陶。定陶未下,去,西略地至雍丘,大破秦軍,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 4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秦軍復振,守濮陽,環水。楚軍去而攻定陶,定陶未下。沛公與項羽西略地至雍丘之下,與秦軍戰,大破之,斬李由。還攻外黃,外黃未下。
  • 49.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項梁起東阿,西,至定陶,再破秦軍,項羽等又斬李由,益輕秦,有驕色。宋義乃諫項梁曰:“戰勝而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益,臣為君畏之。”項梁弗聽。乃使宋義使於齊,道遇齊使者高陵君顯,曰:“公將見武信君乎?”曰:“然。”曰:“臣論武信君軍必敗。公徐行即免死,疾行則及禍。”秦果悉起兵益章邯,擊楚軍,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 50.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居數月,北攻亢父,救東阿,破秦軍。齊軍歸,楚獨追北,使沛公、項羽別攻城陽,屠之。軍濮陽之東,與秦軍戰,破之。
  • 51.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項梁再破秦軍,有驕色。宋義諫,不聽。秦益章邯兵,夜銜枚擊項梁,大破之定陶,項梁死。
  • 52.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
  • 53.    陳直·《史記新證·卷七·項羽本紀第七》:楚左尹項伯者,項羽季父也。〔《史記會注考證》中井積德曰:「季而字伯,不知何緣故。」直按:項伯在同父兄弟中則為伯,在共祖兄弟則為季,故名季字伯,至今江南各地,風氣猶然。〕
  • 54.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射陽,兵初起,與諸侯共擊秦,為楚左令尹,漢王與項羽有郄於鴻門,項伯纏解難,以破羽纏嘗有功,封射陽侯
  • 55.    司馬遷·《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荊,破荊軍,昌平君死,項燕遂自殺。
  • 56.    《三家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范增起,出召項莊。【正義】項羽從弟。
  • 57.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列傳第一》:羽使從兄子項它為大將,龍且為裨將,救齊。
  • 58.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平皋,項它,漢六年以碭郡長初從,賜姓為劉氏;功比戴侯彭祖,五百八十户。七年十月癸亥,煬侯劉它元年。
  • 59.    司馬遷·《史記·卷十八·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第六》:桃,以客從漢王二年從起定陶,以大謁者擊布,侯,千户。為淮陰守。項氏親也,賜姓。十二年三月丁巳,安侯劉襄元年。
  • 60.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羽使項聲、薛公、郯公復定淮北。嬰度淮北,擊破項聲、郯公下邳,斬薛公,下下邳。
  • 61.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五·樊酈滕灌列傳第三十五》:(灌嬰)擊項羽之將項冠於魯下,破之。
  • 62.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八·傅靳蒯成列傳第三十八》:(靳歙)擊項悍濟陽下。
  • 6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常山王背項王,奉項嬰頭而竄,逃歸於漢王。
  • 64.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射陽侯劉纏。兵初起,與諸侯共擊秦,為楚左令尹。漢王與項有隙於鴻門,纏解難,以破羽降漢,侯。(漢高帝六年)正月丙午封,(在位)九年,孝惠三年薨。嗣子睢有罪,不得代。
  • 65.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六·張丞相列傳第三十六》:景帝時開封侯陶青、桃侯劉舍為丞相。
  • 66.    三家注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2]
  • 67.    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2]
  • 68.    楚漢春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2]
  • 69.    三家注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3]
  • 70.    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表一)  .子夜星[引用日期2022-03-03]
  • 71.    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3]
  • 72.    前漢紀(東漢)荀悦-前漢高祖皇帝紀卷第一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3]
  • 73.    資治通鑑.卷七.秦紀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3]
  • 74.    資治通鑑.卷八.秦紀三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3-03]
  • 75.    “先發制人”的解釋  .漢典[引用日期2022-03-03]
  • 76.    班固·《漢書·卷八十五·谷永杜鄴傳第五十五》:外則為諸夏下土將有樊並、蘇令、陳勝、項梁奮臂之禍。
  • 77.    班固·《漢書·卷九十七下·外戚傳第六十七下》:若乃徒步豪桀,非有陳勝、項梁之羣也;匈奴、夷狄,非有冒頓、郅支之倫也。
  • 78.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秦將章邯圍魏王咎於臨濟,急。魏王請救於齊,齊王田儋將兵救魏。章邯夜銜枚擊,大破齊、魏軍,殺田儋於臨濟下。儋弟田榮收儋餘兵東走東阿。
  • 79.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七月。【楚】二,陳嬰為柱國。【項】十一,天大雨,三月不見星。【齊】齊立田假為王,秦急圍東阿。【漢】十一,沛公與項羽北救東阿,破秦軍濮陽,東屠城陽。【魏】咎弟豹走東阿。
  • 80.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八月。【項】十二,救東阿,破秦軍,乘勝至定陶,項梁有驕色。【齊】楚救榮得解,歸,逐田假,立儋子巿為齊王,始。【漢】十二,沛公與項羽西略地,斬三川守李由於雍丘。
  • 81.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七·絳侯周勃世家第二十七》:(周勃)攻蒙、虞,取之。擊章邯車騎,殿。定魏地。攻爰戚、東緡,以往至慄,取之。攻齧桑,先登。擊秦軍阿下,破之。追至濮陽,下甄城。攻都關、定陶,襲取宛朐,得單父令。
  • 82.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九月。【楚】四,徙都彭城。【項】十三,章邯破殺項梁於定陶,項羽恐,還軍彭城。【齊】二,田假走楚,楚趨齊救趙。田榮以假故,不肯,謂“楚殺假乃出兵。”項羽怒田榮。【漢】十三,沛公聞項梁死,還軍,從懷王,軍於碭。【魏】魏豹自立為魏王,都平陽,始。
  • 83.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二年)四月。【項】八,梁擊殺景駒、秦嘉,遂入薛,兵十餘萬眾。【漢】八,沛公如薛見項梁,梁益沛公卒五千,擊豐,拔之。雍齒奔魏。【魏】八,臨濟急,周巿如齊、楚請救。
  • 84.    司馬遷·《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第三十九》:叔孫通已出宮,反舍,諸生曰:“先生何言之諛也?”通曰:“公不知也,我幾不脱於虎口!”乃亡去,之薛,薛已降楚矣。及項梁之薛,叔孫通從之。
  • 85.    荀悦·《前漢紀·前漢高祖皇帝紀卷第一》:故楚令尹宋義諫曰:“臣聞戰勝將驕卒惰者敗,今卒少惰矣,秦兵日盛,臣為君畏之。”梁不聽。
  • 86.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當此時,諸郡縣苦秦吏者,皆刑其長吏,殺之以應陳涉。乃以吳叔為假王,監諸將以西擊滎陽。令陳人武臣、張耳、陳餘徇趙地,令汝陰人鄧宗徇九江郡。當此時,楚兵數千人為聚者,不可勝數。
  • 87.    司馬遷·《史記·卷四十八·陳涉世家第十八》:陳王初立時,陵人秦嘉、銍人董紲、符離人朱雞石、取慮人鄭布、徐人丁疾等皆特起,將兵圍東海守慶於郯。
  • 88.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四·曹相國世家第二十四》:(曹參)又攻下邑以西,至虞,擊章邯車騎。攻爰戚,及亢父,先登。遷為五大夫。北救阿,擊章邯軍,陷陳,追至濮陽。
  • 89.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秦二世元年,陳勝起。九月,會稽假守通素賢梁,乃召與計事。梁曰:“方今江西皆反秦,此亦天亡秦時也。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守嘆曰:“聞夫子楚將世家,唯足下耳!”梁曰:“吳有奇士桓楚,亡在澤中,人莫知其處,獨籍知之。”梁乃戒籍持劍居外侍。梁復入,與守語曰:“請召籍,使受令召桓楚。”籍入,梁眴籍曰:“可行矣!”籍遂拔劍擊斬守。梁持守頭,佩其印綬。門下驚擾,籍所擊殺數十百人。府中皆讋伏,莫敢復起。梁乃召故人所知豪吏,諭以所為,遂舉吳中兵。使人收下縣,得精兵八千人。
  • 90.    三家注史記.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4-05]
  • 91.    嚴可均 輯.《全晉文》.上冊.卷四十八:商務印書館,1999年10月:第489-490頁
  • 92.    董誥 等編.《全唐文》卷二六七:登長城賦: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1615頁
  • 93.    宋史.卷二百九十五.列傳第五十四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4-05]
  • 94.    蘇轍.《欒城集》·欒城後集·卷之七:漢高帝: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8月:第1220-1221頁
  • 95.    《前漢演義》第十二回:戕縣令劉邦發跡 殺郡守項梁舉兵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2-04-05]
  • 96.    荀悦·《前漢紀·前漢高祖皇帝紀卷第一》:秋七月大雨霖。至於八月,田榮歸逐田假,立儋子市為王。
  • 97.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八·秦紀三》:時連雨,自七月至九月。項羽、沛公攻外黃未下,去,攻陳留。聞武信君死,士卒恐,乃與將軍呂臣引兵而東,徙懷王自盱眙都彭城。
  • 98.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沛公怨雍齒與豐子弟叛之,聞東陽甯君、秦嘉立景駒為假王,在留,乃往從之,欲請兵以攻豐。
  • 99.    司馬遷·《史記·卷八·高祖本紀第八》:是時秦將章邯從陳,別將司馬夷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引兵攻碭,三日乃取碭。因收碭兵,得五六千人。
  • 100.    林林 編文.戴仁 繪畫.《西漢演義連環畫之四:項梁起義》: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3年3月第2版:封面
  • 101.    司馬遷·《史記·卷十六·秦楚之際月表第四》:【秦】(二世元年)九月,楚兵至戲【楚】三,周文兵至戲,敗。而葛嬰聞涉王,即殺彊。【項】項梁號武信君。【趙】(趙王武臣)二。【齊】齊王田儋始。儋,狄人。諸田宗彊。從弟榮,榮弟橫。【漢】沛公初起。【燕】韓廣為趙略地至薊,自立為燕王始。【魏】魏王咎始。咎在陳,不得歸國。
  • 102.    司馬遷·《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第二十五》:後十年,陳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餘人。景駒自立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從之,道還沛公。沛公將數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屬焉。沛公拜良為廄將。良數以太公兵法説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為他人者,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從之,不去見景駒。
  • 103.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留文成侯張良,以廄將從起下邳。
  • 104.    班固·《漢書·卷三十六·楚元王傳第六》:交與蕭、曹等俱從高祖見景駒,遇項梁,共立楚懷王。
  • 105.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東陽甯君、秦嘉立景駒為楚王,在留。沛公往從之,道得張良,遂與俱見景駒,請兵以攻豐。
  • 106.    班固·《漢書·卷一上·高帝紀第一上》:時章邯從陳,別將司馬夷將兵北定楚地,屠相,至碭。東陽甯君、沛公引兵西,與戰蕭西,不利,還收兵聚留。二月,攻碭,三日拔之。收碭兵,得六千人,與故合九千人。三月,攻下邑,拔之。還擊豐,不下。
  • 107.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一·黥布列傳第三十一》:項梁涉淮而西,擊景駒、秦嘉等,布常冠軍。
  • 108.    【項梁塑像】位於江蘇省宿遷市項王故里景區
  • 109.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項梁聞田榮之急,乃引兵擊破章邯軍東阿下。
  • 110.    三家注史記-卷一百一十二-平津侯主父列傳第五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25]
  • 111.    漢書-卷一百上-敍傳第七十上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25]
  • 112.    漢書-卷一百下-敍傳第七十下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3-25]
  • 113.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章邯走而西,項梁因追之。
  • 114.    司馬遷·《史記·卷九十四·田儋列傳第三十四》:而田榮怒齊之立假,乃引兵歸,擊逐齊王假。假亡走楚。齊相角亡走趙;角弟田間前求救趙,因留不敢歸。
  • 115.    通鑒紀事本末  .識典古籍[引用日期2023-03-25]
  • 116.    司馬遷《史記·卷七·項羽本紀第七》:諸項氏枝屬,漢王皆不誅。乃封項伯為射陽侯。桃侯、平皋侯、玄武侯皆項氏,賜姓劉。
  • 117.    王世貞·《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六十》:按史記項伯名纏,封射陽侯,子睢,封后以罪除。平皋侯名它,碭郡長,至曾孫勝,罪除。桃侯襄,最後封,子舍為丞相。而四侯中,玄武侯者,史記、漢書年表俱遺之。
  • 118.    班固·《漢書·卷三十一·陳勝項籍傳第一》:秦左右校復攻陳,下之。呂將軍走,徼兵復聚,與番盜英布相遇,攻擊秦左右校,破之青波,復以陳為楚。會項梁,立懷王孫心為楚王。
  • 119.    班固《漢書·卷十六·高惠高後文功臣表第四》:射陽侯劉纏,兵初起,與諸侯共擊秦,為楚左令尹。
  • 120.    董誥 等編.《全唐文》卷七二四:對茂才異等策: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第4399-4400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