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頂羽菊

(菊科漏蘆屬植物)

鎖定
頂羽菊(學名:Rhaponticum repens (Linnaeus) Hidalgo)是菊科、漏蘆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直立,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莖枝被蛛絲毛,被稠密的葉。全部莖葉質地稍堅硬,長橢圓形或匙形或線形。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或傘房圓錐花序。總苞卵形或橢圓狀卵形;全部苞片附屬物白色,透明,兩面被稠密的長直毛。全部小花兩性,管狀,花冠粉紅色或淡紫色。瘦果倒長卵形,淡白色,頂端圓形,無果緣,基底着生面稍見偏斜。冠毛白色,多層,向內層漸長,全部冠毛剛毛基部不連合成環,不脱落或分散脱落,短羽毛狀。 [1] 
分佈於中國甘肅、河北、內蒙古、寧夏、青海、陝西、山西、新疆;阿富汗、克什米爾、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亞洲、歐洲也有分佈。生於山坡、丘陵、平原,農田、荒地;海拔600-2600米。 [2] 
地上全草入藥;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於癰疽瘡癤,無名腫毒,風濕痹痛。 [5]  青鮮時除牛採食外,其它家畜均不食,但營養豐富,青鮮時調製成的乾草,除馬外,其它家畜均喜食。霜後其適口性有所回升,牛羊喜食,駱駝樂食。 [4] 
中文名
頂羽菊
拉丁學名
Rhaponticum repens (Linnaeus) Hidalgo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木蘭綱
菊目
菊科
漏蘆屬
頂羽菊
命名者及年代
(L.) Hidalgo,2006

頂羽菊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25-70釐米。根直伸。莖單生,或少數莖成簇生,直立,自基部分枝,分枝斜升,全部莖枝被蛛絲毛,被稠密的葉。全部莖葉質地稍堅硬,長橢圓形或匙形或線形,長2.5-5釐米,寬0.6-1.2釐米,頂端鈍或圓形或急尖而有小尖頭,邊緣全緣,無鋸齒或少數不明顯的細尖齒,或葉羽狀半裂,側裂片三角形或斜三角形,兩面灰綠色,被稀疏蛛絲毛或脱毛。 [1] 
植株含多數頭狀花序,頭狀花序多數在莖枝頂端排成傘房花序傘房圓錐花序總苞卵形或橢圓狀卵形,直徑0.5-1.5釐米。總苞片約8層,覆瓦狀排列,向內層漸長,外層與中層卵形或寬倒卵形,包括附屬物長3-11毫米,寬2-6毫米,上部有附屬物,附屬物圓鈍;內層披針形或線狀披針形,包括附屬物長約1.3釐米,寬2-3毫米,頂端附屬物小。全部苞片附屬物白色,透明,兩面被稠密的長直毛。全部小花兩性,管狀,花冠粉紅色或淡紫色,長1.4釐米,細管部長7毫米,詹部長7毫米,花冠裂片長3毫米。瘦果倒長卵形,長3.5-4毫米,寬約2.5毫米,淡白色,頂端圓形,無果緣,基底着生面稍見偏斜。冠毛白色,多層,向內層漸長,長達1.2釐米,全部冠毛剛毛基部不連合成環,不脱落或分散脱落,短羽毛狀。 [1] 

頂羽菊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丘陵、平原,農田、荒地;海拔600-2600米。 [2] 
頂羽菊為多年生旱生雜類草,農區常見雜草,也散生於荒漠草原和荒漠地帶的乾燥山坡,在輕度鹽漬化低地的芨芨草叢中有時也見有生長,在天山東段北坡的局部地區可上升為亞優勢種,撂荒地上常見有以頂羽菊為優勢種的羣落。頂羽菊具有強的抗旱和耐寒能力。多生於粗骨質的棕鈣土和淡慄鈣土上。在巴里坤它和阿爾泰狗娃花Heteropappus altaicus)、白莖絹蒿Seriphidium terrae-albae)、短花針茅糙隱子草Cleistogens squarrosa)等組成荒漠草原草地,蓋度20-50%,草層高度15-30(50)釐米。 [4] 

頂羽菊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甘肅、河北、內蒙古、寧夏(銀川、銀北、銀南各縣市 [5]  )、青海、陝西北部、山西北部、新疆;阿富汗、克什米爾、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蒙古、巴基斯坦、俄羅斯、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西南亞洲、歐洲也有分佈。 [2] 

頂羽菊生長習性

頂羽菊的物候期因分佈地區不同而差異明顯,但通常多在3月底至4月底返青,花期6至8月,9月至10月枯黃。根系發達,入土深度達60釐米以上,種子數量多,又帶毛,侵佔性較強。 [4] 

頂羽菊主要價值

  • 藥用價值
地上全草入藥;苦,涼;清熱解毒,活血消腫;用於癰疽瘡癤,無名腫毒,風濕痹痛。 [5] 
  • 飼用價值
青鮮時因全株被白色長柔毛和含有苦味素,適口性差,除牛採食外,其它家畜均不食,但營養豐富,青鮮時調製成的乾草,除馬外,其它家畜均喜食,據中國新疆當地農牧民反映,有催肥、保膘和催乳的效果。霜後其適口性有所回升,牛羊喜食,駱駝樂食。頂羽菊冬季保留好,調製的青乾草適口性上升,屬中等牧草。 [4] 

頂羽菊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無危(LC)。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