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響葉楊

(中藥)

鎖定
響葉楊,中藥名。為楊柳科植物響葉楊Populus adenopoda Maxim.的根皮、樹皮或葉。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具有祛風止痛,活血通絡之功效。用於風濕痹痛,四肢不遂,齲齒疼痛,損傷瘀血腫痛。
別    名
白楊樹
綿楊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楊柳目
楊柳科
楊屬
響葉楊
中文學名
響葉楊

響葉楊入藥部位

根皮、樹皮或葉。

響葉楊性味

味苦,性平。

響葉楊歸經

歸肝、脾經。

響葉楊功效

祛風止痛,活血通絡。

響葉楊主治

用於風濕痹痛,四肢不遂,齲齒疼痛,損傷瘀血腫痛。

響葉楊相關配伍

1、治風痹,四肢不遂:(響葉楊)乾燥樹皮(去粗皮)15g。酒蒸服。
2、治齲齒:(響葉楊)葉。水煎含漱。
3、治損傷瘀血腫痛:(響葉楊)根皮加苦蔘、蛇葡萄根等量。和酒槽搗爛包敷傷處。(1-3方出自《天目山藥用植物誌》)

響葉楊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或泡酒。外用:適量,煎水洗;或鮮品搗敷。

響葉楊採集加工

根皮和樹皮多在冬、春季採收,趁鮮剝取根皮和樹皮,鮮用或曬乾;夏季採收葉,鮮用或曬乾。

響葉楊形態特性

響葉楊又名:風響樹、團葉白楊。喬木,高15-30米。樹皮灰白色,光滑,老時深灰色,縱裂;樹冠卵形。小枝較細,暗赤褐色,被柔毛;老枝灰褐色,無毛。芽圓錐形,有粘質,無毛。葉卵狀圓形或卵形,長5-15釐米,寬4-7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截形或心形,稀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內曲圓鋸齒,齒端有腺點,上面無毛或沿脈有柔毛,深綠色,光亮,下面灰綠色,幼時被密柔毛;葉柄側扁,被絨毛或柔毛,長2-8(12)釐米,頂端有2顯著腺點。雄花序長6-10釐米,苞片條裂,有長緣毛,花盤齒裂。果序長12-20(30)釐米;花序軸有毛;蒴果卵狀長橢圓形,長4-6毫米,稀2-3毫米,先端鋭尖,無毛,有短柄,2瓣裂。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長2.5毫米,暗褐色。花期3-4月,果期4-5月。

響葉楊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300-2500m的陽坡灌叢中、雜木林中,或沿河兩旁,有時成小片純林或其他樹種混交成林。分佈於陝西、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

響葉楊藥理作用

1、具有止咳作用。
2、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大腸、炭疽、白喉、傷寒、綠膿、痢疾等桿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響葉楊現代應用

用於治療慢性風濕性關節炎疼痛,齲齒牙痛和跌打損傷等。

響葉楊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彙編》:“散瘀,活血,止痛。主治風濕關節痛,四肢不遂,損傷瘀血腫痛。”

響葉楊附註

該物種在貴州分佈較廣,藴藏量較大,可大量開發利用。
[1-5] 
參考資料
  • 1.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華本草》編委會.《中華本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年
  • 2.    中科院“中國植物誌”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誌》:科學出版社,2013年9月
  • 3.    楊衞平,夏同珩主編.《新編中草藥圖譜及常用配方 6》: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0年
  • 4.    羅迎春,孫慶文主編.《貴州民族常用天然藥物 第2卷》: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2013年
  • 5.    《萬縣中草藥》編寫組編.《萬縣中草藥》:四川省萬縣地區衞生局,197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