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音柱

鎖定
音柱是一根直徑約6-6.5毫米,長約53毫米,垂直立於面板與背板之間的小木棍,音柱的法文“lame”和意大利文“anima”都是“靈魂”之意。
中文名
音柱
法    文
lame
意大利文
anima
寓    意
靈魂
作    用
支撐、傳導
材    質
雲杉

音柱樂器部件

音柱提琴靈魂

音柱的長度、直徑、位置的輕微變化都足以影響提琴的音質音色。

音柱音柱作用

首先了解一下音柱的作用,在沒有音柱的情況下提琴也會發出微弱的聲音(只是在説明問題,請不要這樣去嘗試),那是因為琴絃的振動通過琴碼的傳導激起了面板的振動,但沒能夠使琴腔和背板的共鳴。
音柱主要的作用就是連接面板和背板,起到支撐和傳導的雙重作用。由於音柱的存在,以音柱的位置為支撐點。使提琴面板在作以音梁為基本振動發生處的全振動的同時,又把面板劃分為三個分區振動,即:上部、下右部和下左部。三個分區的大小面積和形狀都不同,因而使得不同頻率的聲音都能得到充分的振動。更重要的作用是傳導,因為它的作用使面板與背板達到某種程度的同步振動。只有滿足了提琴的這些要求,才可以使我們的提琴發出優美洪亮的聲音來。

音柱材質

音柱的材料是與面板相同的雲杉來製作的,但材質要求略有不同,以1毫米1條的間隔整齊地排列,木紋的密度也可因琴而異。棒的側面木紋也應是條條筆直整齊排列,這對音響效果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

音柱位置及安裝

音柱位於高音側,碼腳向內1-1.5毫米;琴碼後面2-3毫米的地方。是與低音粱完全對稱的位置。
無論是新琴還是老琴,在裝音柱時必須要卸下馬和絃,在自由狀態下安裝,因為音柱的鬆緊度會影響到琴的音色。音柱太緊會使聲音刺耳,當然太鬆則音柱不穩定。第一次裝音柱的新琴則不宜太緊。移音柱時不能敲,不能在弦張緊時移動音柱。
由於音柱對琴的音色的作用很大,所以裝置的要求很高。安裝是通過尾鈕孔和F孔可觀察到音柱端面與音板貼合、垂直情況。音柱的位置正確,上下端面和麪、背板完全服帖,鬆緊適度。能真正做到這三點要求的,琴的音色往往也是最佳的。
安裝音柱的過程中,人們總是想知道音柱究竟離碼有多遠。有個簡單而又實用的方法(H.A.strobel,1997)測量碼的具體位置和距離。取一張長方形的硬卡片紙,沿長的方向在紙中間用剪刀剪一條筆直的長縫。測量音柱在碼之後的距離時,把豁縫上側的紙片插入音孔內,並使它的下沿碰到音柱。
這時處在面板之上豁縫下側的紙片,它的上沿離碼的距離,就是音柱離開碼的距離,可用直尺量出具體尺寸。測量音柱外緣離碼腳外緣的距離時,把下側的紙片插入音孔內,使它的頂端抵住音柱。讓上側紙片的下沿碰到碼腳的正面,紙
片尖角離碼腳外緣的距離,就是音柱外緣離碼腳外緣的距離。

音柱調整

因季節和乾濕度的變化會影響到音柱的鬆緊度,故隨季節和乾濕度的變化要作適當的調整。調整時首先要放鬆弦,否則會損壞面板。而且只可略微把音柱的底端移動一點點,想作大的變動就必須重新匹配音柱。而且要注意從音孔處觀察音柱的垂直度,因為是從琴的側面看,所以前後方向的垂直度會是正確的。但由於拱的弧度會使音柱的底端看起來更靠近側板,故觀察左右方向的垂直度,必須從尾柱孔觀察才不會產生這樣的錯覺。
調整音柱是調音的重要手段之一,協同其他調音手段可使各條弦的聲音平穩,不會在某個頻率時聲音特強。四條弦振動的力度均衡、發聲靈敏,不用重壓弓毛就能發出洪亮而又清晰的聲音。用手指撥動任一條弦,琴聲可連綿不斷歷時悠長。演奏高把位時琴聲也要同樣清晰明亮,低音弦不應發悶或缺少共鳴,高音弦不應發澀刺耳或發不出聲。琴聲優美均勻的琴,雖然新琴時不夠響亮,只要堅持不懈地演奏,以後琴聲會既響亮又優美的。

音柱音箱

一、分類(以下描述為音柱的分類)
1.1按是否自帶功放可分為有源和無源2種。
1.2按用途可粗分為專業,家庭影院和多媒體3種。專業又可以細分為演出類,如BOSE的L1之類,還有有卡拉OK兩大類,一般搭配大的超低音使用,方便攜帶同時也能基本滿足需要。家庭影院類的非常多,和多媒體有一定的交叉。國產知名品牌CAV有款經典產品TT4000,就是這類型的產品。一般也會搭配一箇中型的低音炮使用。多媒體級別可以和PC顯示器使用,或者筆記本,也可以和小電視機搭配使用,售價一般在1000元RMB以內的可以認為是多媒體級別的。一般使用的揚聲器尺寸較小,某些產品也會搭配小型低音炮來使用,或者本身就集成一個4寸左右的超低音單元做2.1或者4.1或者5.1的設計。
1.3按外殼材質可粗分為塑料音柱,鋁音柱,木頭音柱等等。一般而言鋁音柱和木頭音柱的效果都有一定的保證,但是除非是高成本的噴漆處理,否則木頭音柱的外觀一般都不夠搶眼,也就是基本上只有低檔的多媒體基本產品才會採用木頭音柱。某些專業用途的音柱也會採用木製材質,但是一般是採用的夾板,加上噴漆處理,效果也能得到保障。塑料音柱由於外殼強度太低,一般效果較差,某些洋品牌外觀很漂亮的塑料音柱的實際聽音效果只是200元的普通多媒體音箱的檔次。
二、設計
2.1原理。
所謂的音柱一般超過2只揚聲器成陣列排列,產生平面聲場,在一定的聆聽範圍內,聲音的衰減比點聲源要低很多。比如説5M的聆聽距離, 點聲源約衰減了14dB,而設計得好的音柱其衰減只有7個dB,遵循的是一倍的差距,因此距離越遠差距就越明顯。當然,這也是要落在音柱的平面場的有效範圍內才是達成的。具體的資料請翻閲一些聲學方面的書籍。這樣的好處就是在一定的聆聽距離內,直達聲的比例大大超出了反射聲(或者説環境聲),這樣一來,房間或者環境對聽音的影響就可以大大降低了(中高頻部分)。
當使用2只或者2只以上的單元后,各單元間會互相耦合而導致在中高頻段的鋸齒型頻率響應,也就是常説的梳狀效應。為了使梳狀效應減小,可選用多個小口徑全頻帶揚聲器單元緊密排列,以最小的間隔排列成一條線(理想中20KHz的波長為1.7cm),就要求揚聲器之間的聲中心間隔少於1.7cm,但一般音柱不使用如此小型的揚聲器,且人耳的聽覺範圍不可能隨便達到理想的20-20000Hz,而且隨年齡增長耳朵對高頻的響應逐漸變弱,所以也不必這麼緊密,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而中低頻單元由於中低音波長較長,可以使用稍少些的揚聲器單元,並且均勻排列到音柱前面板,不必過分緊密排列來銜接波長。
由於音柱揚聲器多,除非專門設計的高阻抗揚聲器,一般不會全部揚聲器並聯(這樣總阻抗過低,電流過大,容易使功放接近短路,過載發熱甚至損毀)全部串聯也不妥(那樣總阻抗過大,功放無法帶動)所以應該並、串結合,最好使阻抗在4-8Ω之間(因為一般功放的負載都在4-8Ω之間)。更高級的音柱設計通過不同揚聲器之間的分組和分頻,可以達到更好的頻率響應和覆蓋範圍