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漢語漢字)

鎖定
韻,漢語常用字(一級字) [1]  ,讀作yùn,形聲字,最早見於《説文》新附 [2]  。本義是和諧悦耳的聲音,在古代還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在現代漢語中常用義為風度、情趣、意味等。
(基本信息欄參考資料: [3] 
中文名
總筆畫
13
結    構
左右結構
拼    音
yùn
注    音
ㄩㄣˋ
部    首
異體字
統一碼
基本區 U+97F5
五    筆
UJQU
倉    頡
YAPIM
鄭    碼
SURT
筆順編號
4143125113541
四角號碼
0762₀
字    級
常用字、一級字 [1] 
平水韻
去聲十三問 [4] 

字源演變

字形演變流程圖 字形演變流程圖
韻,形聲字。“韻”字產生較晚,漢代以前出土材料未見。此字在《説文》新附中作圖1,從音,員聲。《説文解字》原無“韻(異體)”字,大徐本中的“韻(異體)”是徐鉉所增。在《説文解字》小篆文(圖1)中,其字形左邊為“”,表示這個字的本義與聲音或音樂有關;右邊為“”,代表字音,隸變後的楷書寫作圖2,義為和諧的聲音。圖3字形的“韻”見於宋代的《集韻》,與圖2字形本是一字異體。圖3字形以“勻”為聲,也為形聲字。《第一批異體字整理表》以圖3字形為規範字,廢除了圖2的字形, [2]  [5] 
“韻”字本義是和諧悦耳的聲音。“韻”在古代還是詩詞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從《詩經》直到後代的詩詞,幾乎沒有不押韻的;“韻”字在現代漢語中也常用義為風度、情趣、意味等。 [5] 

詳細解釋

拼音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yùn
名詞
和諧的聲音。
musical sound
漢·蔡邕琴賦》:“繁弦既抑,雅韻復揚。”
《文選·盧諶〈贈劉琨〉詩》:“振厥弛維,光闡遠韻。”李善注:“韻,謂德音之和也。”
韻悠悠
歸本於喉的音。即語音學所稱的韻母
rhyme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離句而必睽。”
唐·白居易與元九書》:“音有韻,義有類;韻協則言順,言順則聲易入。”
押韻;疊韻;韻符
指詩賦中的韻腳或押韻的字。
rhythm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聲律》:“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范文瀾注:“同聲相應謂之韻,指句末所用之韻。”
紅樓夢》第三七回:“李紈道:‘從此後……出題限韻,都要依我。’”
韻牌匣子
氣韻;神韻。
charm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名實》:“命筆為詩,彼造次即成,了非向韻。”盧文弨補註:“了非向韻,言絕非向來之體韻也。”
晉書·庾敳傳》:“雅有遠韻。”
韻度
泛指聲響。

前蜀·韋莊《哭同舍崔員外》詩:“祭罷泉聲急,齋餘磬韻長。”
舊題唐·韓偓《海山記》:“輕片有時敲竹户,素華無韻入澄波。”

指一聯詩句。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一言均賦,四韻俱成。”
宋·趙與時《賓退錄》卷六:“路德延處朱友謙幕府,作《孩兒詩》五十韻以譏友謙。”

指詩詞曲賦等韻文。

晉·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

情趣。

晉·陶潛《歸園田居》詩之一:“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南朝·梁·江淹《知己賦》:“每齊韻而等逕,輒同懷而共術。”
宋·葉適《送黃竑》詩:“嗟予病衰絕少韻,只欲炙背依茅檐。”
風韻;韻致
猶風味;香味。

宋·陸游《謝郭希呂送石洞酒》詩:“瑞露頗疑名太過,橐泉猶恨韻差低。”
元·李裕《次宋編修顯夫南陌詩四十韻》:“雞舌遙聞韻,腥唇厭授餐。”

姓。見《山西通志》。


韻鰲(明代人)
形容詞
風雅;高雅。
charm
南朝·宋·劉義慶《世説新説·言語》:“支道林常養數匹馬,或言道人養馬不韻。”
李漁《閒情偶寄·居室·藏垢納污》:“殘稿盈庭,精舍因而欠好。是極韻之物,尚能使人不韻。”
韻事;韻人
美,標緻。
beautiful
宋·周輝《清波雜誌》卷六:“王黼奉敕撰《明節和文貴妃墓誌》雲:‘六宮稱之曰韻。’蓋時以婦人有標緻者為韻。”

動詞
指發出動聽的聲音。

《宋書·後廢帝紀》:“未嘗吹篪,執管便韻。”
唐·孟郊《遊華山雲台觀》詩:“夜聞明星館,時韻女蘿弦。”
唐·劉禹錫《海陽湖別浩初師》詩:“風止松猶韻,花繁露未乾。”

聲音相應和。

南朝·梁·何遜《七召》:“竹距石以袤通,水韻松而含響。”
前蜀·韋莊《和薛先輩見寄初秋寓懷即事之作二十韻》:“露白凝湘簟,風篁韻蜀琴。”
明·唐寅《焦山》詩:“日轉露台明野漵,潮隨齋磬韻江湄。”

古籍釋義

説文解字

和也。從音員聲。裴光遠雲:古與均同。未知其審。王問切
注:均,古文韻。文一 新附 [3] 

康熙字典

《集韻》與韻同。
古文:均。
《唐韻》《集韻》《韻會》王問切。《正韻》禹愠切。音運。《説文》:和也。從音員聲。《玉篇》:聲音和曰韻。《文心雕龍》:異音相從謂之和,同聲相應謂之韻。《晉書·律曆志》:凡音聲之體,務在和韻,益則加倍,損則減半。陸機《文賦》:收百世之闕文,採千載之遺韻。○按文人言韻,始見於此。漢魏以上之書,皆言音不言韻。自晉以後,音降而為韻矣。至韻書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聲類》,晉呂靜仿其法作《韻集》,齊周顒始著《四聲切韻》,梁沈約有《四聲》一卷,隋秦王俊有《韻纂》,陸法言有《切韻》,至唐孫愐《唐韻》出,而諸書皆廢。宋彭年等重修《廣韻》,丁度有《集韻》,金韓道昭有《五音集韻》,元黃公紹有《韻會舉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韻》,此韻書大略也。
又《正韻》:風度也。《説文》:裴光遠雲:古與均同。《唐書·楊收傳》:夫旋宮以七聲為均。均言韻也。古無韻字,猶言一韻聲也。《集韻》或作韻。 [6]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 字形對比(中國大陸-中國台灣-中國香港-日本)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書寫演示
筆順詳解 筆順詳解

書法欣賞

音韻彙集

字形
韻書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擬音
廣韻
去聲
二十三問

合口呼
三等
次濁
王問切
ɣjuən
集韻

去聲
二十二稕

雲/匣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筠呁切
ɣiuen

去聲
二十四焮(問)

雲/匣
合口呼
三等
全濁
王問切
ɣiuen
韻略


去聲





王問切

增韻


去聲





禹愠切

中原音韻

去聲
真文



全清

iuən
中州音韻

去聲
真文





葉雲去聲

洪武正韻

去聲
八震


次濁
禹愠切
oyən
[7-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