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名
- 韵
- 总笔画
- 13
- 结 构
- 左右结构
- 拼 音
- yùn
- 注 音
- ㄩㄣˋ
- 部 首
- 音
- 异体字
- 韻
- 统一码
- 基本区 U+97F5
- 五 笔
- UJQU
- 仓 颉
- YAPIM
- 郑 码
- SURT
- 笔顺编号
- 4143125113541
- 四角号码
- 0762₀
- 字 级
- 常用字、一级字 [1]
- 平水韵
- 去声十三问 [4]
字源演变
播报编辑
韵,形声字。“韵”字产生较晚,汉代以前出土材料未见说拜。此字在《说文》新附中作图1,从音,员声。《说文解字》原无“韵(异体)”字,大徐本中的“韵(异体)”是徐铉所增。在《说文解字》小篆文(图1)中,其字形左边为“音狼恋享道体探”,表示这个热牛妹字的本义与声音或音乐有关;右边为“员”,代表字音,隶变后的楷书写作图2,义为和谐的声音。图3字形的“韵”见于宋代的《集韵》,与图2字形本是一字异体。图3字形以“匀”为声,也为形声字。《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以图3字形为规范字,废除了图2的厚龙谅字形, [2] [5]
“多主协击韵”字本翻再尝义是和谐悦耳的声音。“韵”在古代还是诗词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从《诗经》直到后代的诗词,几乎没有不押韵的;“韵”字在现代汉语中也常用义谅故为风度、情趣、意味等。 [5]
详细解释
播报编辑
拼音 | 词性 | 释义 | 英译 | 例句 | 例词 |
---|---|---|---|---|---|
yùn | 名词 | 和谐的声音。 | musical sound | 韵悠悠 | |
rhyme | 押韵;叠韵;韵符 | ||||
指诗赋中的韵脚或押韵的字。 | rhythm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声律》:“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范文澜注:“同声相应谓之韵,指句末所用之韵。” | 韵牌匣子 | ||
气韵;神韵。 | charm | 韵度 | |||
泛指声响。 | 旧题唐·韩偓《海山记》:“轻片有时敲竹户,素华无韵入澄波。” | ||||
指一联诗句。 |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 ||||
指诗词曲赋等韵文。 | 晋·陆机《文赋》:“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 | ||||
情趣。 |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南朝·梁·江淹《知己赋》:“每齐韵而等迳,辄同怀而共术。” 宋·叶适《送黄竑》诗:“嗟予病衰绝少韵,只欲炙背依茅檐。” | 风韵;韵致 | |||
犹风味;香味。 | 宋·陆游《谢郭希吕送石洞酒》诗:“瑞露颇疑名太过,橐泉犹恨韵差低。” | ||||
姓。见《山西通志》。 | 韵鳌(明代人) | ||||
形容词 | 风雅;高雅。 | charm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言语》:“支道林常养数匹马,或言道人养马不韵。” | 韵事;韵人 | |
美,标致。 | beautiful | 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六:“王黼奉敕撰《明节和文贵妃墓志》云:‘六宫称之曰韵。’盖时以妇人有标致者为韵。” | |||
动词 | 指发出动听的声音。 | 《宋书·后废帝纪》:“未尝吹篪,执管便韵。” | |||
声音相应和。 | 南朝·梁·何逊《七召》:“竹距石以袤通,水韵松而含响。” |
古籍释义
播报编辑
说文解字
和也。从音员声。裴光远云:古与均同。未知其审。王问切
注:均,古文韵。文一 新附 [3]
康熙字典
《集韵》与韵同。
古文:均。
《唐韵》《集韵》《韵会》王问切。《正韵》禹愠切。音运。《说文》:和也。从音员声。《玉篇》:声音和曰韵。《文心雕龙》: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韵。《晋书·律历志》:凡音声之体,务在和韵,益则加倍,损则减半。陆机《文赋》:收百世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按文人言韵,始见於此。汉魏以上之书,皆言音不言韵。自晋以後,音降而为韵矣。至韵书之最古者,莫如魏李登《声类》,晋吕静仿其法作《韵集》,齐周顒始著《四声切韵》,梁沈约有《四声》一卷,隋秦王俊有《韵纂》,陆法言有《切韵》,至唐孙愐《唐韵》出,而诸书皆废。宋彭年等重修《广韵》,丁度有《集韵》,金韩道昭有《五音集韵》,元黄公绍有《韵会举要》,明洪武中宋濂等修《正韵》,此韵书大略也。
又《正韵》:风度也。《说文》:裴光远云:古与均同。《唐书·杨收传》:夫旋宫以七声为均。均言韵也。古无韵字,犹言一韵声也。《集韵》或作韵。 [6]
字形书法
播报编辑
字形对比
书写演示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编辑
字形 | 韵书 | 小韵 | 韵摄 | 声调 | 韵目 | 声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
韵 | 广韵 | 运 | 臻 | 去声 | 二十三问 | 云 | 合口呼 | 三等 | 次浊 | 王问切 | ɣjuən | |
集韵 | 臻 | 去声 | 二十二稕 | 云/匣 | 合口呼 | 三等 | 全浊 | 筠呁切 | ɣiuen | |||
臻 | 去声 | 二十四焮(问) | 云/匣 | 合口呼 | 三等 | 全浊 | 王问切 | ɣiuen | ||||
韵略 | 去声 | 问 | 王问切 | |||||||||
增韵 | 去声 | 问 | 禹愠切 | |||||||||
中原音韵 | 酝 | 去声 | 真文 | 影 | 全清 | iuən | ||||||
中州音韵 | 运 | 去声 | 真文 | 叶云去声 | ||||||||
洪武正韵 | 运 | 去声 | 八震 | 喻 | 以 | 次浊 | 禹愠切 | oyən |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